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于重构大学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

2019-03-20 07:05曾荔枝蔡欣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礼仪宿舍大学

■曾荔枝 周 正 蔡欣宇 黄 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前言

宿舍生活是大学校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与宿友如何相处是大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人际关系,不良的宿舍关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宿舍是高校“立德树人,成长成才”的关键场所之一,宿舍关系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我国高校的宿舍管理一向比较注重宿舍的卫生和违规电器问题,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人际关系的处理缺乏系统明确的教育理念。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大学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之一就是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

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表达尊重、友善而应遵守的各种行为方式、行为准则和程序规范,它是道德的外化表现和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礼仪通过规范人际交往活动而成为人与人之间增进沟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本论文从高校德育工作出发,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寻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整的意义和作用,希冀推动建设文明和谐的宿舍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生源和住宿特点,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从性别、专业、年级、家庭,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处事态度、地域文化差异等方面着手设计问卷,问卷题目分为四类,即基础问题,原因问题,方法问题,延伸问题,总计30道问题。

调查时间从2017年6月到2018年3月。通过在宿舍、食堂等实地,以及微信,QQ、“问卷星”等网络渠道,在调查范围内发放问卷1200余份,收集有效文件1083余份,有效率为90.25%。调查对象覆盖大一本科生至在读研究生,囊括了大学生各级人群。

(一)宿舍成员组成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所有的宿舍均为4人寝且是上床下桌的格局,宿舍环境相对较好。学生以广东省生源为主,同时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生源。在本次调研中,65%的受访学生是女生,35%为男生;其中37.86%为城市户口,62.86%为农村户口。(见图1)

图1

(二)宿舍人际关系相处类型划分

1、和谐相处型

在问卷调查中,这类学生通常选择可以接受或者自己做出调整,以求将宿舍关系调节到融洽的状态,例如在未经本人允许舍友私自使自己的物品或事物,他们的选择通常是认为关系好,不用在意,或者在与室友发生矛盾后,会主动想办法去改善关系。

2、独立分派型

这类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受家庭成长环境影响,这类学生通常是独来独往或者表现出与外界格格不入的状态,同时因为个人的状态导致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其他人。例如在处理舍友打游戏或放影视音乐声音过大时的问题上,有70%的学生会选择通过委婉的方式和舍友沟通,22.14%的学生会直接指出,也有7.14%的学生选择把事情放在心里。(见图2)

图2

3、独自保留型

这类学生在问题发生后即不去指责,也不去道歉,而是将所有的东西都埋在心里,忍耐性强,同时也避免了宿舍内部的争吵和烦绪。

(三)宿舍人际关系满意状况总结

在经过基础问题的铺垫和了解后,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可以看到面对宿舍目前的人际关系,48.57%的学生表示满意,13.57%的学生感觉很满意,7.86%的学生表示有些满意在个别地方有待加强,3.75%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在13.57%表示无所谓的学生中,女生很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宿舍关系中存在较大比例不满意的情况。(见图3)

图3

经过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发现在调查过程中选择不满意类的学生中女生占了70%以上,而另外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有些满意和满意选项上。男生大多数选择很满意和无所谓。本调查还对引起宿舍矛盾的事件进行了具体分类。(见图4)

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学习目标、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是产生宿舍间矛盾的主要问题,其比例只有不到10%。但在其他选项中,如在休息时间打游戏或打电话而影响室友休息导致人际冲突的比率较高,还有对待宿舍公共服务的态度,不注重个人卫生以及性格不合这类问题成为引发宿舍矛盾的关键。调查结果还显示,80%的女生选择了性格不合、为人处世的态度,而男生则更注重个人以及宿舍的卫生。

图4

(四)对礼仪文化宣传、礼仪教育的接受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通过礼仪教育来构建和谐宿舍文化关系认可度较高。有78%的学生选择了宿舍礼仪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帮助,同时有85%的学生认为以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礼仪知识为指导,建立明确的宿舍规范是有必要的。

在传播途径上,学生选择班会和班团活动来接受礼仪文化宣传和礼仪教育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礼仪课程,还有讲座,以及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做宣传,接受率基本相同。(见图5)

图5

在最后的开放性问题调查中,推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友善沟通、多宽容、彼此尊重,有利于提高个人礼仪意识和行为修养。还有学生认为在大一开学就开始进行宿舍相处的礼仪指导,对舍友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会有较大帮助。

三、实施大学生宿舍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整体来看,造成不少宿舍关系紧张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校宿舍缺乏行之有效的宿舍人际关系指导规范。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大学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之一就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位。

(一)实施大学生宿舍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宿舍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也就成为大学生面对时间最长的人际关系。我国对礼仪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在不断丰富,但对大学生宿舍这个特定空间的礼仪教育和实践的研究相对少。当前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人际关系的处理缺乏系统明确的教育理念,间接导致大学生宿舍内部人际关系总体并不乐观,宿舍同学因生活琐事结怨、宿舍内部出现小团体对立、宿舍同学之间冷漠缺少同情心、宿舍学习不良竞争、贫困生融入不了所在宿舍等问题较多存在。

90后的中国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时代,且不少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注重自我感受,面对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时,不少学生面临人际关系挑战。本论文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纳入高校德育视野,并且从礼仪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尝试用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调整和改善宿舍人际关系。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融合中西方礼仪精髓的现代礼仪教育应当成为现今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让宿舍成员找到归属感,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更好的走向社会。在大学宿舍推行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大学生宿舍礼仪教育的可能性

第一,构建合适的宿舍礼仪教育体系和宿舍礼仪规范标准。吸收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合理成果,结合现代西方礼仪教育的科学成分,借鉴“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强调集体,注重个人”、“追求善良,美化人格”、“提倡和谐,关爱生命”的礼仪教育体系,发挥礼仪的德育功能,将其作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的指导思想和落实目标。第二,确定礼仪教育的对象,将软性的制度要求应用于生活和实践。制定系统的宿舍礼仪规范,提高实施的针对性。通过班级和宿舍活动拓展宿舍礼仪教育的途径,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开展礼仪知识的渗透,使礼仪行为习惯化,成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第三,加强班级礼仪教育,推动礼仪规范在相关班级和宿舍的实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束缚与局限,以班会、班团活动、宿舍文化活动、辅导员下宿舍等途径等实现礼仪教育,使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宿舍同学之间做到相互尊重、团结友爱,融洽相处和交往,促进大学宿舍宽容、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第四,以大学班级和宿舍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知识的宣传,积新生班级构建大学宿舍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在大学班级和宿舍创设礼仪环境,在宿舍进行实践探索,进行礼仪规训,将礼仪行为内化为品格和德性,让尊重他人、善待自己成为学生在宿舍与学生交往和相处的重要信念。

四、结语

大学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内部人际关系状况是影响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时,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学识和素质的社会群体,礼仪教育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纠纷,通过开展礼仪文化宣传和宿舍礼仪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宿舍遵守礼仪行为规范,使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完成自我教育,将礼仪知识和行为内化为品格和德性,使尊重他人、善待自己成为学生之间交往和相处的重要信念,营造融洽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礼仪宿舍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热得快炸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学校到底是谁的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