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野战药材车遂行多样化任务建立模块化箱组规范的研究

2019-03-07 08:41汪长岭朱兴喜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野战常温车厢

李 治 汪长岭 朱兴喜*

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军队任务由单一军事战争向非军事战争救援与维和行动方向转变[1-2]。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发生的随机性与突然性要求药材供给要准确、及时和高效。传统药材车是以药材箱为基本组成、以基数保存模式为主要保存方法,需要装卸药材车,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救援行动的及时展开带来不便,因此构建新型的药材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对药材车遂行多样化任务建立模块化箱组规范进行探讨,为构建新型模块化野战药材车提供理论依据。

1 多样化任务药材需求与保障特点

1.1 任务多样与药材品种繁多

多样化任务包括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维和及反恐维稳等,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其特点给药材供应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以及难以预料的次生灾害,又给供应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①反恐维稳行动中药材以通用、急救和疾病防治等药物为主;②核生化救援行动中药材以核损伤防治、化学损伤防治或生物防治药物为主;③地震救援中药材以外伤救治、呼吸道及消化系统药物为主;④高原救灾中药材以糖皮质激素类、强心苷类及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类药物为主。此外,地方群众年龄差异多样,身体状况复杂,不乏体弱多病的老人、儿童和孕妇等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的特殊人群,且救灾区的疾病谱与部队官兵的常见疾病谱有很大区别。综上显示任务不同、执行任务的方式与环境不同,所需药材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很大差异。为适应各种任务需要,在药物经济与储备空间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增加药材品种、保证药材种类齐全与数量充足。

1.2 突发事件任务急准备时间短

多样化任务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偶然性大的特点,执行任务的时间、方式及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且多样化任务常伴随大量的人员伤亡,救治伤员、保护人民健康与生命迫在眉睫,要求药材筹备与保障必须在数小时内完成,保障行动要及时、快速和有效。

1.3 药材保障具有阶段性

应急医学救援具有阶段性,呈“前紧后松,前难后易”趋势。救援工作分为应急期、亚急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①应急期的药材保障以急救药品和急救敷料为主;②亚急期即渡过应急期,疾病种类与治疗方案已经确定,药材以常见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为主,药材保障呈现品种多样、数量庞大的特点;③恢复期药材需求的数量明显下降,药材供应恢复到灾前水平。可见不同的阶段药材需求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要根据救援的阶段性及时调整药材保障工作的重点。如地震灾害救援的药材保障,在应急期以外伤或伤口类急救药材为保障重点,主要以止血、镇痛、抗感染类为主;亚急期以抗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内科病症药物为主;恢复期以精神疾患类、各种消毒剂为主[3]。

2 传统野战药材车药材保障弊端

2.1 筹备速度慢 消耗时间长

传统野战药材车以运输车为载体,由多个药材箱相互重叠堆放组合而成[4]。执行任务时,先进行药材的筹备与装载,到达目的地后卸载药材。不论是装载上车还是卸载下车都需要展开装卸板,一次装卸车约需要6~8人,其装载过程概括为“一推、二拉、三扶”。由此可见简单重叠堆放式药材箱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展开装卸板装卸药材车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减慢了药材筹备的速度。

2.2 拿取不便 调剂速度慢

药材箱重叠式堆放在野战药材车内,拿取时需移除上层药材箱,拿取药材不便。尽管药材箱外贴有药材目录清单,但药材箱数目众多,在实际拿取、调剂药物时依旧不便。同时由于药材箱在装卸过程中随意码放,药品摆放也较为凌乱,同类型或是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存放较为分散,没有规律,增加调剂工作的困难,减慢了调剂的速度。

2.3 车内整体温湿环境不易控制

一般药品常温库温度为0~30 ℃,阴凉库温度≤20 ℃,冷库温度为2~10 ℃,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范围。由于多样化任务具有不确定性,执行任务的环境复杂多变,如夏季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室外温度高,传统野战药材车在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时车内温度可达50 ℃甚至更高,远超药材保存的正常温度,车厢内没有通风设备,车内比较潮湿,难以将湿度控制在45%~75%的范围,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很容易受潮变质,严重影响药材储备质量。

3 新型野战药材车的构建

3.1 新型野战药材车设计

(1)基于第一代野战X射线车结构,对新型野战药材车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对第一代野战X射线车改造,保留原有的车厢大小(4.5 m×2.46 m×2.1 m),细化车厢内部构造,构建出与第一代野战X射线车外观相似的新型野战药材车。

(2)新型野战药材车为单侧扩展式车厢,即车厢一侧可以展开,展开部分形成半封闭式药材箱柜,单侧展开式车厢拓展了存储药材空间,便于药材的拿取;在车厢后侧与非展开侧共设置两扇门,方便药材快速装卸,可避免调剂人员拿取、调剂药材时在门处造成拥堵(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野战药材车平面展开示图

(3)车厢内部按使用功能分为调配区与储藏区。调配区由车厢单侧展开形成的长方形部分构成,储藏区由低温区与常温区构成。①低温区具备温度调控功能,用于存储需要冷藏的药品,常温区存放的药材温度要求为0~30 ℃,车厢内配备有相应的空调、排气扇及干湿温度计等,能满足普通药品的存放要求;②常温区又分为常温A1区、常温A2区和常温A3区,常温A1区由固定抽屉式药材柜组成并应用模块化原理划分药材柜功能模块区域,固定抽屉式药材柜以抽屉为一个小的功能模块,抽屉拉出后可以在与抽屉垂直拉出的方向双向拉出两个抽屉,缩小抽屉拉出后占用的横向空间,减少过道之间的距离,便于药品的拿取;③常温A2区与A3区采用的是固定药材柜,固定式药材柜采用侧开推拉门设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采用活动式隔板设计,可以根据摆放药材的大小数量自行调节隔板的位置,主要用于存放一次性耗材与易耗器械,下层为单柜模式用来存放体积较大的输液、碘酒和消毒液等;④常温A2区于紧挨车厢非展开侧,单排横向放置三个固定式药材柜,常温A3区固定式药材柜中内含保险箱,用于存放麻、毒、精神类药品等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如图2所示)。

3.2 新型野战药材车模块划分

图2 药材柜常温区示图

依据上述新型野战药材车基本构造,运用模块化原理进行多模块功能区域划分,在此主要针对常温A1区固定抽屉式药材柜进行模块划分[5-6]。将模块分为通用模块、专用模块和专病模块。

3.2.1 通用模块

通用模块中包含执行各种多样化任务需求的药材品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样化任务中药材种类及数量的需求,可分为公共模块和急救模块。

(1)公共模块。以公共模块为主体,包含的药材适用于各种多样化任务的药材需求,满足药材保障阶段性的特点,公共模块储备药材量为一个月量,包含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镇静与抗过敏药,麻醉及辅助药,心脑血管与兴奋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止血药,维生素类,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消毒杀虫灭菌药及疫苗,皮肤、眼科、五官科用药,敷料和包扎固定药材,一次性耗材与易耗器材,化验药品与成套试剂盒,共15类175种药材。

(2)急救模块。为了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挽救伤员的生命而设置急救模块,由于时间更紧迫,具有紧急性,单独分出急救模块后有利于应急药材的供给,从而把握住紧急救援的黄金时间。急救模块主要包括急救包、急救敷料、止血、镇痛、麻醉及抗休克类药材。根据历年执行任务中急救药材情况,参照相关标准确定急救模块药材种类与数量,以100名伤员的一次用量为一个基数,共9类81种药材。耗材与敷料占用体积较大,药材柜抽屉的空间大小有限,不能满足耗材与敷料的存储需求,因此将敷料和耗材放置于常温A2区固定式药材柜,药与材分开放置便于药材的管理,且常温A2区离门较近,便于药材拿取。

3.2.2 专用模块

专用模块是只满足于某项任务药材需求的模块,根据执行任务种类的不同[7-11]将专用模块分为地震救助模块、火灾救助模块、水灾救助模块、雨雪冰冻救助模块、矿难救助模块、高原救助模块及突发化学事件救助模块。如地震救助模块,根据历年地震灾害数据资料,得到地震模块伤害构成的比例,确定地震救助模块药材的构成。

地震伤害主要以骨折和组织损伤为主,依据地震救治的阶段性,早期以外伤为主,中期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皮肤病为主,后期以防疫和心理疏导为主。①地震救援早期,开放性外伤易导致缺血性休克和长期受困导致的重度饥饿、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因此药材以抗感染药、抗休克药、止血药、麻醉镇痛药、敷料和包扎固定材料、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和破伤风药为主,抗感染药的选择尽量遵循避免皮试和对肾功能损伤的原则;②地震救援中期,以皮肤病用药、消毒剂、呼吸和消化系统用药为主,由于救援中期挤压综合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还需心血管药与利尿药;③地震救援后期,以防疫药物为主,其他专用模块也根据用途和特点以及以往的经验配备相应的药品。

3.2.3 专病模块

专病模块是对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的综合与补充,是针对执行任务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疾病进行药材储备模块,专病模块的针对性与专属性较高[12-14]。可分为抗洪救灾中夏季补充模块、雨雪冰冻灾害中冬季补充模块、高原救灾中急性高原病防治补充模块、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补充模块、推进剂损伤防治补充模块及核事故急救模块。如夏季补充模块中包含4类药品:①降暑止泻药、皮肤杀菌清洁止痒药、杀虫驱蚊解蛇毒和抗寄生虫药及其他;②降暑止泻药有盐酸小襞碱片、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口服补液盐Ⅱ及饮水消毒丸等;③皮肤用药有咪康唑乳膏、清凉油、炉甘石洗剂等;④杀虫驱蚊解蛇毒和抗寄生虫药有蛇药片、长效驱蚊霜等。

4 野战药材车模块化箱组规范的建立

4.1 建立野战药材车的模块组成规范

整体划分为3个大模块15个小模块:通用模块、专用模块、专病模块。①通用模块由急救模块与公共模块2个小模块组成;②专用模块由地震救助模块、火灾救助模块、水灾救助模块、雨雪冰冻救助模块、矿难救助模块、高原救助模块及突发化学事件救助模块7个小模块组成;③专病模块由夏季补充模块、冬季补充模块、高原病防治补充模块、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补充模块、推进剂损伤防治补充模块及核事故急救模块6个小模块组成。

4.2 建立药材储备量规范

急救模块药材储备量设定为战救3个基数量,公共模块设定为战常1个月量;专病模块中各子模块准备10人份用量,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执行任务情况相应增减。

4.3 建立药材放置存储规范

药品与敷料、包扎固定材料分开放置,将敷料和包扎固定材料放于侧推式固定药材柜中,以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急救模块的药材与注射剂放于近门侧,便于取拿和与一次性耗材的配套使用。药材按模块划分放置后,在固定药材柜外标明药材的品种、剂型与剂量,区分不同种药材和同种药材的不同剂型、剂量,便于调剂人员迅速拿取、调剂药材。

5 野战药材车模块化箱组的应用

5.1 物资装载时间测试

由于平时将药材按基数预置于车内,A1区常规装载通用模块;专病模块常备夏季补充模块和冬季补充模块,换季时替换模块;专用模块平时不装载,根据实际情况装载。减少了常规药材的装载时间,全组物资装载时间由原来的25 min缩减至8 min。

5.2 模块更换测试

药材车内药材以抽拉式药柜为基本单元,一个或几个抽拉式药柜组成相应的救治模块。根据救治任务的不同,可快速进行特定模块的更替。实测高原模块转换成地震模块所用时间由原来的40 min缩短为8 min。

5.3 取药时间测试

传统的卡车装载方式是把药材箱叠放在车厢内或帐篷内,堆垛2~3层,在拿取药材或药材调剂时,需查看药材箱编号、挪动药材箱组,并在箱内仔细查找。每个药材箱在满载药材时,重约30~45 kg,根据以往经验,拿取一个品种药材,常需两人耗费十多分钟才能完成。采用药材车的抽拉式药材柜,一人只需3 min即可完成,并一次可取多种药品,可极大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5.4 照明和温度测试

传统装载药材箱的卡车车厢内无光源,野外驻训夜间取药极其不便,需有专人采用手电筒照明。使用药材车后,夜间取药照明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每个模块顶部均安置了光源,配备了移动吸顶光源,可保证取药时照明无死角。传统装载药材箱的卡车车厢内温湿度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温湿度变化较大,难以达到药材储藏的标准,给救治带来安全隐患和不必要的损耗。新型野战药材车安装有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将车厢内温湿度环境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经测试,车厢温度8~20 ℃,相对湿度45%~60%,可保证药材效用和安全。

6 结论

传统药材箱虽有抗高温、不易磨损和防水等特点,但在执行多样化任务时携带的药材品种多、数量大,每次都要对药材箱进行装卸,消耗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而新型野战药材车是以固定存储柜为存储载体,侧面展开式设计便于药材配给,多模块箱组的设计便于快速找到药材,可解决传统药材车筹备速度慢,拿取不便、调剂速度慢,近效期药物轮换工作繁琐,缺乏温控系统、储备药材品种受限,库存与消耗数量不便统计,车内整体温湿度环境不易控制等问题。

野战药材车模块化箱组规范为野战药材车合理划分箱组与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未来野战药材车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由于国内外未有对野战药材车多模块化设计,基础理论有待完善,制定的规范无对比、参照标准,新型野战车的设计与野战药材车模块化箱组规范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如野战药材车药材管理可增设计算机辅助系统,运用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建立药材查询数据库,定位各种药材摆放位置,动态反应药材消耗量与剩余量,实现药材管理的数据化,节约拿取药材时间,便于及时补给。

猜你喜欢
野战常温车厢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六号车厢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小小野战兵
冷冻的饮料
QMI汽车夏季维护:雨季车厢除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