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儿歌歌词翻译研究

2019-03-05 10:52胡茶娟
英语教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二语儿歌译者

胡茶娟

引言

儿歌(Nursery Rhyme)熏陶是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内英语早教的普及,英语儿歌以吟唱、朗诵等形式出现在早期英语学习中。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缺少能勾画出童趣体验的歌词翻译,儿童对歌词的理解并不到位,难以形成对儿歌认知的完整画面。

语言具身认知观认为思维、身体和环境在二语习得中共同作用,学习者通过在外部环境的身体力行实现自身的语言融合。这一观点为英语儿歌歌词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创作思路。

一、英语儿歌的具身认知特点

英语儿歌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儿童认知世界,具备用词简单、句式多样、韵律响亮和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儿童往往通过英语儿歌辨析事物的基本特征或理解基本道理并获得快乐。当英语儿歌被用于语言学习时,这一特点被进一步放大,除了承载传统的教育意义外,它还被视作二语儿童感知一门外语的重要工具。二语儿童通过英语儿歌感知英语世界的人、物、事件、文化、习俗及语言习惯。所以,英语儿歌为二语儿童提供了早期的身体感知的语言学习环境,准确、生动的歌词翻译有助于引导二语儿童更好地理解儿歌,促成二语习得。

基于语言具身认知的二语习得理论,思维、身体和外部环境在二语习得中共同作用,促进二语习得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繁荣,通过协同实现语言的自身融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英语儿歌的语言教育功能性,歌词翻译不是歌曲翻译,其首要出发点是助攻二语儿童的语言习得。因此,本研究认为英语儿歌歌词翻译需要从语言的具身认知基础出发,具备类比表征和意象图式的特点。

类比表征存储了我们身体与环境交融的各种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环境信息(Glenberg 1997)。按照格伦伯格(Glenberg)的解释来举例,树林中的一条路会通过由A 到达B 的多种实现形式被储存:需要身体跨越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不平坦的路面,需要踩着一连串石头跨越小溪到那儿。因此,类比象征是直接以行动为基础来总结人类的具身经历的。英语儿歌中有大量以行动为描述对象的生活场景,如Row,Row,Row Your Boat 是一首耳熟能详地被早教英语学习儿童传唱的儿歌。原文如下:

Row,row,row your boat

划呀、划呀、划着小船

Gently down the stream

慢慢地顺流而下

Merrily,merrily,merrily,merrily

开心地,愉快地划

Life is but a dream

人生只是一场梦

If you see a crocodile

要是看到鳄鱼,Don’t forget to scream

记得大声尖叫!

You might see a great big lion

你可能会看见一只大狮子哦,

Eating his green beans

瞧,它正在吃绿豆呢。

If you see an elephant

要是看见一只大象,

Is he wearing jeans?

看看它是不是穿着牛仔裤呀?

李琥指出,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扩大开放。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落实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能定位,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

Can you see the hidden frogs

你能看见青蛙吗?

They are very clean

它们都很干净。

Can you see a little duck

你能看见一只小鸭子吗?

Eating an ice cream?

它是不是正在吃冰激凌呀?

这首英语儿歌讲述了孩子们开心地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的场景:孩子们开心地划着小船,沿着小河一路前行,途中看到各种动物。儿歌使用了一连串动词,如划、看见、尖叫等。为了帮助二语儿童理解儿歌,创造语言具身体验的机会,译者应在歌词翻译时通过类比特征的动作印象强化儿童对儿歌主要感官词的体验。

意象图式是基于日积月累的感官经验的类比表征,帮助解决复杂物质环境中的适应性问题的(Gibbs 2006:69)。即使是抽象的思维和语言,也是以意象图式来认知的,如“She launched into her spiel”中的launched into 基于“发射”和“进去”本意,其概念隐喻被理解。所以,无论多么抽象或具有象征性,所有的思维都是具身的。英语儿歌Rain,Rain,Go Away 表达了小朋友因为下雨无法到户外玩耍的失望情绪。如果能在翻译歌词时勾勒出儿歌所表达出来的意象画面,二语儿童在理解时就能充分联系自身的具身体验来想象儿歌所表达的内容。

Rain,rain,go away,

雨儿雨儿快别下了,

Come again another day.

改天再下吧。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

小约翰想到外面玩耍。

Rain,rain,go to Spain,

雨儿雨儿到别处去下吧!

Never show your face again.

千万不要再下雨了呀!

二、对英语儿歌歌词翻译的启示

英语儿歌歌词翻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仅需要忠实原文,还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激发二语儿童的兴趣,产生共鸣体验,从而促成二语习得。笔者认为,除了遵循传统翻译处理策略外,英语儿歌歌词翻译还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好动的特点,通过歌词译文帮助二语儿童以身体行动的方式理解儿歌中的语言表达,实现语言具身认知体验,有效完成二语习得。具体而言,在英语儿歌歌词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译者的具身主体意识

译者是衔接原文作者和读者的重要桥梁。译者对原文的解读是相当重要的。英语儿歌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其读者群的语言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同于成人。译者需要尽可能多地发挥主体意识,以儿童的视角完成对原作品的解读。从译者的信息处理模式看,译者在感知阶段对信息的解释与整合,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即上一层的信息,如较高层的知识、经验、期望和动机等影响和支配下一层的处理。所以,译者的主体意识需要充分激活已有的具身体验,充分利用其认知模式中最佳关联的认知图式和语用假设推理符合儿童具身体验的心理语境。如Morning Song 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The eastern sky is streaked with red the weary night is done and from his distant ocean bed rolls up the morning sun

译文1:东方已被朝霞映红,黑夜之神拖着疲惫的身躯悄悄隐去。太阳从遥远的海平面上冉冉升起。

译文2:红彤彤的太阳照亮了东边的天空,让黑夜变亮。太阳从遥远的海平面爬了出来。

这首英语儿歌在歌颂美好的生活,原作者通过对清晨日出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大自然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译者在翻译歌词时需要还原儿童时期的认知图式,发挥具身主体意识,激活早期的感知。这样一来,本段描述的翻译需要体现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行动经历。译文中“太阳”的颜色、升起的形态需要用简单、直观的语言描述出来。译文1 适合成人的感知和身体经验,而译文2 更加符合儿童对太阳的认知和具身体验,以简洁、直观的转译方式传达原文意思。

(二)读者的具身认知体验

儿童读者是英语儿歌的目的读者群。英语儿歌译成中文为“幼儿儿歌”,是为学龄前儿童创作的诗歌。尽管国内英语早教学习的儿童在4—8 岁之间,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二语儿童还处在母语感知世界的初级阶段。英语儿歌的歌词翻译需要对接他们相对有限的认知体验和具身行动机会。同样以Morning Song 中关于月亮的一段描述为例,原文和译文如下:

So haste without delay

Haste moon lit dreams

on silver wings and to your homes away

译文1

一瞬即逝,刻不容缓

月亮早已点燃梦想

插上银色的翅膀,飞向远方的家

译文2

时光流逝啊

月亮让人们进入了梦乡

插上银色的翅膀,飞向远方的家

儿童对月亮的行动感知是清晰的,可是对时间快慢的感知相对模糊,所以在译文2 中译者翻译成“时间流逝”,通过具身感知动词让儿童体验时间如水流的感觉,流走了就不会再有了。然后,译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月落的景象描述出来,结合儿童的具身体验经历——“进入梦乡”的译法能让儿童明白睡着后意味着休息、暂时见不着的意思,也就明白美好的一天结束了。

结束语

英语儿歌传唱作为儿童早期二语习得的重要启蒙教育途径,其歌词翻译不同于歌曲翻译,也不同于一般的歌词翻译,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其作为二语习得的语言教育功能。基于语言具身认知的二语习得理论为英语儿歌歌词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者的具身主动意识并考虑儿童的具身认知体验,为歌词翻译提供了新的解读空间。研究仅仅聚焦了英语儿歌,在英语学习普及的国内大环境中,今后的研究可以继续从语言具身认知的视角关注其他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如英语儿童绘本、英语儿童小说等。

猜你喜欢
二语儿歌译者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睡觉儿歌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