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

2019-03-11 10:37赵恒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监督

赵恒飞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概念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由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促进实体经济创新与效率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会计监督是降低高校经济风险,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自主性加强、财政投入增加等背景下,高校承担的经济责任与财务风险相应增加。为了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化使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推进高校教学科研业务发展,高校必须增强会计监督职能。由于传统会计监督存在各种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严重,利用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刻不容缓。

二、文献综述

王竹泉等(2004)认为,会计监督是指为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而对其实施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狭义会计监督和广义会计监督。狭义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监督,即本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对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广义会计监督不仅包括自我监督,还包括单位外部主体对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广义会计监督的监督主体除本单位外,还包括政府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物价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投资者等)及社会公众等。受美国塞班斯法案影响,会计监督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其与内部控制的协作,如唐洋等(2013)认为会计监督职能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条件。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政府部门信息共享不足、政府监督透明度低等原因,目前会计监督有弱化趋势(许金叶等,2018),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会计监督质量。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很少将会计监督与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更鲜少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会计监督的文献。由于高校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显著不同,高校会计监督职能与企业也大相径庭。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自主性加强、财政收入增加,高校的经济责任与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亟需加强高校会计监督。互联网技术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技术,对维持经济活动的合规性、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其对高校会计监督的积极影响。

三、高校会计监督现状分析

(一)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

内部控制指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预防错误和舞弊发生,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内部控制缺陷仍然存在,主要问题包括不相容岗位未能分离或界限不清、经费报销范围模糊、三公经费未能严格控制而使占用教学经费、缺乏“三重一大”项目论证导致对外投资失误、套取财政资金另作他用等。此外,部分高校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落实不严,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部分高校的正常经济业务执行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也使会计监督有时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二)会计监督方式缺乏创新

近年来,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趋于精细化、科学化,部门预算、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措施倒逼高校创新会计监督手段,以适应财务管理要求。但目前高校会计监督方式与之前相比并无明显创新,以预算执行为例,往往到年底才发现预算执行率不符合财政要求,从而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高校主要职能为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参与社会服务,因此高校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轻管理的现象。部分高校的管理层会计监督的理念缺失,同时,在这种理念影响下,部分会计人员淡化了监督意识,忽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难以发现经济活动中隐藏的问题。

四、推进“互联网+”高校会计监督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内容。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上述内容的监督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高校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提高预算报表的编制效率。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高校历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选择合适模型进行计算和估测,以此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避免因使用历史模板而出现预算数据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共享功能有助于实现财务部门与预算下达部门之间的沟通,促进相关部门及时实时掌握各院系与部门的预算下达情况及执行进度,监督部门各项目的支出,有效避免预算超支或执行进度过慢的情况。

2.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收支管理,推进票据管理信息化。票据管理信息化是促进收支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是从根源上预防腐败的利器。税务系统电子开票、自动核销、资金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有利于避免人为干预收支的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税务部门与高校之间票据信息互通,实现“以票控费、以票管收”,促进高校收支管理规范化。

3.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采购流程,加强资产管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将预算、申请、审批、采购、验收、付款、领用、保管、盘点、监督等经济活动及内控流程纳入采购系统中,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实现经办、管理、监督职责分离,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分离。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突破人情关,让内部控制监督资产管理,使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等业务正常开展、保障高校资产安全。

4.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项目管理信息化。教学科研项目是高校经费投入的重点领域,也是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领域。由于高校教学科研项目有数量多、金额大、来源广等特点,项目经费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难点。在此建议高校使用互联网技术对各项目实现动态监控,避免项目的不合理支出,同时在存在预算超支及预算执行过慢时对项目负责人提出预警。

(二)促进监督结果公开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财函[2013]96 号)的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加大公开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公开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财务信息公开工作。高校做好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既是教育部的要求,同时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依法办学、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宣传窗栏、纸媒等手段固然也能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但却不能满足监督主体快速实时获取信息的需求,监督的效果较差。要真正推动高校财务公开,须借助新媒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动使用XBRL 网络财务报告,促进财务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并不是全部信息公开。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既要保证高校经济业务接受监督,又要保证其受法律保护的机密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要求,未经保密审查、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涉及国家和商业机密的信息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高校财务信息不能公开。因此,高校在确定需公开的信息时,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设定模板,将不能公开的财务信息分离出来。同时,对于某些只能部分公开的财务信息,高校应采用信息分割处理技术,对不得公开的财务信息进行分割、删除和遮盖等技术处理,使之得以保密。

五、结语

会计监督是高校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高校在经济责任与财务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利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财务信息公开已是大势所趋。但“互联网+”技术对于完善高校会计监督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仅靠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远远不能够建立的,还需高校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沟通。同时,各部门工作人员应转变理念与方法,主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共同促进高校财务规范化管理。

猜你喜欢
互联网+财务监督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