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人和划桨者各司其职,政府与主体协同共治
——衢州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2019-03-14 12:34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
长江蔬菜 2019年3期
关键词: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2017年,衢州全市蔬菜复种面积5.19万hm2,总产量155.8万t,产值28.81亿元,较之2016年,分别上浮4.21%、6.46%、9.5%。这一产业发展的驱动框架中,便利政策、完善配套、高水平人才缺一不可,三大要素相互匹配,构筑了衢州蔬菜产业连续增长的稳固基石。

政府引导,退猪栽莲打造亿级富硒市场

仲夏7月,万物繁茂绚烂。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千亩荷塘中,荷叶挤挤挨挨,滔天绿浪直达天际,无数荷花或浮于碧波上,或亭立在水中央。每年6~8月,白墙黛瓦的屋宇与渐入佳境的花况交相辉映,鸟儿自由穿梭,白鹭来回飞掠,处处成景,步步入画。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志棠白莲的原产地,横山镇坐拥近千年的栽莲历史,朵朵莲花可谓从遥远古意里流出的风韵天成。然而2015年以前,畜牧业产值一度占据衢州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横山镇也以“养猪重镇”的称号远近闻名,曾有生猪养殖户520户,养殖面积69 110 m2。养殖生猪所产生的猪粪、猪尿直排,给地方生态造成严重污染,夏天里村庄臭味弥漫,蚊子苍蝇大量繁殖。

2014年,衢州市打出生猪养殖“减、提、促、转”组合拳,横山镇随即响应号召全力推进生猪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带动村民栽莲致富,打造十里荷花长廊产业经济带——对十里荷花长廊公路两侧100 m范围内,新种、改良莲籽的农户给予400元/667 m2的生产补助;发动镇农办牵头出资14.35万元引进优质莲苗4.1万株,对儒大门20 hm2景观基地给予改良换种;对莲心基地实行统一莲田耕作、统一种苗、统一消毒、统一莲病防治服务;联合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龙游县农业局等部门,对种莲大户开展技术培训;注重路道渠体系的绿化,修建观光游步道5条、观赏亭1处,新建排灌水渠超过1 000 m。

众所周知,横山镇龙游县拥有浙江省最大的富硒土壤资源,总面积200.25 km2,平均含硒量在0.44 mg/kg以上,平均值达0.84 mg/kg。为此,浙江省农业厅两次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对龙游天然富硒莲籽进行论证和鉴定,一致认为莲籽在生产过程中不施任何硒肥,硒含量稳定丰富,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属天然富硒产品。富硒莲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将品种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相结合,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所产莲籽粒大圆润,白如凝脂,蒸煮易熟,食之清香,品质大幅提升。种植上改2年3熟为1年2熟(莲—稻或油菜—莲),改只施化肥为重施有机肥,磷、钾和硼肥并重,使本地莲(太空36号白莲)的结实率由72.7%提高到81.8%,百粒质量由90 g提高到100 g,产量提高至100 kg/667 m2(通心白莲),每667 m2增产 40~60 kg,增收 4 000~6 500 元。2009 年,西方坞村的莲蓬王结实率创造了浙江省农业之最纪录,单个莲蓬总粒62粒,实粒57粒。

荷叶田田,财富无限。如今,横山镇的一粒莲籽不仅孕育了“十里荷花长廊”的壮丽景观,更延伸出庞大的产业链条,富硒莲籽、富硒荷花蜂胶、富硒莲籽酒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并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总产值已达1.6亿元。现全镇莲籽种植规模约413.3 hm2,“十里荷飘香,富硒养生地”的美誉名不虚传。

人才辈出,一位牛人带起一个新兴产业

2018年伊始,一则 “巨化六旬退休工人采用LED灯育苗”的新闻刷爆了衢州各大热门媒体。无论是退休工人再创业,还是LED灯育苗,都足够吸引眼球,深入了解后更是得知这套自主研发的全人工光LED灯育苗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来自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省农业厅、科技厅等一众专家的高度肯定,这位了不得的退休工人便是衢州中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善新民。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始终无法摆脱资源环境的诸多限制,四海之内无闲田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今,随着植物LED光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突破土地资源约束的LED植物工厂逐渐兴起,让农业生产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展开,尤其是在育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2010年开始,善新民带领团队成员经过数千批次自主研发实验,涉及LED光谱设计、苗床改进、自动控制等多重领域,终于在完全无自然光的情况下,成功培育出西瓜、茄子、苦瓜等各类蔬菜瓜果种苗。据他介绍,现用的LED植物灯红蓝灯珠配比5∶1,定制的光配方意味着更快的生长速度、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秀的品质;自制多层潮汐苗床,底部安装平衡螺栓的同时简化管路布置(仅在托盘上开一孔,用三通分别连接进出水管道),解决了传统苗床常见的烂根和供水管路堵塞问题;自动控制系统可精准控制光照强度(时间)、温湿度,实现了集约化、智能化、低能耗、全天候的可控植物育苗,能耗控制在0.06元/株。

一个“是”的背后,往往有一万个“不”。“太阳光本来就不用钱,你们却还要花钱用人工光育苗。”最开始,这项技术并不被人看好。善新民历经4年时间,辗转几十个乡镇,在衢州柯城区、衢江区、常山、江山、龙游、九华、石梁、万田、沟溪、七里,以及杭州萧山、嘉兴、丽水等几十个乡镇进行田间试种,结果证明:同样的种子和栽培模式下,LED灯培育的种苗抗病性强,长势良好,无需缓苗,成活率高达99%,且种出来的蔬菜营养价值与普通种苗无异。以早佳84-24西瓜苗为例,农民正常育苗要一个月,而运用全封闭LED光谱育苗技术只需20天,育出来的苗不受自然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苗根茎粗壮、齐整度高,安全无污染。

尤其是嫁接苗,优势更为显著。众所周知,砧木和接穗的愈合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愈合期管理以前3天最为重要,期间要遮光防晒,保持白天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农户自行嫁接愈合率往往较低,而LED育苗工厂凭借对封闭环境的精准控制,嫁接愈合率几乎可达到100%。对此,善新民透露道:“我们的种苗质量虽好,但售价与普通种苗一样,最有希望提高盈利水平的就是嫁接苗这一块,利润约为1元/株,是公司未来的战略性市场之一。

当然,与常规育苗模式相比,LED育苗也有一些异常之处:生长期间表现出雌花特别多,定植后追肥易徒长的特性,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较多地疏花疏果。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约800万株,而据南京农业大学课题组的测算,我国幼苗每年出口近百亿株之巨,再加上国内年消费量,预计市场总规模接近2 000亿元,如果工厂化育苗中用LED替代太阳光,前景将不可限量。

农旅融合,赏花摘果做饭一站式体验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盛夏之时,在莲花镇盛世莲花农业休闲观光园里,五色莲花塘6.67 hm2白莲、红莲、睡莲也竞相怒放。以莲为媒,乘着农旅结合的东风,正在“变身”中的“盛世莲花”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衢州市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范本。景区内集聚了龙海科技园、九九红玫瑰园、现代宝岛生物科技公司、老爸果园等23家家庭农场,五色莲花、玫瑰花海、爱情公园、水上乐园、农家土灶、科普教育、农耕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应有尽有。

每年6~10月,赏荷花、采莲蓬、吃莲籽之余,还可在龙海科技园中品尝独具特色的玫瑰香型火龙果,享受到从悠闲采摘到自助土灶的一站式体验服务。院内利用竹筒搭建而成的农家庭院古香古韵,放眼望去,只见数10个柴火灶依次排布开来,游客们分工有序,烧火做饭配合得当,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饭菜香交织着浓浓的人情味。

柴火灶无疑是龙海科技园的金字招牌,短短2年,便从一开始的30个迅速扩展到如今的60多个,虽有不少后来者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对此,科技园创始人慎爱珍表示:“当时会想到柴火灶,一来园区的火龙果很是畅销,前来采摘的游客众多,需要解决大家吃饭住宿的问题;二来对很多穿梭于现代化都市社会的人们来说,柴火灶是乡土情怀,是儿时记忆,是一次田园之行的点睛之笔。”柴火灶的兴起,让园区呈现出别样的乡野景致,小桥流水飞红处炊烟袅袅,映出温暖的人间烟火;湖畔青柳折枝处蝉鸣阵阵,装点夏日的清澈明亮。

自助柴火灶的搭建不仅解决了游客们的餐饮问题,同时成为种植与休闲娱乐相衔接的有力桥梁。为了保障柴火灶菜品的数量和质量,园区内13.3余hm2蔬菜基地配套设施齐全,蔬菜品种丰富,辣椒、黄瓜、菜豆、苦瓜等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此外,还别出心裁地将生态与科技相融合,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二维码全程质量追溯系统、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等高科技监测设施对蔬菜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贴近乡野生活的同时,又借力高新科技“智脑”,为顾客的舌尖安全保驾护航。园区内的蔬菜瓜果种植区、休闲娱乐采摘区、自助搭伙土灶区等一系列别具风趣的农家休闲项目火爆异常,在观光高峰期每日可吸引游客1 000余人。

一场如约而至的花期,一个改天换日的梦想,一次回归自然的旅途……政策的合理引导,人才的协同创新,企业的集群效应,为衢州市蔬菜行业的整体发展赋予了许多浪漫色彩。君王勉力前,谁敢不争先!未来,通过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重点培育城郊蔬菜基地、山地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健全市场流通体系,衢州市将于2020年提升蔬菜播种面积至5.67万hm2,总产量至165万t。届时,蔬菜商品化处理率将提高到50%,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 500元。

猜你喜欢
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哎呀,我的蔬菜活了
蔬菜
蔬菜杀手“放狠话”
蔬菜
热闹的蔬菜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