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2019-03-14 10:14
关键词:马鞍山市职业技能劳动力

辛 芳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随着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改革,马鞍山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受到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限制,其就业准备并不充分,致使就业机会偏少和劳动报酬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加大马鞍山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起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三区三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水平和从业基本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就业转化,从而缓解和逐步解决我市三农问题和用工荒等结构性矛盾。

一、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马鞍山目前常驻农村劳动力约为50万人,第一类农村劳动力是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主要集中于当涂县、和县、含山县乡镇;第二类农村劳动力在进城后有较稳定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相对固定的公司企业内;第三类是在市区内从事自由职业的农村劳动力,如出租车司机、建筑包工头、个体经营户等。第一类农村参训人员,现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技能培训与农委农业技能培训两方面培训课程可自由选择,目前这两方面技能培训因培训内容、时间、要求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较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更多地选择了农业种养殖专业技能培训,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主要以面向企业的岗前和岗位技能提升为主,因此在此类农村劳动力聚集区较难开展。第二类集中在各劳动密集型企业内部的来自农村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从事的岗位技能较为简单,从人员职业素质角度分析,虽然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但由于政府保障、企业合作、工种设置等各方面原因,目前组织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第三类从事自由职业的农村劳动力对政府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看法差异较大,加上政策宣传、时间安排等多方面原因,难以完全满足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因此导致职业技能培训较难组织和开展。

二、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意识淡薄

要真正使一个农村劳动力摆脱传统的学习思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一般要求有符合时长的培训周期[1]。对于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未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认为,新兴和热门的职业技能在短时间内很难学会,培训期间由于工学冲突还会损失部分劳动收入,因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由于培训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不够深入和及时,较大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村和企业的普遍推广,导致政策性职业技能培训很难按计划开展和实施。

(二)培训主体资质问题突出

有些企业对新录用的农村劳动力采用内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担任培训教学的企业老员工虽然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并没有真正的技能培训教学经验和相应的教学资质,完成培训后技能鉴定效果较差,无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由于常常无专人负责后续跟踪服务,培训效果不能及时反馈,培训台账无人系统整理。担任政策性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部分定点培训机构的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场地环境、实操工位和工具等硬件指标不能全部达标,不完全具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应有的基本资质。

(三)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单一

因先期产业结构发展和培训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原因,早期的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工种培训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如服装定制工、电焊操作工、砌筑工等;后期由于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培训市场需求逐步变化,各培训机构纷纷增设了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餐饮服务等服务行业培训工种。而目前由于工业4.0和互联网+产业驱动加快,很多传统的培训工种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逐步更新换代或者被市场淘汰[2],因此,适应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需求的新工种技能培训课程急需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

(四)培训管理难度较大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来参加培训学习,因此各培训机构在实施政策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时,很难按照固定时间来控制学员的上课出勤,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基础薄弱,在理论授课和考试环节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往往导致技能鉴定通过率不理想,培训效果很难显现。

(五)培训运营成本逐年加大

近年培训招生宣传成本、培训教师课酬费用、教学管理运营成本都有较大提升,培训机构对教学成本的控制压力剧增。同时,培训机构在与企业生产用工需求结合培训时,因资金使用政策的限制性规定,在现有资金保障机制下很难协调,难以合理灵活地使用培训资金。

(七)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有的缺乏具备教学资质和教学能力的师资,有的缺乏严格的教学督查制度,有的在考试环节较为放松,导致培训深度不够,管理混乱,质量下滑。长此以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参训企业和学员的满意度,影响到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整体评价。

(八)就业转化率普遍不高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就业转化,帮助其早日走向工作岗位[3]。目前除企业新录入人员岗前培训外,一些自主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就业,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仍然处于劣势。

三、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培训计划

由政府引领,结合马鞍山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中长期规划,针对不同类别农村劳动力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层次、内容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和机构应合理分解和落实计划,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形式多样、优势互补的培训课程体系,按照培训方案和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二)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培训知晓度

应借助政府组织的宣传活动,进行多方位的政策宣传和流程介绍,也可与电信部门签订短信服务和专线电话业务,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兴信息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全程服务。另外,要加强政府、企业和培训主办方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合理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三者之间的良好的合作和联系。

(三)根据培训需求,拓展培训市场

对有外出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重点帮助农村“零转移”农户和青壮年劳动力实现转移和就业。也可以围绕农村新生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籍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实训。

(四)重心下移,把培训课堂延伸到乡村

要因地制宜,培训开班前要深入乡村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应同时具备亲和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培训知晓度,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参与培训。送教下乡的方式不仅能够方便学员,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学矛盾,还可以节约培训经费,降低培训运营成本。

(五)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大数据分析结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对自愿参加岗前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可与企业联动,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优先推荐就业;对企业中有意愿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农村劳动力,依托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有转岗需求的在岗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助其尽快完成转岗就业。

(六)与企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根据工种设置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与企业合作联办实习实训基地,一可以节约培训成本,二可以打造标准化实操工位和场地条件,三可以使学员现场学习理论知识,更能直接进行现场操作和反复训练,直接展示实操成果和成绩,从而增强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弊病,强化技能培训效果。对于企业 ,则可以在完成培训的学员中择优录用,培养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优秀员工。

(七)建立自查和督查制度,多方位进行教学管理

在开班前中后三个阶段,培训组织方分别进行申报、抽查、后续跟踪,所有数据必须在数据平台上真实上报,所有培训班须配备专门人员进行考勤、教学、考试等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承办方进行严格的台账审核和资金审核,并不定期对各培训班进行抽查,对参训学员进行电话回访,形成自上而下的教学检查管理制度。

(八)注重技能培训的发展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后,受到城市生活的强烈冲击,部分劳动力期待能够在城市得以长期的发展[4],因此需要掌握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岗位技能。此外,因为企业用工的流动性较大,不同的企业岗位对劳动技能的要求有较大差别,所以,在技能培训中更要注重多样性,使得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掌握多种不同的岗位操作技能,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实际需要。

(九)关注政策走向,争取更多支持

作为培训的组织方,应随时关注政策走向,根据政策要求积极落实培训工作,在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应争取社会各方和政府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农村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群体特殊性,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应更需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5],承担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高校、民办培训机构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与企业联动,与乡镇联动,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培养具备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宽口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马鞍山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职业技能劳动力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