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2019-03-20 07:05李捷良谢晓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李捷良 谢晓雪 张 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从政策引导、院校所需及教师自身诉求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并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

(一)政策引导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做报告,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把教育事业放在尤为重要位置,也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实现内涵式发展。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中更是针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其中单独提出为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采取的举措。随即山东省颁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也针对职业院校、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众多要求。从国家和省份的政策来看,都引导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指引,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院校所需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每年度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是作为统计的必要项目,该比例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所在,是高职院校落实转型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此,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极为重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着重对内培养双师型教师,还重视对外引进双师型教师,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双管齐下,壮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朝着内涵式方向发展。

(三)教师诉求

在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指导之下,高职院校教师逐渐意识到双师型教师是自身发展所需,加上在政策引导和学校所需的双重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师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学校发展考虑,都要逐步靠近“双师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阶段,都会向教师讲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尤其是会着重介绍双师型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发展途径等理论知识,同时也会从外部激励的角度鼓励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大多数高职院校制定相应制度,在职称评审、考核奖励方面会倾向于“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巨大外部动力,很大程度上催动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之路。教师的诉求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巨大的内部支持。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登录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通过查阅2015-2017三年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我们发现三年间双师型教师占比尽管有所上升 ,但是“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依旧不高,极少数高职院校能在三年间占比保持80%以上,甚至部分高职院校三年间双师型教师占比一直处于30%以下,体现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当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不统一、不明确。定义的不明确与不统一,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在评定本校双师型教师时观念模糊,仅凭借一己观念对双师型教师界定。第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所致。通常情况下,按照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双师型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导致双师型教师通常出现在“需要动手操作”的理工类院校中,文科类、艺术类等类型的院校出现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这点在山东省某艺术类高职院校得以显著体现,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连续两年不足10%。

(二)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定义的概览,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双师型界定方面主要采用“双职称”说和“双能力”说两种定义,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倾向于用“双证”来证明教师的“双职称”和“双能力”,导致问题的出现:评为双师型教师的教师不一定会拥有双重能力,为此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致使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从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环节来讲,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都规定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学历要求,基本上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现阶段教师教育的培养体系之下,导致新招聘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未必拥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而真正具有扎实专业实践技能的人才,却未必能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新教师入职以后便会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教师基于时间安排、课时安排等原因,难以抛开日常教学工作全身心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导致新教师缺乏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

第二,专业发展理念欠缺。高职院校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聘用教师的学科方向,偏重于理工科。该类新教师在其职前培养阶段,并不能像师范类专业一样接受相关教育理念及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欠缺,缺乏相应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将双师型教师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

第三,对外聘请难度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将教师塑造成为所需的“双师型”,另一个途径是引进,从企业行业吸引实践技能卓越的人才,通过内培和外引,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省和国家也纷纷制定政策,鼓励高职院校聘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高职院校由于薪资、管理等问题,对有卓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吸引力不足。

(三)层次略低

目前我国教师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培养出高职院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全国仅有的几所职业教育师范大学完全满足不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需求量,依托于各个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能力有限,仅依靠短期的培训并不能培养出高职院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依旧不能满足需求。此外,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计划对参与教师做了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明确要求,适用于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计划略少,而真正能提升技能的高端培训却少之又少,短期培训依旧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从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情况不容乐观,迫于经济压力、管理困难等问题,难以吸引具备高素质与能力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加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探索

(一)强化认识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和教师的普遍共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将双师型教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企业参与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与支持,企业的参与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各个省份相继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并对教师企业参与时间做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并要求各个高职院校严格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为了破除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难度,政府出台政策明令要求企业必须履行接受教师实践的社会责任,并将企业参与学校合作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规定,鼓励企业深入教学一线,校企共商合作,共同拟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及师资培训等内容,鼓励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力度。

(三)主动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并未有深刻认识,致使教师专业发展为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转变途径,通过参与培训、交互学习及自学等方式更新知识体系,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学习最新技术技能,并将所学应用到教学领域,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四)科学规划

高职院校应针对学校教师群体制定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划,科学安排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计划,在教师的入职培训和职后培养阶段渗透该理念。同时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分专业的详细双师型教师考核方案,鼓励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外,高职院校在职称考核、薪资分配方面逐步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给与教师外部激励,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