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推动统战文化建构的新时代意蕴

2019-03-05 10:58车庆芳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协商建构时代

车庆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经过数千年演变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更是多元融合的结果,和合文化是沉淀而来最富生命力的精华和核心。统战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和合文化比作“树根”,统战文化就是“枝干”,统战文化是植根于“和合文化”的土壤生发起来的。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多次强调文化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推动新时代统战文化建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统战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和合文化与统战文化的逻辑关系

和合文化与新时代统战文化是“根”与“干”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二者以“和而不同”为共同特质。

(一)和合文化是统战文化形成的历史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注]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最早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在传统经典《周易》、《尚书》等诸多经典中均体现有和合思想,也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共同价值追求。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管子的“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谐习以悉,莫之能伤也。”(《管子·幼官》)墨子的“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坚信“和合”是处理个体与单个家庭、群体社会和整个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合”二字联用,最早表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意指和合本身蕴含差异性和多样性,只有不同事物彼此和谐共生共存才能孕育世间万物,相反,相同事物则难以为继,譬如只有一种声音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只有一种思想难以产生有益的创造。因此,所谓“和”不等于“同”,“和合”是指“多种并存的、矛盾的甚至对立的事物能够协调与结合、统一与发展,进而达到平衡的状态。”[注]刘菊香、农林:《和合文化与党际和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32-36页。不是单纯的追求“和”,而是在尊重差异、承认矛盾前提下的统一、平衡现实的和谐、融合,和合本身蕴含着差异性和多样性。

和合文化为统战文化提供了生长土壤,是统战文化形成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根基,二者的核心内涵有着相契合的共同特质。作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融合体,统一战线自产生起即以增进政治共识为旨归,而增进政治共识的前提是扩大政治认同。要实现政治认同,离不开文化认同的根本和基础作用。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价值依归,是在包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引导统战成员增进两个认同,即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而不同”是新时代统战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即坚持一致性的政治认同下,兼容多样性的综合体。这与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相契合,可以说,和合文化为统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二)统战文化承接了和合文化的核心精髓

统战文化植根于中华和合文化的土壤,生发于中国革命过程中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承接了“和合文化”的核心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注]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16日,第2版。”这些都是和合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积极思想。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合、和睦、和平、和谐是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民族基因。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等“和合”理念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土壤,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上。

统一战线范围从两者联盟,到三者联盟,到四者联盟,再到新时代扩大了的新“四者联盟”,即“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第5版。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范围更加广泛,集合了包括政党、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新媒体人士、新的社会阶层等更宽、更广、更新的领域;统战工作内容更加多样,不同领域不同的历史基因和价值标准,沉淀出缤纷多样的统战文化,也给统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针对不同群体所形成的统战文化,其共同特质在于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贵“和合”的观念要素,承接了中华和合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和合”,即多样性的统一,在矛盾斗争和融通过程中的统一,而不是抹杀矛盾、无原则的一味求和回避冲突。

二、新时代统战文化对和合文化的价值传承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传统文化基础,也是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文化因子。新时代统战文化是对和合文化精髓的价值传承。

(一)和合理念是和合文化在新时代统战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新时代统战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是源自和合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首先,从统一战线的主题看,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团结和联合的本质就是实现“和”,失去了“和合”理念,统一战线要么失去存在必要,要么难以存在。其次,从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来看,作为争取人心的工作,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而凝聚、汇聚的根本就在于“和合”。失去了“和合”理念的支撑,统战工作的任务要么失去方向,要么难以实现。再次,从统战文化的主要内容看,新时代统战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五个方面,即政党层面的新型政党文化、民族层面的民族共同体文化、宗教层面的宗教适应文化、阶层层面的阶层吸纳文化、港澳台海外层面的海内外同胞联谊文化。

第一,新型政党文化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政党关系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4日政协联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全新概念,并予以了明确阐述,特别强调了与其他旧式政党制度相较而言的特征和优势。新时代,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逐渐彰显,甚至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范式。这个政党制度体现出的文化核心正是“和合”理念,执政党和参政党互相合作,为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和共同思想价值基础,通过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民主协商,最大程度吸纳各方不同意见和集中智慧,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倡导和合不是一种声音、随声附和,而是多种声音、达成共识。通过民主监督,特别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敢于建真言、建有用之言,督促中国共产党更好领导人民、服务大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对立竞争,是把各个阶层、各个界别的人士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西方式政党制度那般出于维护特定阶层或集团利益,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撕裂,阻碍决策的推进,拖慢社会的发展。

第二,民族共同体文化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民族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团结、多元共存的多民族大家庭,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9页。这既为新时代处理好民族关系提出了要求,也为新时代的民族关系明确了核心,即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离不开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也离不开一体。多元与一体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构成民族共同体,这正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民族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第三,宗教适应文化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宗教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实现“相适应”,关乎宗教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是必由之路,也是“和合”理念在宗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现实中看,宗教在一国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融入的过程,才能开花结果,反之,则成为社会的毒瘤、国家发展的不安因素。我国的五大宗教进入中国后均历经逐步适应中国社会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最终实现了与中国社会的适应或者说更好的融合。因此,新时代宗教关系层面需要倡导宗教适应文化,这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证明,更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宗教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第四,阶层吸纳文化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阶层关系中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从工人农民干部的队伍中分化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部分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持续推进,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2006年胡锦涛同志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要构成,即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内的六种人。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我国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留学人员、新媒体代表人士也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给新时代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这部分人的统战工作,需要团结吸纳这一群体,使他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有序表达意见,发挥专长和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吸纳本身就是“和合”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五,海内外同胞联谊文化是和合理念在新时代海内外同胞关系中的集中体现。中华儿女遍布海内外,但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流淌在血液中的共同文化心理不变。同根同源、同文同缘的现实关系,成为海内外同胞联谊的感情桥梁。做好海内外同胞统战工作,以联谊的方式,凝聚起海内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联谊是和合理念在海内外同胞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二)协商文化是和合文化在新时代统战文化中的全新演绎

统战文化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固守成规,随着统战对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持续推进,统战文化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推陈出新。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多民族国家,要有效协调各群体利益、合理表达各阶层诉求、平衡一致各种观点和思想,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科学的机制来应对。协商文化正是在复杂的沟通对话中生发出来的新时代统战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协商文化是和合文化内化在人们内心中的一种政治心理文化,和合文化为协商文化提供了根本的心理支撑。

首先,从协商的产生来看,协商民主植根于和合文化土壤。“协商”一词的本义是共同商量达成一致,这其中就贯穿着中华文化尚和合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是近些年的事情,作为一种实践始于新中国成立,但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思维古已有之,融汇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实现成就自我的共生,协商正是强调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和沟通机制,从而实现理想的和谐状态。和合文化强调在多元差异中实现共生,这正为现代协商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以一种兼顾差异、综合协调、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在协商的过程中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从而使得多元异质因素可以和谐共处,积聚活力、汇聚合力,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其次,从协商的功能来看,协商的价值追求在于“和合”。协商的功能主要在于协调各主要参与主体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恰恰与和合理念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协商具有集中民意的功能,协商的过程本身就是集中民智的过程;协商具有维护团结的功能,协商为各参与主体平等议事、合作共事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对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整合意见、促进团结发挥着积极作用。协商功能的这些具体体现本身就体现着对“和合”价值的追求和践行。

三、和合文化对新时代统战文化建构的启示

在多元思想激荡、多种文化交锋的新时代,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独特优势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需要推进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才能为新时代统战事业推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注入力量源泉。新时代推进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需要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做到三个坚持,增强三种能力建设。

(一)以三个坚持为着眼点,把握正确方向

首先,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和合文化为统战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基因,但统战文化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统战文化自信的思想来源,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才形成了革命的、先进的统战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根本在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造就的强大生命力。新时代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同样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特别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统战文化建构方向,确保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民族、社会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和合文化中的“和合”理念经过数千年沉淀早已内化为人们心中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尤为需要统战文化发挥作用,促使全国各族上下达成政治共识,同心同德,共同朝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同时为下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不同思想意见的迸发,需要一个统一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去引领,这就需要统战文化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去统领思想。新时代面对西方国家鼓吹“普世价值”,抢占价值观的制高点所形成的价值认知错觉,需要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以和合文化为依托,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正能量精神支撑。

再次,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统战文化高度契合,但传承和合文化需注意鉴别吸收、推陈出新,特别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去实现统战文化的拓展和创新,这是由统战文化自身具有的政治性特点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正确的前进方向,是历史和现实的智慧结晶,也是统战文化建构的主要依托。因此,新时代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必须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方向、定立场,创新丰富统战文化内容和形式,增进统战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创新。

(二)以提升三种能力建设为着力点,讲好统战故事

首先,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提升统战文化的多元供给能力。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因子,是统战文化自信的来源和根基,需要统战文化去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适应新时代多元思想多样思潮要求,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提升统战文化多元供给能力,通过对不同文化要素的整合,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对象提供多元文化需求,体现统战文化巨大包容性和融合力,增强统战文化的凝聚力和塑造力,打造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统战共同体意识。

其次,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提升统战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必须创新、必然创新的时代,推动新时代统战文化建构,增进新时代统战文化自信,离不开统战文化的创新创造。文化自信,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样在于创新。要赶上时代、适应时代,需要增强统战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以此提升统战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而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

再次,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提升统战文化的传播影响能力。坚定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认同的浸润,文化自信需要以文化认同为前提。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主动传播好统战文化,讲好统战故事,争取更多理解和认同,以此提升自身价值和影响力。面对西方政治体制,少部分人还存在对中国体制的不自信,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中国政治文化的不理解和不认同。这就需要增强统战文化的传播能力,去扭转和化解这种误解和质疑,特别是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大统战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推动统战文化建构,增进统战文化自信,更加需要正确的传播方式,需要以和合文化为依托,提升统战文化的传播影响能力,去浸润人们的心灵,去化解现存的误解,去获得更多的认同,进而在认同基础上提升自信,形成价值导向力,发挥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猜你喜欢
协商建构时代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建构游戏玩不够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