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课堂呼唤爱和美的教育

2019-03-04 10:32姚春晓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课心灵音乐

□ 姚春晓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 71],积极推进高校美育工作建设,2019 年4 月26 日-27 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在岳麓山下的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召开了高等学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我有幸参加此次盛会,并聆听到四场别开生面、课件精美、语言生动、妙趣无尽的艺术课程讲座,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路应昆教授主讲的“戏曲欣赏课讲授的几点体会”、山东大学安宁教授主讲的“《音乐导聆》 之蝶变”、中央音乐学院安平教授主讲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与跨文化理解与传播”、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主讲的“新时代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育人使命与实践路径”。教授们慷慨陈词,激情澎湃,舌绽莲花,热情洋溢,令台下听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收获颇多的同时,也有些百感交集。

自2016 年以来,一直从事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我开始接触音乐公共课程,这才发现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美育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公共音乐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容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就不可能全面发展。

确实,如今的孩子太过缺乏阳光灿烂的美的引导和正直无私的爱的教育,很多在校学生长期处于思想扭曲压抑、精神世界灰暗匮乏、生活毫无美感,相反充斥着绝望和无助感。他们不知道如何发泄自己青春期这些毫无来由的愤懑、惆怅、焦躁、甚至绝望的情绪,只能借助网络手机整天玩游戏来排解,殊不知很多人由此陷入泥潭深渊,无法自拔,甚至做出令人无法预测的傻事。

在刚接手公共音乐课程时,我稍稍做了调查,结果发现,班上96%以上的同学小学中学阶段都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音乐课,哪怕课表上有,但是音乐课总会以各种理由让给语数外等其他主课。等到了初三、高三临毕业会考前,老师发下一大摞复习资料,都是些乐理知识及音乐常识之类的题目,叫大家背熟,笔试过了就万事大吉。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那就是音乐课,从此对音乐课了无兴趣甚至厌恶至极。

更有些老师不知为何,硬将音乐课当成琴法课(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专门开设琴法课),让这些音乐基础等于零的学生学习钢琴车尔尼,结果期末考试时,全班有一大半学生音乐考试挂了科!这让他们对于音乐课瞬间产生了惧怕心理,甚至对音乐课恨之入骨。为了引导这样的学生重新对音乐提起兴趣,我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以歌曲学习和音乐欣赏为主,配合简单的简谱视唱以及浅显的五线谱知识,特别是在歌曲学唱和音乐欣赏过程中,大量融入情感教育,成功地挽回了他们久已迷失的心。

记得在学唱《故乡的亲人》时,竟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当曲谱他们都已学会,歌词也已朗读正音后,发现他们干巴巴唱不出感情。于是,我离开钢琴,站在学生面前开始尝试交流:“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家乡来到学校求学,对于很少离开家乡和父母亲人的你们来说,是不是有些很不舍呢?”大部分学生点头称是,也有轻笑摇头的。

“假如你们离开的时间不是一月两月,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八年呢?”学生有的低头思考,有的开始有些动摇。我知道他们的症结,由于很多农村孩子都是由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对于父母亲情的体会并不是很深切。便进一步引导:“无论如何,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他的家乡、他的亲人、以及他的乡音。”这下大家都开始点头称是。我又乘胜追击,索性讲起网络上所说的那个北大学子,考研出国后竟将父母屏蔽删除,再不联系。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我刚说了句:“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台下竟如炸开了锅似的,很多学生露出了千奇百怪的神情,有不屑一顾的、有不以为然的、有极端鄙夷的,更有几个女生以极端悲愤哀怨的目光投向我,还有几个甚至情绪激动得低吼了起来。我瞬间从她们悲愤懑怨的目光里和强烈的反应里感受到她们各自故事里的酸辛和不幸。

确实,农村孩子所遭受的生活艰辛和苦楚会超过城里孩子许多。在一个孩子众多的农村家庭里,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根本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大孩子带小孩子,或者托付给爷爷奶奶、叔伯舅姨等亲戚带,其中的纠纷矛盾可想而知。难得谁在乎他们可望心灵的滋养,各种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无处宣泄释放,往往会造成心灵荒漠,很多孩子甚至会因此种下仇恨的种子,怀着一颗阴暗愤懑的心,待这种子生根发芽再找到合适的土壤上开了花,便很可能会酿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而音乐中美好的旋律却可以治愈这些因受了创伤而变得阴暗沉重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在美好音乐声中,还可以感化日渐冻僵的心:他们正处于叛逆期,本来生活的重压就已经令他们与父母隔阂已久,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们无法与父母平和相处,很多孩子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去理解和原谅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哪怕一点点过失。

待他们的议论稍微停息下来,我恳切地说:“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每个人能来到这世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父辈们所受到的教育不够多也不够深,他们生下我们,肯定是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甚至不懂得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只知道给你们吃饱、穿暖,其他的事情他们无暇顾及啊,所以有时候会做出一些伤害到我们心灵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而将他们从我们生命中一笔抹去?”大部分学生沉默良久,方才泪光闪闪地拼命摇头。

“那么当我们长大后远离家乡和亲人,是不是会常常想起在家乡的各种美好来?”学生们微笑点头,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所以,请珍惜每一个和亲人相聚的日子,放假回家多抽空陪陪家人,因为,他们就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难以忘却的回忆,也是最贴心和温暖的港湾。”

当我重新回到钢琴旁再弹起优美的旋律时,学生们的歌声里已经充满了异样甜美的柔情蜜意,他们完全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融入到自己歌声里,那充满感情色彩的歌声真比任何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纸还要辉煌绚丽,处处洋溢着迷人瑰丽的美意。

联想到前几天所发生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一个近乎完美学霸级的孩子,却残忍地杀害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其中究竟有何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虽然聪明绝顶,但是他的内心却冷酷坚硬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类乖学生其实存在很大的心理问题,他们看似乖巧,聪明伶俐,但是内心却无限悲戚。学校及家长只一味地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学生即便考上大学,他的心理仍会存在各种问题,他的心理阴暗面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不断扩大,完全得倚靠遇上一个好老师,或是遇见艺术之美,才能逐渐驱散开去。由于没有爱的教育,缺乏美的感受,对生活丧失欣赏能力甚至失去希望,与其说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不如说更多是家庭教育中关于爱与美的教育的缺失。欣赏不到生活中的美,心中没有被音乐或者诗词打动的柔软部分,心灵很容易充满狂躁和戾气。因而,在当下,国家大力提倡振兴高校美育是很有必要的!

我所在的湘西少数民族山区的大学生更是迫切需要这样的美育。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贫困山区,大多数孩子成绩优良,但由于各种原因,心灵长期处于压抑甚至桎梏的状态,他们渴望能拥有自我解脱桎梏的能力,而这能力,只能来自文学和艺术。从几位学生写给我的音乐课堂反馈信中可以窥见一斑:

17 级六年级本科班张康慧同学写道:在这个学期,我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音乐中的快乐。五线谱渐渐地会识了,乐感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从而自信了起来。视唱和歌唱的声音也就敢放出来了。具体是什么时候体会到的呢?是在学习《桔梗谣》的时候。当《桔梗谣》 的音符从老师您的指尖流泻出来,轻快明朗、流畅欢快,朝鲜姑娘仿佛就在眼前翩翩起舞。老师您还范唱了几句,虽然不是第一次听您唱歌,但我还是被惊艳到了,是一种言不出、道不明的感觉,一种坠入爱河的感觉!我也开始投入地唱,什么也不想,只是享受地唱,便感觉到一整天的烦恼与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人一下子轻松了起来。不只是我,同学们也都沉浸其中,我想,这就是“乐以教和”的魅力吧!

17 级六年级本科班张亚玲同学道:从刚来时对音乐的朦胧认识,到现在慢慢地喜欢音乐;从开始是一片迷茫,到现在逐渐自信。很幸运能遇到如此优秀、完美的音乐老师,不仅让我听到了纯净美妙的钢琴声,还听到了洪亮饱满的歌声。上了一年的音乐课,感觉真的很不一般,不仅学习到以前渴望了解的音乐知识,还学习到了发声知识,让我这个“音痴”都不再害怕唱歌。我们还学习到了做人的道理,老师,我真太佩服您了,你不仅优雅有气质,知识面也极为广泛,您有时上课会给我们普及一下音乐的历史或者您所佩服的音乐高手,我听得如痴如醉。我非常喜欢您的上课方式,轻松愉快而又高效……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您是阳光,用爱的温度辅助我们成长;您如微风,用美妙的声音为我们驱走烦恼和忧伤!

17 级六年级本科班陈叶同学写道:在生活中,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但每次在音乐课上总是能让我感到轻松、愉悦。和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有老师美妙的钢琴声,有同学们悦耳动听的歌声,总是能让我短暂的放松。音乐真的能够洗涤人的心灵,虽然我不管视唱还是唱歌都容易跑调,高音总是上不去,因为难听,我平时都不爱唱歌,因为担心自己会出丑,就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唱歌。但是,因为您的音乐课我渐渐把自己(释) 放开了,虽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舍不得老师,舍不得每个星期二下午的快乐时光……但是我不会放弃音乐,我一定会把它融入我的生活!

这些孩子很多都是音乐零基础,却通过一年半(计划是两年,却因故只开一年半) 的大学音乐课程爱上了音乐,并发誓将让音乐永远伴随自己,因为他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了音乐之美的魅力和音乐之爱的力量。或许他们今后无法从事音乐教育,甚至也不会再接触到音乐课程,然而缪斯女神已经常驻他们长期因黑暗荒芜而日渐干涸的心灵,并在那里播下浓浓绿荫,引来清凉泉水,在他们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让那颗因繁忙而疲惫的心沉静下来,并学会用音乐之声去开解自己、愉悦自己。尝试在和谐美妙的音乐声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性情,让千头万绪的情感在缪斯天籁般的哼鸣中得到美好升华,让美好的情感与严峻的思想在音乐声中撞击出焰火般璀璨艳丽的火花,或许这才是音乐之精妙之所在吧?

但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之美,都能从优美的音乐声中体验和感受到人生各种情绪,并在音乐欣赏中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人生变得更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让音乐帮助他们插上快乐的翅膀,在这个充满温情和爱意的世界里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音乐课心灵音乐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