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可以这样教

2019-03-14 13:32毛健薇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灯火鸟儿小鸟

毛健薇

童话,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如何进行童话教学备受教师关注。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只停留在指导学生对故事大意、精彩情节的把握,却未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一起进入更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生活的智慧。这样的童话课堂缺少生长感,未免让人感到遗憾。

《去年的树》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文章想象丰富,从“鸟儿在枝头歌唱”这个寻常的画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之间的一段动人故事:从快乐相处到约定再见,从四处寻觅到特殊“相见”,可谓一波三折。文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无华、耐人寻味,充满童话作品的魅力。那么,该怎样发掘这篇童话的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让三年级的学生真正读懂这则童话,领悟它的丰富内涵呢?经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我尝试将“多维反思”“还原背景”“矛盾质疑”“动态视角”等要素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还引入了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话让学生拓展对比阅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体会童话的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多维反思+还原背景

所谓“多维反思”,就是要打破直线思维定势,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还原背景”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故事、背景故事、知识发明人的故事,还原当时发明的背景、情景,简称“还原背景”。

请看教学片段一:

PPT: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先出示以上语段,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轻声读一读,找出里面的关键信息,再试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鸟儿和树是如何相处的。学生找到的关键信息是:“好朋友”“天天唱”“天天听”,想到的成语是“形影不离”“志趣相投”“朝夕相处”等。学到这里,学生对文字表面的理解已经到位了。

接着,我运用多维反思要素,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文中只写了鸟儿每天给树唱歌,同学们想一想,好朋友树可能为鸟儿做了什么?”学生思考片刻,有了以下回答:

生1:树为鸟儿遮风避雨,让鸟儿累了歇歇脚。

生2:树给了鸟儿一个温暖的家。

生3:树静静地陪伴鸟儿,听它述说心事。

生4: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是树在给鸟儿配音呢!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的回答充满灵性!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说平时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做什么,跟好朋友在一起是什么感觉。学生的情绪体验被调动起来。他们满脸甜美、幸福、放松、开心地讲述一番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这样的设计,使鸟儿和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顿时丰满了起来,孩子们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爱的含义——爱是缘分,爱是陪伴,是要相互付出的,是精神的愉悦,是彼此的温暖……

二、矛盾质疑+动态视角

课堂只有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情感的冲突、认知的冲突,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带来深度的学习。正如杜威所强调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学生至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中”“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而运用“矛盾质疑”策略,让学生大胆质疑,或是教师在教学的关键点引发矛盾,故意设疑都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动态视角即将时间、空间的变化引入,以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习惯。”动态视角往往依赖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动态的思维,能否从发展的角度、动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将矛盾质疑、动态视角两个要素组合起来,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小鳥费尽周折来到村子里,向小姑娘询问火柴的下落。)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上述文段后,我首先鼓励学生向文本质疑,向同学质疑。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小鸟先要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歌,小鸟为什么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才飞走?”等问题。这正是教师平日里教学本课最喜欢提的两个问题,也是课后的思考题。

交流该问题后,紧接着我又顺势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觉得这样树能听到小鸟的歌声吗?你觉得小鸟这样做傻吗?”这个出人意料的问题顿时引导学生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再次被引向深入。沉思了片刻,学生开始举手表达各自的观点:

生1:我觉得树已经变成火柴了,火柴也燃烧了,也就是说树已经死了,他已经没有知觉了,不在了。小鸟很傻,对着灯火唱歌,树是听不到的。

生2:(忙补充)或许树在天上能听到。

生3:我觉得小鸟看见的是灯火,灯火是用火柴点燃的。唱给灯火听,小鸟就觉得是唱给树听了。

生4:小鸟虽然是唱给灯火听,但在火光中她好像看到了树的影子,在回想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生5:小鸟的心愿了了,树听没听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鸟真的唱了。

这时我顺势引导:“树不在了,但他们之间的感情还在,他们的歌还在,他们之间的美好还在。树可能真的听不到小鸟的歌声了,小鸟的行为看起来真的有点傻,但这样傻的好朋友,你们想要吗?”“想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此时此刻,相信孩子们已被树和鸟之间存在的这份真挚情谊深深地打动了。

话锋一转,我基于动态视角追问学生:“小鸟飞走了以后,你觉得还会发生什么?小鸟还会回来给树唱歌吗?她还会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吗?”学生本来已停滞的思维再次被激活,课堂上又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生1:我想小鸟飞走以后一定又找了一棵新的树做朋友,天天唱歌给他听。

我立刻请赞同他想法的同学举手示意。这时,全班2/3的学生举手了。见有一些孩子若有所思,没有举手,我便请其中一位讲讲他的看法。于是,学生又有了以下交流对话:

生2:我不想小鸟有新的树朋友,我希望小鸟一直记得原来的那棵树。

生3:(立刻提出异议)那小鸟没有新朋友会很难过的,她也应该认识其他的树,心里记得原来的那一棵树就好了。

生4:我觉得小鸟以后还会飞回村子来看灯火。如果以后见不到灯火了,它可能就不会再飞回来了。

生5:我觉得小鸟这么好,它一定还会交到新朋友的。

学生的回答非常有个性,都是自己情感的真实表露,没有对错。相信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拓宽,最终会成为生活的智慧。

三、对比阅读,学以致用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话《白蝴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通过不断相互启发,反馈完善来理清故事脉络,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丰富阅读经验,激发想象,感受情谊。导学提示如下:

1.《白蝴蝶》讲了白蝴蝶和气球之间发生的一个怎样的故事?

2.童话中的哪些描写引发了你的想象?

3.你赞同蝴蝶的做法吗?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4.与《去年的树》对比,你发现这两篇新美南吉的童话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教师点拨,两篇童话的相同点有:(1)都从平凡的事物入手,但构思巧妙;(2)语言朴实,却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故事结局都有令人悲伤难过的地方;(4)都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不同点:(略)。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思维的发展为目的。特别是童话教学,如果教师能在深入解读童话的基础上,找到激活学生思维与激发学生情感的结合点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不断转换视角,多角度链接生活,调动情感,品味语言,放飞想象,就能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边界、思维边界,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丰富内涵。这样的课堂才能启迪学生生活的智慧,丰盈学生的内心,才有了生长的气息!

猜你喜欢
灯火鸟儿小鸟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鸟儿
小鸟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