基于STEM 理念的中小学课程设计案例研究

2019-02-27 04:46陈诗茵孙玉彤张瑞平施依娴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案例情境

陈诗茵,孙玉彤,张瑞平,施依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1 STEM 课程概述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课程是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4 个要素通过整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1]。STEM 课程具备5 大特征: 跨学科、积极学习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2]。

2 STEM 课程在中小学应用现状研究

STEM 课程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课程(专题化形式) 、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展开。结合智能电子硬件的模块化编程需要用到电脑,对场地有一定要求,常见于信息技术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创客课程。智能造物类课程更加注重动手制作,对场地的要求没那么严格,适用于创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通用技术课程。3D 打印类课程多以社团形式开展,比较适用于一般的创客课程。

3 STEM 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STEM 课程教学模式包含的要素主要为: 真实情境、核心概念、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教学评价,具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3]。本研究从STEM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学习过程、教学与学习过程支持、课程评价这几个角度对所选取的STEM 课程进行案例分析。

4 中小学STEM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4.1 研究对象

国外STEM 课程案例以《国外优秀STEM 教育案例集》为主,国内STEM 课程案例则选取了《Scratch 与机器人创新设计》(初级、中级、高级) 、《了不起的家居生活- 互动编程》、《小小世界造起来-智能造物》、《构建我的世界-3D打印》等不同类型的课程。

4.2 案例分析

4.2.1 课程目标

STEM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开展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基础的项目式学习,在习得相应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做的课堂体验。学生在应用所学的数学与科学知识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时,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以解决问题,主要特点为:

(1) STEM 课程尤为突出工程知识技术与工程实践,在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做中学”,强调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分析、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及交流分享能力。不同类型STEM 课程各有侧重,如实验类STEM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能力;工程类STEM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操作及交流分享能力。

(3) 设计思维的培养在STEM 课程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头脑风暴的形式形成创新型观点与想法,继而设计与制作原型,并最终完成作品。

4.2.2 课程内容

STEM 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更注重学科融合以及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工程类、科学类、方法技能类、3D 打印类、智能造物类、互动编程类等,如表1 所示。

表1 STEM 课程类型

STEM 课程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 选题类型多样。STEM 课程的选题不局限于具体的主题或项目,只要这个课程是跨学科的,有利于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能力的培养,都可以称之为STEM 课程。

(2) 跨学科领域知识的整合。以《构建我的世界》中的“汉诺塔”为例,将任务作为核心来开展课程,将各学科内容相互串联,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各学科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4]。

(3) 从真实生活中取材。STEM 课程注重对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应用,强调“在做中学”,通过项目活动来整合学科知识,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

4.2.3 教学与学习过程

STEM 课程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与5E 教学模式几种,具有以下特点:①STEM 课程教学一般由真实的问题、项目引入,这些问题和项目与真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具体教学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的,相关场景、设备能够为STEM 课程教学内容提供有效支撑;②STEM 课程教学过程中除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之外,部分课程还引入了社会专家给予协作。另外,技术为STEM 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持;③STEM课程教学成果最终为生成成品。

以“噪音探测器”课例为例,介绍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在STEM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内容如图1 所示。

这个课例整合了科学、工程、技术与艺术等学科知识,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主题,带领学生认识与探讨声音,培养学生的发现力、质疑力、创造力,展开一个产品模型设计的项目式教学STEM 课程。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强调“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完成后,进行交流分享,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展示能力。

4.2.4 教学与学习支撑

STEM 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并且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教学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以“风暴警报”课程为例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图1 “噪音探测器”课例的项目设计模式

表2 “风暴警报”教学支持

不管哪一类型的STEM 课程都需要提供多种教学支持,而教学支持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依据课程需要自由选取,旨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做好相应的资源、技术支持准备。

4.2.5 课程评价

由于STEM 课程是跨学科的课程,没有完全统一的课程标准,因而课程设计题材与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STEM 课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评价标准[5-6]。本研究以“向工程‘奔跑’”、“项目式智能造物”为例,进行评价方式分析,具体内容如表3 所示。STEM 课程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知识的获得,包括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提问、陈述、测验等形式进行; ②学生能力的达成,包括发现、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创新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开放性问题、作品完成效果评估等形式进行。

STEM 课程教学评价包含多个维度,涉及多种方式,最终作用是为了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综合能力是否获得提升,课程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表3 STEM 课程评价分析

5 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的STEM 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STEM 教育理念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校本课程等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在推广与实践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课程教学着手,立足于课程设计,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要素,全方位进行考量,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为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案例情境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