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调脂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VCAM-1及ICAM-1影响的研究*

2019-03-06 11:18
陕西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调脂通脉黏度

朱 薇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中医科(郑州 450007)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心脏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1]。该病是由冠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使血管狭窄甚至发生阻塞,造成心肌血氧供应不足,严重者导致坏死的疾病。多种因素均致CHD发生,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是主要危险因素[2-4]。该病以胸闷、胸痛、心悸及乏力等为临床表现,严重者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病死率较高[5]。近年来,随着冠心病药物的发展及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冠心病病人已明显受益。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冠心病其效果仍有所局限,中医药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在治疗慢性病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在冠心病领域,中医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治疗上,而且在预防以及改善生活质量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使用中药疗效显著且逐渐被临床医师接受。在本次研究中,挑选我院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自拟通脉调脂方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血流变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6]要求确诊为冠心病。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障碍者;有智力、认知障碍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肺部疾病者;严重心力衰竭,NYHA分级Ⅳ级;因植物神精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甲亢、颈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胃食管反流、食道裂孔疝、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病变等所致胸痛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48±5.16)岁;BMI(23.85±1.37)kg/m2;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11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9.89±4.96)岁;BMI(23.88±1.42)kg/m2;合并高血压16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已如实掌握该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通脉调脂方口服。方药如下:当归20 g,荷叶、丹参、赤芍各15 g,柴胡、桃仁、红花、枳壳、川芎、牛膝、生地黄、制首乌、山楂、姜黄各10 g,炙甘草6 g。瘀血较重见口唇青紫,脉络迂曲,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以破血通络;气机郁滞、胸闷不舒,加玄胡、川楝子、香附、青皮疏肝理气止痛;脾虚痰湿内生加陈皮、茯苓、白术;心阴亏虚见心悸怔忡、失眠不安者加龙眼肉、夜交藤、甘松。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对所有入组患者每天进行心电图监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试验,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1 mm的时间。血流变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VCAM-1及ICAM-1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VCAM-1及ICAM-1水平。症状疗效标准,显效: 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80% 以上或消失;有效: 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以下或加重。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正常或恢复0.1 mV 以上,T 波转为直立;有效: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0.05 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 波变浅50%以上;无效: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缺血性ST 段改变恢复0.05 mV以下,主要导联导致T 波变浅50%以下。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两组平板运动试验比较 治疗后两组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 段下降1 mm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 段下降1 mm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平板运动试验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CAM-1及ICAM-1指标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VCAM-1及ICAM-1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CAM-1及ICAM-1指标比较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由于冠脉发生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慢性的、终身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导致心肌梗死[7-8],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冠心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9-10]。

冠心病的发生与进展同血流变学直接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血液黏度相较于正常人群显著增加,提示冠心病是导致血液高黏滞的原因之一,血液中一系列黏滞因素如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等可引起人体内血液处于高黏滞状态,加重心血管危险事件风险[11-13]。我们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流动及变形,为评价机体血流状态提供参考。血液的流变性主要通过黏度来反应,与切变速度密切相关,切变速度是影响血黏度的最主要因素,通常而言,血液黏度与切变速度呈负相关,除此以外, 血液黏度还受到诸如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红细胞聚集等因素影响[14-15]。因此,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降低血黏度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炎症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黏附分子在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信号转化、细胞伸展与移动、细胞生长与分化等生理病理过程[16-17]。VCAM-1与ICAM-1是两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其表达与炎症因子刺激有关联,在炎症、肿瘤转移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CAM-1、 ICAM-1过度表达与冠心病血管重塑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VCAM-1能够促进循环中的炎症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黏附,ICAM-1能与整合素紧密结合并介导白细胞与激活内皮细胞黏附进而促使炎症细胞黏附于血管表面,同时ICAM-1还参与了白细胞游出[18-20]。有研究发现,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 ICAM-1可与LFA-1发生粘连反应继而间接引起心肌细胞坏死[21-22]。也有学者发现,在受损的血管内皮,ICAM-1等表达显著增加。

冠心病可引起心肌梗死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冠心病的治疗与预防是目前我国亟须面对的关键课题。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多依靠单纯西医治疗,此种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症状,改善预后,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但其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见解及优势。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与血脉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心主脉,脉之功能依赖于心的功能;而另一方面,血脉又对心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人体各个脏腑功能通调,心气充沛则脉道通利,血脉通畅,没有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则心血供应充足,心有所养则功能正常。若血脉因瘀血、痰浊等因素而阻塞,通畅性遭到破坏则血液运行不利,心血供应不足,心脏不能得到足够多血液的濡养,则心的功能出现问题。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出现提示心的功能已经出现改变。任何导致血脉通畅的因素最终都可以引起“心”功能的改变。而瘀血对血脉通畅程度有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的第一位的病理因素,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代谢异常人群逐渐增多,很多冠心病患者多出现痰瘀互结证型。因此,活血化瘀、祛痰降浊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法。

自拟通脉调脂方为我院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出,本方化裁自血府逐瘀汤,由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川芎等加用荷叶、山楂等中药水煎而成,本方的精妙之处在于活血与理气兼顾,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气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而养血,防化瘀之伤正,柴胡、枳壳、川芎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而荷叶、山楂经药理学研究已证实具有调脂降压等作用。既往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具有抗心肌缺血,抗氧化,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23]。我院大量运用该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有学者采用化痰降脂方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无论是在有效率还是在安全性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而某些中药方剂对于冠心病心肌耗氧、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具有有益的调节作用。有研究采用调脂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进行干预,结果证实该方能够调控实验兔血管重塑进展,能够改善其黏附分子表达。而本试验结果也证实,在服用自拟通脉调脂方后,患者无论是临床症状方面还是心电图指标均得到很大程度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变学各指标及VCAM-1、ICAM-1表达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加用自拟通脉调脂方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胸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自拟通脉调脂方能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流变指标及调节VCAM-1、ICAM-1表达有关。

猜你喜欢
调脂通脉黏度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