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豁痰通脑方治疗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

2019-03-19 05:19刘永辉高玉广张青萍黄勇华
广西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白蛋白胃肠道

刘永辉 陈 炜 高玉广 张青萍 黄勇华 卿 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2区,南宁市 530023,电子邮箱:liuyonghui626@126.com)

脑卒中后常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其发病率为16%~49%[1]。脑卒中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及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等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对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消化及吸收。另外,卒中后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短时内会大量消耗自身的营养储备,尤其是蛋白质的消耗更加显著,从而导致卒中患者死于氮耗竭[2]。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呃逆”“胃脘痛”“虚秘”和“泄泻”范畴。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脑卒中后下丘脑及脑干受损,使用药物改善胃肠动力效果往往不佳,肠外营养支持也只是治标。而中医治疗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等独特优势。本研究紧守脑卒中“风、火、痰、虚”之病理特点,抓住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胃亏虚”主要病机,应用运脾豁痰通脑方治疗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脑病科诊治的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过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2)符合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4]:有上腹灼热感、痛感、早饱和餐后饱胀其中症状之一,排便之后上述症状仍不能缓解(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并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3)治疗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生化结果均正常。排除标准:(1)失语、意识障碍及其他身体严重疾患不能配合检查者;(2)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3)阳性精神病史及家族史者;(4)孕妇;(5)肠易激综合征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1.12±5.88)岁,病程(14.66±4.53)d;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2.12±4.54)岁,病程(15.11±4.8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原有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给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S20020037),2 g/次,2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运脾豁痰通脑方(茯苓12 g、青皮10 g、黄芩15 g、胆南星5 g、石菖蒲15 g、皂荚10 g、地龙10 g、丹参15 g),水煎100 ml,1剂/d,饭后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胃肠营养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两组患的Hb、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胃泌素及胃动素。其中采用比色法测定Hb,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RB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动素。

1.3.2 神经功能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3]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肠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RBP、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胃肠营养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n转铁蛋白(μmol/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前白蛋白(mg/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25.87±4.3442.80±5.1119.560<0.001190.61±15.44284.78±20.5228.405<0.001对照组6026.00±3.8936.19±4.8212.743<0.001191.03±16.13246.66±22.1015.749<0.001 t值0.1737.2890.1469.791P值0.863<0.0010.884<0.001

组别nRBP(μg/m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胃泌素(pg/m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29.13±5.6345.08±4.8416.641<0.00166.08±4.6684.35±8.5714.507<0.001对照组6028.95±5.0139.01±5.3510.632<0.00165.74±5.3579.92±9.0110.482<0.001 t值0.1856.5170.3712.760P值0.854<0.0010.7110.007

组别n胃动素(pg/m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286.38±10.21384.00±11.1550.016<0.001对照组60285.97±11.03347.63±12.1029.171<0.001 t值0.21117.122P值0.833<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利影响,是目前阻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后一方面因脑组织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调控能力降低,致使胃肠动力减弱,胃肠道敏感性增高[5];另一方面由脑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应激性反应,机体代谢紊乱,出现负氮平衡及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6]。

中医认为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呃逆”“胃脘痛”“虚秘”和“泄泻”。而中风病为痰浊阻于中焦,升降失常,致脑脉闭阻不通所致。《明医杂著》云“中风……以血病痰病为本也”。中医学相当重视传统理论学说,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所辨之病证,是机体体质反应特征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的综合表现,病证随体质而转化。中医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老年人脾虚为本,易生痰浊,内虚生风,风痰阻络,脑窍不开,致使中风;中风后气机升降出入紊乱,运化失调,引起“呃逆”“胃脘痛”“虚秘”和“泄泻”。此时,若徒祛其痰则脑窍不醒,单开窍则痰不除,正确的治法是“运脾豁痰通脑”。运脾豁痰通脑方中茯苓健脾保正,青皮疏肝破气,黄芩清肝郁热,清胃热,理气健脾为主。动物实验表明,四君子汤等一类健脾补气方药可能是通过改善脾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等机理而发挥健脾益气的功效[7]。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联合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基础上应用运脾豁痰通脑方治疗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其中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中的枯草杆菌可产生多种消化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进行降解,并释放能抑制致病菌的物质[8];肠球菌则可快速黏附肠道黏膜,发挥改善肠道菌群、防止炎症反应、促进肠道黏膜功能恢复的作用[9]。而在运脾豁痰通脑方中,青皮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10];黄芩的主要药物成分除有抗炎作用,还能增强神经细胞的活力,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对脑卒中后脑部神经修复起积极作用[11]。胆南星、石菖蒲、皂荚三药均有祛痰开窍作用,皂荚可通络,石菖蒲还有抗抑郁、营养脑部神经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三药均有针对心脑血管的作用[12-14]。地龙、丹参活血通经,其中丹参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胃肠黏膜,且其有效成分丹酚酸B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15]。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胃肠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两种方案均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而联合运脾豁痰通脑方治疗的效果更好。本方以运脾豁痰通脑为主,运脾护胃,理气健运开胃,兼顾熄风、通脉,紧守脑卒中“风、火、痰、虚”之病理特点,抓住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胃亏虚”主要病机,并兼顾护正气,因此能更好地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全方主要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重塑胃肠道屏障、保护胃肠道黏膜、增强胃肠道动力等作用,同时因兼有修复脑卒中后脑部神经损伤的作用,也能降低因机体应激状态引起的胃肠道高敏感性,缓解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5]。

综上所述,运脾豁痰通脑方药物获取方便、廉价,副作用小,用于治疗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白蛋白胃肠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