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结合社会组织同伴教育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9-03-15 08:43曹鹂娜
医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载量抗病毒感染者

曹鹂娜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巍山 672400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如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感染者的生命健康[1]。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7~10年,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降低传染性。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命也可以得到延长。所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病毒治疗时,提供给患者良好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良好护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为研究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对我科转介治疗的50例感染者进行分组护理干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科转介治疗的5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都实施抗性病毒治疗,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各组25例。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8.6±2.7)岁。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1~66岁,平均(40.3±2.5)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结合社会组织同伴教育,具体如下:(1)用药少于3个月,感染者管理工作人员每周通过电话与患者交流,以掌握患者用药情况、心理状况,了解服药后的副反应,并提供解决方案。由社会组织中3位有良好沟通技巧与心理素质,且接受抗病毒治疗不少于3年、依从性高的HIV患者进行同伴教育,通过电话、微信或QQ等方式与患者交流,24h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叮嘱患者服药,与患者开展1对1的当面交流,以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用药依从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2)用药在3个月以上,感染者管理工作人员每月通过电话与患者进行一次交流,以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和依从性,若有问题,及时开展心理护理。社会组织同伴教育者要多关心患者生活,并跟据实际情况进行家访,加强与感染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治疗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提供取药,送药及寄药服务,减少感染者到医院的次数,打消感染者害怕因此而暴露隐私的顾虑,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咨询服务。(3)感染者管理社会组织每个月开展一次感染者小组活动或者座谈交流会,拉近感染者间的距离,增进感染者间的沟通,相互鼓励,提高感染者自信心。(4)逢年过节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对感染者进行慰问,让感染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爱,帮助他们增加面对疾病的勇气,增加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情况,分三个等级评定服药依从效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总依从效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2]。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病毒载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选择SPSS21.0版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n(%)]形式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选择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s)形式表示,运用t检验比较计量指标数据。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服药依从情况

经治疗护理,实验组总依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0.00% 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数目与病毒载量

经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后,实验组的CD4+T淋巴细胞 水平与病毒载量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分析两组服药依从情况[n(%)]

表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数目与病毒载量(±s)

表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数目与病毒载量(±s)

组别 例数 病毒载量 CD4+T淋巴细胞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55.81±0.532.98±0.31162.04±4.23375.26±5.08对照组 255.79±0.742.34±0.15156.14±5.06256.37±3.49 t 0.1109.2924.47396.450 P 0.9130.0000.0000.000

3 讨论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HIV感染的疫苗,仅依靠抗病毒治疗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机体中病毒载量,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降低传染性。

大多数HIV患者的日常生活相对比较孤独,同时受到社会歧视,得不到家人的谅解,这些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诸多负面情绪,大多数患者会有恐惧、烦躁、绝望等不良心理状况,同时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后悔,从而加重心理负担,甚至有些感染者会放弃治疗,有些感染者过于紧张、焦虑,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害怕治疗会暴露自己的信息,还有些感染者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后,副反应严重,又缺乏亲人朋友的支持系统,对治疗失去信心等等这些因素成为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社会组织同伴教育人员可能有着类似的背景与经历,或者由于某些因素,促使患者间有了共同语言,共同讨论有用的信息、理念与行为,最终教育方案形成[3]。在有效开展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组织同伴教育,更容易赢得感染者的信任,使感染者找到归属感。可以有效调节感染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加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服药的总依从效率,疗效显著[4]。本次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实验组的服药总依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病毒载量也都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结合社会同伴教育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载量抗病毒感染者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