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林业绿色发展投融资问题分析及渠道创新

2019-03-11 10:37郑俪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林权湖北林业

郑俪璇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9月《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长江干线和汉江、清江两条主要支流及其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为目标,策划形成包含水系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产生活污染治理、黄金水道和立体交通建设、绿色产业走廊建设和城镇综合治理的六大工程,并具体细化为25 个项目包、452 个项目,总投资1.1 万亿元。目前湖北省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森林覆盖率目标要达到42%,而2015年末仅为39.6%;全省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60.18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业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因此,梳理湖北林业发展的战略思路,针对重点领域开展重大项目分析和融资模式设计,探索支持湖北省林业发展的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融资路径,提出切合实际的融资意见和建议,助力“绿满荆楚”行动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1.林地资源情况

湖北全省林地面积为876.09 万公顷,乔木林总面积为708.03 万公顷,其中幼龄林409.28 万公顷,占57.81%;中龄林228.39 万公顷,占32.25%;近熟林48.00 万公顷,占6.78%;成熟林20.74 万公顷,占2.93%;过熟林1.62 万公顷,占0.23%。乔木林总蓄积为33082.25 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15024.56 万立方米,占45.42%;中龄林13162.88 万立方米,占39.79%;近熟林3050.53 万立方米,占9.22%;成熟林1664.42 万立方米,占5.03%;过熟林179.86万立方米,占0.54%。乔木林资源以中幼林为主,其面积、蓄积比例分别为90.06%和85.2%,中幼林抚育面积大。

湖北全省防护林398.57 万公顷,占42.86%;特用林44.51 万公顷,占4.79%;用材林369.06 万公顷,占39.68%;薪炭林57.80 万公顷,占6.21%;经济林60.08 万公顷,占6.46%。全省防护林13866.81 万立方米,占41.77%;特用林2302.32 万立方米,占6.94%;用材林16717.9 万立方米,占50.36%;薪炭林240.33 万立方米,占0.72%;经济林70.94 万立方米,占0.21%。湖北全省低产(效)林总面积为82.85 万公顷,其中低产林31.28 万公顷,低效林51.57 万公顷,其改造面积大,急需改造培育。

2.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程里程最长的省份,从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对比情况看,湖北目前林业发展状况尚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主力区域。所涉及的11 个省(直辖市)林地总面积为1.06 亿公顷,占全国的33.78%。根据2015年的数据,造林总面积为316 万公顷,占全国的56.94%。该区域林业产业较为发达,林业产业总产值为2.53 万亿元,占全国的42.66%;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8.29%。油茶产业产值532.06 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84.07%;累计完成林业投资额1191.53 亿元,占全国的27.77%。但是湖北森林覆盖率低于各省平均水平,林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低于各省平均水平,与湖北在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不相称。

二、湖北林业绿色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十二五”以来,湖北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工作,201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2300 多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5 倍,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经营性林业基地规模扩大。营造速生丰产原料基地林达到750.48 万亩;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30.5 万亩,全年花卉种植业产值达到63.3 亿元;木本油料林、经济林达到2606.5 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24.3%,发展形势喜人,主要包括以油茶、油桐、乌桕和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以核桃、板栗、甜柿为主的木本粮食以及林果产品。

二是产业技术升级、规模化发展提速。人造板生产企业积极引进国外自动化设备,产量一路飙升,稳居中部第二,全国第八,实现总产值140 亿元,占林业加工产值的21%;家具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初步形成武汉、荆州两大家具产销中心和潜江、红安、汉川、仙桃、汉口北等五个集群,呈现中国家具产业第五极的雏形。

三是森林、湿地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2 处,总面积41.6 万公顷,国家生态公园2处,总面积4243 公顷;湿地公园85 处,总面积18 万公顷;各级自然保护区58 处,总面积56.9 万公顷。2015年林业旅游和休闲服务业直接收入199.4 亿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530.8 亿元。

四是林下经济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湖北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食用菌、木本中药等林下经济产品。2015年林下经济产值达160 多亿,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总产值已超过80 多亿元,出口达8 亿多美元。木本药材年产量9 万余吨,建成罗田茯苓、郧阳木瓜、夷陵杜仲、竹山五倍子、孝南黄桅子、恩施厚朴、咸丰白术等一批种植基地。全省从事林下经济活动的县域林地面积2524 万亩,已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和森林、湿地旅游等多个产业近100 个品种,区域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412 元。

2.林业发展指标比较

湖北林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706.9 亿元,201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2324.14 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 45:40:15,与往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稳步上升。人工林、木本粮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原料林基地建设快速增长,第一产业逐步做大;木竹材加工、家具、木本粮油、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野生动物等加工企业正逐步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优化,第二产业稳步做强;森林、湿地旅游和生态休闲快速发展,旅游和休闲环境不断改善,第三产业快速提升。

从林业总产值看,湖北2015年林业总产值为2324.14 亿元,同期全国林业总产值为59362.71 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2%。湖北林业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4.19%,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2.97%,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6.36%。可见,湖北林业第三产业发展得相对更好一些。

2015年湖北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见表2。湖北的板栗、生漆、乌桕籽、五倍子的产量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板栗,产量高的同时比重也大。

三、湖北林业投融资问题分析

当前湖北林业面临的问题包括:一是生态体系不健全,局部生态脆弱的状况依然严重;二是全省林地生产力低下,可用林木资源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资源约束趋紧,木材原料自给能力不强,原料缺口大;三是林业企业小而散,产业层次低,简单加工业比较多,产业链比较短,附加值比较低。

1.林业金融固有的弱质性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作为林业金融的基础,林业具有生产经营周期长,成本回收慢,受气候因素、自然条件、政策等影响较大的天然弱点,经营风险较大。在占据战略考量主导地位的生态建设领域,项目外部性很强,且重点体现在生态效益上,难以转化为内生的经济效益,对社会资本吸引力较小,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基础。这些导致了林业对财政投资的高度依赖,而林业金融则先天性呈现弱质性特征。

2.投融资主体实力较弱

从投融资主体看,湖北省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况。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全国林业产业强省相比,湖北省林业企业知名品牌不多,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有较大比例,企业联盟较少,竞争力较弱,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少。小而散的特征制约了林业金融的发展。

3.林业资产评估和抵押较难

林权是林业资产的集中体现,但林权改革推进多年,其流转和抵押融资仍较为困难。主要在于:林权流转仍比较困难;林权资产缺乏权威评估,金融机构往往认为难以准确把握林权抵押评估的价值,不愿接受林权抵押作为担保措施,抵押林产不能及时变现。

4.林业金融服务实体林业经济能力有限

一是林业金融工具单一,主要是涉农涉林小额贷款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二是由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偏高、期限偏短、抵押物品范围较窄,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20%-50%,且不包括担保、评估等费用,林业企业难以承担高企的融资成本。三是由于灾害类别和受损强度难以鉴别,估值风险较大,林业保险发展缓慢,同时保费过高、赔偿较少,也难以分散和弥补林业生产灾害风险损失。四是我国专业的林业金融机构长期空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城市化经营倾向明显,大量林业地区资金“逆流”城市,难以满足林业融资需求。

四、湖北林业投融资渠道拓展建议

总体思路是,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和专项资金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支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探索生态保护类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意愿,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时序,推进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的统筹规划、整体运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此,投融资规划策略如下: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现有相关林业财政资金,将分散的财政投资、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资金整合起来,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PPP 基金等方式,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撬动作用。

2.积极开展项目策划。针对公益性较强、现金流不足以覆盖投资或者现金流具有前低后高特征的项目,通过不同现金流特征的项目打包成一个标的进行运作,以及政府提供补贴弥补投资和运营资金缺口的方式实现现金流的综合平衡;针对以企业投资为主的市场化项目,通过划转部分经营性项目、赋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企业现金流的综合平衡。

3.设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林业产业基金,推动林业产业增强资产实力,壮大经营能力。2017年10月,国家林业局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发起设立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0 亿元,按照“政策导向、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风险可控”的原则,采取项目直接投资的模式运作。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建行负责组织资金,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营管理和审核投资项目。支持范围可涵盖所有林业项目,即以林业资源为经营对象,以林产品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为主业的各类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生态旅游、森林药材及保健植物培育、木本油料、种苗花卉、林产化工、竹木制浆造纸、木竹种植、林下种植、野生动植物驯养、森林食品加工、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机械、林产品流通、林业服务及林业PPP 项目等。

4.整合省内林业资产资源,打造省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化运作主体。整合林业资产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进PPP 模式,支持林业较强的市县政府培育区域性市场化龙头企业,支持林农入股等方式发展多元化经营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拓宽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方法。2008年,广西将广西高峰林浆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和高峰等13 家区直国有林场的212 万亩国有林地资产划入该公司,通过整合全区林业资源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推动广西全区国有林场改革,加快国有林业企业结构调整。从成立之初注册资本8 亿元,发展到截至目前总资产达到60 亿元,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1 亿元、利润2.5 亿元,从成立时只有1 家子公司,发展到现在12 家全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二级子公司共有17家。目前已经形成以林业、贸易业务为主要板块的全林业产业链的业务模式。一方面,明确走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产加工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的产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林浆纤一体化、林工贸一体化等综合项目,另一方面,围绕林业产业投融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森林资源保险、森林资源评估、融资担保、金融业务、林业产权交易、等多元化产业。

5.深化林权改革,盘活林产资源。充分运用林权抵质押、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开辟新的资本金和融资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策源地。在第二轮林权改革中,三明市推动林地产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搭建了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收购处置、收储兜底等“五位一体”的中介服务平台,把林地资源转化为资本,促进林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6.创新林业金融品种及相关信用设计。创新运用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贷款,积极运用绿色债券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完善森林保险等信用风险缓释措施,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供给总量。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组织增信作用,扩大对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林权湖北林业
The rise of China-Chic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land produces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