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9-03-05 10:52乔静秀
英语教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译林思维能力笔者

乔静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心智良好发展,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育部2018)。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应用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对看似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和各自孤立的语言项目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概括、联想和创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

1.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记忆单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从教多年,对教材烂熟于心,在教学时总是用“老方法”,缺乏创新,导致课堂经常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生气。

现有教辅资料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过程,在背景知识介绍、问题预设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解决策略。教师参考教辅资料所备的课,难以杜绝形式上的简单重复。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充实,语言项目繁多,一个单元共六个课时,除补充习题课和写作课外,一周四个课时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的英语教学需求。这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关注语法、知识点的传授,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则无法按时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会使教学进度滞后。

(二)学生

小学生是一个发展不全面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尚在培养中。对于英语学习,他们有的兴趣满满,有的兴趣寥寥。很多小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

二、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恩格斯说过:“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中Story time,Cartoon time,Culture time 三个板块(均为典型的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一)基于Story time 板块教学构架思维能力培养新框架

1.问题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说明了“问”的重要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效的提问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进行Story time 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发问,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6 At a snack bar Story time 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阅读文本中的四个人物:迈克(Mike)、海伦(Helen)、布朗先生(Mr Brown)和服务员。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文本内容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What would they like?”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各个人物所点的食物和饮料名称。其实,这个问题贯穿了整堂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很容易找出答案。

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句型...would like...,笔者设计了3 个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 would Mike like?What would Helen like?What would Mr Brown like?”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这样,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文本内容并适当复述。笔者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问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归纳,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获取语言知识。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释疑,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2.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性思维

针对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的特点,教师可以摈弃按对话或者篇章顺序逐句教学的做法,采用变序教学方法,调换原对话或者篇章的顺序、结构、重难点的位置,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饶宣妮2001)。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y Story time 时,笔者呈现了几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说出这些国旗是哪些国家的,再展示澳大利亚国旗,自然地引出课文标题——An interesting county, 并 把 重 点 放 在interesting 这个词上,询问学生:“Why is Australia an interesting county?”

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一个网页,是主人公刘涛(Liu Tao)从网上搜索得来,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城市、可爱的动物和澳式橄榄球比赛。

在教学完之后,如何从文章第二部分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第一部分呢?思考片刻,笔者运用了以下过渡语:Liu Tao reads about Australia on the Internet.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ustralia,how can you find out?在学生自由表达之后,笔者提问:“What about Liu Tao’s friends? ”自然地进入了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文章的段落顺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跳跃性思维。

(二)基于Cartoon time 板块教学拓展思维能力培养新空间

1.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一般会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进行文本拓展,以便于学生理解,或者设置一个大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效果。

故事中的留白总是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译林版小学《英语》中每个单元的Cartoon time 板块中有很多故事类文本。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Cartoon time 中的文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波比(Bobby)在医院帮忙,猴子、兔子和大象来看病,绷带都用完了,最后长颈鹿也来了,波比大喊一声“Oh,no!”在学生阅读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设问:“If you were Bobby,how could you help the giraffe?并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再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3 A healthy diet Cartoon time 中的文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山姆(Sam)和他的妈妈去超市买了许多东西。在回家途中,他们有点儿累了,打算在河边休息,结果山姆抱着一条鱼不慎落入河中。

故事以“Oh,no!”结尾。在教学中,笔者想让学生续写这个戛然而止的故事。笔者提问:“What happened then?”并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大胆发挥想象。学生的想法大大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学生对故事的续写如下:

(1)Sam can swim. He jumps into the river and catches the fish.

(2)Sam goes to the supermarket and buys a fish again.

(3)Sam goes home with his mum angrily and he doesn’t eat the fish for supper.

通过续写故事,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2.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性思维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用英语进行表述。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针对图片提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How many? Where are they?Whose...”等。

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 Cartoon time 的教学。在学生阅读故事之前,笔者将故事的一部分插图遮盖住,让学生自主提问。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下:

1.What is Bobby’s mother doing?

2.What do Bobby and Tina get in their hands?

3.Why is Bobby so happy?

4.What are Bobby and Tina watching?

学生在发挥想象力提问的同时,预测了故事情节。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插图对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和语言能力的作用。

(三)基于Culture time 板块教学拓宽思维能力培养新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细节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地渗透文化知识,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郭金玉2005)。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Culture time 主要介绍了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特有的动物。虽然只有四个简短的句子,但是其中的国家和动物类词汇较长且难读,如Australia,Canada,bald eagles 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首先笔者介绍了中国国宝——大熊猫,让学生用已学句型介绍大熊猫的颜色、外貌特征、喜欢的食物等。接着,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其他代表性的动物,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笔者跟学生卖了一个关子:“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nimals in other countries?”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表现得更加积极。通过听音跟读、图文匹配、缺词填空等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最后,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动物图片,并拓展了其他国家的代表动物,如elephant—Thailand,giraffe—Africa,penguin—the Antarctic Pole 等。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培养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结束语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在笔者看来,“English education must be meaningful and interesting. As English teachers,we should not only teach English,but also teach about English.”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主阵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逐渐养成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习惯,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译林思维能力笔者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别走……
培养思维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