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材建设促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2019-02-27 11:54郝惠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材建设高职高专

郝惠惠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教材建设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程,我国的高职高专起步晚发展慢,教学方法还处在未成熟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高专的教学体系也应逐渐成熟,教材内容也应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只有加强教学改革才能推动高职高专更好的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关教材建设的建议,以推动院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材建设 高职高专 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1578(2019)01-0030-02

教材是高职与本科最大的区别,它能体现出高职的教育特色,教材内容直接决定院校是否能够为企业培养出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这对高职高专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教材建设的要求

1.1 提高教材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与本科的教育理念不同,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科研事业,也不能只限于简单操作,他们在工作中既要参与生产又要解决技术问题。对此在教材建设时,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部分,使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还要扩展知识的宽度,使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材;其次教材内容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在明确教育目标后确定教材编写内容和方向。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等方面都应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材中应添加实训实验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1.2 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因此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在编写教材前,教师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在大数据时代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创新、升级,利用有效新方式、新方法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1 提供丰富的信息,增加思政教育预测性

大数据技术具有可预测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信息监理相应的数据模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大数据时代来临前,由于人们没有强大的挖掘、存储、分析数据的工具,所以高校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时会选择抽样调查、填写问卷等方式,利用此些方式收集的数据具有单一化、结构化等特征,使得高校一般利用部分数据来表示整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数据不足以精确地表明高校所有学生的思想状况。伴随大数据的到来,高校可以搜集学生在网上的一些言论、浏览足迹等非结构化数据信息,进而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除此之外,大数据是完整的数据集合体,每个数据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能够预测出学生思想的未来走向,从而及时对即将步入思想误区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1]。

1.2 提供高价值信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行业之中,全球数据每年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人们利用网络进行购物、查询信息等行为,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并且存储、分析信息的工具也在不断升级,使得大量信息能够被毫无遗漏的存储下来,再经过分析,就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大数据时代能够为高校提供高价值的数据信息,比如:高校能够从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校园中的监控、门禁器等安全设施,学生使用的校园一卡通等收集到学生的思想数据信息。由于此些数据每天都在更新,所以学校会收集到有关学生思想行为等海量信息。这些数据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收集成本低、数据十分丰富,但是高校的最终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怎样提升其价值。为此,教师应对收集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分析的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

1.3 信息快速传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之间能够进行无缝连接,并且一些数据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出去。比如: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导航系统实时观察路况信息,从而选择最佳行驶道路。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校内网络搜集学生浏览的网页、微博,以及在校内的各种消费等数据信息,掌握到学生最新的思想动向,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与学生在线实时互动,通过匿名的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进而提升教育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其真正效用。

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 对大数据认识不足,思政教育内容老旧

随着数据的不断上升,不同的数据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是一些高校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其数据利用率极低。并且我国一些部门机构不愿共享其拥有的数据,使得已知的数据信息不断地重复利用,且信息完整性较差。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够很容易获取到一些信息,对于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另外,我国一部分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的依据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生需求,所以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不知如何利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得思政教育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说服力,且课堂教育质量急剧降低[2]。为此,高校应强化其自身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效率。

2.2 大数据信息好坏参半,思政教育发展受阻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利害信息参半,若是学生接收到不好的数据信息,就会树立错误的三观。第一,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不仅能浏览国内网站,同时也能够浏览其他国家的网站,在这大量的数据信息里,有正能量信息,也存在着负面信息,所以使得学生在浏览时会被一些负面信息所影响,进而形成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第二,当今一些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期,并且国家正在大肆宣传“民主”、“自由”等理念,當学生长期接触此类信息,就会使得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受阻。会使学生动摇其长期以来树立的民族自信息及自豪感,可能会对西方的民主自由主义进行盲目跟从,使其树立起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难度。为此,高校应建立自己的主体网站,将我国正确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内容增添在其中,让学生进行浏览,使其重新树立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为其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高校要提升对大数据的认知,对思政教育内容作出创新;因为大数据信息好坏参半,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严格挑选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中,高校只有认清并使用好大数据技术,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柏龙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机遇把握

与障碍突破[J].中华文化论坛,2016(11):186-190.

[2] 张锐,董志,夏鑫.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67-69.应深入到企业中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并把实际情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写到教材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在编写实训教材时,应注重仪器、机械等使用方式的编写,例如:在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时,教师可将与知识有关的实际生活编写在教材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将时事新闻通过图文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与社会脱轨。

1.3 体现出职业性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实习课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增加实习的课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习教材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并严格要求实践过程,使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践,以此来突出教材的职业性。

1.4 突出教材的系统性

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站在学生的专业上全方位的考虑,其内容不应只限于一门功课,结合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更能达到教学目的。在编写教材时,应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该专业所要具备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材编写的方式,还应注重素质教育、技术的掌握等,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发展。在教材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模块内容,使难度循序渐进,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并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进而达到编写目的。

2 高职高专教学现状

2.1 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型人才已经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学校应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掌握能力,使他们成为技术性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按照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且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忽视了实践对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课程的设置也应及时更新,但很多学校的教学设置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也无法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其次教材的内容应及时更新,但实际上,很多好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已经与社会脱节,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只能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学习,思维也得不到开拓,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

2.2 忽视实践环节

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紧缺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但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有的教师在实践课上也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只是将实践内容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操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得不到及时的解答,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加之实践课时本就较少,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3 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这种课堂过于枯燥乏味,且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完全不知道,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选择专业时有很多学生是被动的,这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古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创新教学方法称为高职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

3 教材建设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材建设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材改革,编写的教材应在教学上体现出来,其能够推动教学改革的实现。在教学改革后,学生将作为课堂主体,教师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专业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改革后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也更符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4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各项序曲培养学生,使学生不与社会脱轨,并按照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从小目标开始做起逐渐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对此,学校应制定完整的培养方案,在教材选择上做到严谨、科学,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此外,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活学活用。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出版有关专业的本校教材,使其贴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学生得到针对性教育,进而完成培养目标。

(下轉第83页)

(上接第30页)

4.2 提高对实践的重视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集中地,还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此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学生是被动学习者,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并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达标,对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课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也可将教师送出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就会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院校还应对进行有序教学的教师进行奖励,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推动教师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

最后,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包括课堂实习、校园实习和企业实习等,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专业的工作过程,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得到提高,还会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是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3 整合教学资源

与企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学校可将实习阶段的学生送到合作的企业中,让他们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包括人际交往、知识的应用等,企业也可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员工,这样一来,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学生也会进入到优秀企业中工作。

5 结语

高职高专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新颖、先进,让学生能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保证内容的先进性、职业性和系统性,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迷,2018(11):286+288.

[2] 林幼文.中高职衔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8(21):141+280.

[3] 戴园园.“互联网+”背景下我省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8(30):70-71.

[4] 孙锋,路晓英.基于“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内江科技,2018(10):

150-151.

[5] 宁妍妍.新媒体下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8(20):36-37.

[6] 姚彦欣,欧荣轩,张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87-88.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教材建设高职高专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