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康复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调查

2019-03-20 06:52刘芳芳许婵华杨洪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锐器乙肝疫苗年限

张 颖 刘芳芳 李 晶 许婵华 杨洪波

本院是一所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逐步转型的康复医院,编制床位数577张,在职职工700余人,笔者发现近两年随着康复患者的骤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人数也随之增多。2014年以前,有资料记载的职业暴露发生例数,每年1~4例不等,自2014年起发生职业暴露例数开始增加,2017年出现骤增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康复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就2014年至2017年医务人员发生的42例职业暴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42例作为研究对象,仅包括医生、护士。依据康复医院特点,康复治疗师占比较高,技师几乎不接触锐器,且在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无技师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故此次报告只将医生、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从《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导出《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及原始登记表,对职业类别、工作年限、执行操作、暴露源、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等内容进行汇总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4年至2017年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 2014年至2017年医护人员共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42例,2014年至2016年发生暴露相对稳定,分别为9例、6例、9例,2017年骤增达到18例。

2.2 不同职业类别、性别及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42例中,护士36例,占85.71%,女性40例,占95.24%,工作年限≤1年的19例,占45.24%,5年以上的13例,占30.95%。见表1。

2.3 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医生调查476例,暴露6例,护士调查531例,暴露36例,医生暴露率为1.26%,小于护士暴露率(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29,P=0.000)。其中,工作年限≤1年医生暴露率为0,小于护士职业暴露率(2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8,P=0.000)。工作1~5年医生暴露率为2.83%,护士职业暴露率为4.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工作年限>5年医生暴露率为0.98%,小于护士职业暴露率(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46),见表2。

表1 不同职业类别、性别及工作年限锐器伤职业暴露构成比

表2 不同类别、工作年限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2.4 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率比较 工作≤1年的医生职业暴露率为0,工作1~5年的医生职业暴露率为2.83%,工作>5年的医生职业暴露率为0.98%。医生在不同工作年限组别锐器伤职业暴露率无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152)。护士工作年限≤1年、1~5年、>5年的职业暴露率并不相同(χ2=42.975,P=0.000)。其中工作≤1年的护士最高为23.46%,其次为工作1~5年的护士为4.67%,工作>5年的护士最低为3.33%。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职业暴露率与工作年限1~5年和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167),而工作在1~5年和>5年的护士职业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4。

2.5 不同性别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调查1007例医护人员,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87例。男性暴露率为4.76%,女性暴露率为95.2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P=0.144),见表5。

2.6 锐器伤职业暴露时执行操作分布 锐器伤职业暴露时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操作占21.43%,回帽占23.81%(其中胰岛素针回帽人数为9人,占总回帽比的90%),拔针占19.05%,采血占11.91%,胰岛素针拔帽占7.14%。其中与胰岛素相关操作(回帽、拔帽)造成职业暴露的人数达到12人,占职业暴露执行操作比例的28.57%,见表6。

表3 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率比较

表4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锐器伤职业暴露率比较

表5 不同性别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表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正在执行操作数及构成比

2.7 血源性职业暴露源情况分布 血源性职业暴露源情况分布,暴露42例中,2例针刺伤为未被污染的利器所伤,未接触感染源。无感染的暴露源33例,占82.5%,乙肝暴露2人例,占5%,丙肝暴露1例,占2.5%,见表7。

表7 职业暴露源分布

2.8 职业暴露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分布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HBV)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1]。笔者对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医护人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护人员占69.05%,未接种过的占30.95%,其中接种乙肝疫苗>10年的占10.35%,见表8。

3.讨论

康复医院中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主要是护理人员,占锐器伤职业暴露总人数的85.71%,与大多数文献报道职业暴露人员主要为护理人员一致,与护理人员在采血、注射、医疗废物处理等环节中接触利器较多,容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占比较高。同时,康复医院锐器伤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占锐器伤职业暴露总人数的85.71%,遍高于国内外报道[2~5],考虑与康复医院的康复业务相关,医师以康复及内科医师为主,进行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少的原因。

表8 职业暴露人员接种乙肝疫苗人数及构成比

依据职业暴露的工作年限的分布来看,入职1年内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达到23.46%。与国内外报道[6~10]等文献报道一致,考虑新入职医务人员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对于易导致职业暴露的操作重视程度不够,防护知识缺乏,心情紧张等因素有关。

暴露时操作,医疗废物处理占比高为执行操作的21.43%,发现护理人员在日常进行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时,未将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提示护理人员在拔针时应携带锐器盒,避免二次处理利器导致扎伤。护理操作结束后,因回帽导致针刺伤的比例占23.81%,其中胰岛素针回帽占总回帽比的90%,同时,与胰岛素相关的拔针帽操作导致的针刺伤占比为7.14%,因胰岛素针拔帽、回帽相关操作占比28.57%,发现胰岛素拔帽回帽造成的锐器伤较多,考虑胰岛素针头配备数量少,胰岛素针帽设计材质软,易刺破,且针帽设计过小不易拿捏,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双手回套针帽也是发生职业接触的一个重要原因[11]。

从血源性职业暴露源情况分布来看,82.5%的暴露源为阴性,但仍有7.5%的阳性暴露,10%的未知暴露。从阳性暴露来看,乙肝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结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虽然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为69.05%,仍有30.95%的医务人员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过乙肝疫苗人群中10.35%的医务人员接种时间已超过10年。赵欣宇[12]文中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和成人接种人群抗-HBs阳性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可获得良好的保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抗-HBs阳性率虽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接种时间过长,属于高危人群的医护人员,乙肝抗体的保护力如何需要进一步检测。

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13]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原则》[14],首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采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清除可见污物。如有伤口,应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再用清洁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治疗。同时,上报院感管理部门,评估后进行进一步预防处理及追踪监测。

截止到投稿之日,对发生42例锐器伤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及时处理,非阳性暴露人员按照0周、6周、3月、6月的追踪回访,阳性暴露人员按照0周、3月、6月、1年的追踪回访结果显示我院42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

4.职业暴露防控对策

4.1 强化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 全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风险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尤其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8]。重视岗前培训,从职业暴露风险危害方面、经常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如何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应急处置及报告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并严格考核制度,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加强岗中培训着重从风险意识、知识层面、操作技能培训三个层面强化岗中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暴露危害。

4.2 规范诊疗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损伤性和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15,16]。禁止用其他容器替代锐器盒且锐器盒盛满3/4时及时封口,锐器盒不得盒盖分离,使用前盖好盖子;处理医疗废物时,禁止直接用手抓取[17]。避免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针对新员工技能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实行代教老师制,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使代教老师制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日常督导: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进行抽考,并定期对新入职医务人员日常操作进行督查,并将督导结果与绩效挂钩,使督导落地。

4.3 及时了解暴露源情况 对住院患者常规检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四项,便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暴露后第一时间针对暴露源进行紧急处置及预防。乙肝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与其他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8,19],日常应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力度。乙肝疫苗接种作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目前仍是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作为感染高危人群的医护人员,应加大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力度,提高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了解医务人员乙肝抗体情况,对抗体滴度较低的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加强接种乙肝疫苗,进而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的风险。

4.4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及追踪 暴露后按照要求紧急局部处理、报告、评估、预防用药等预防管理措施是避免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措施,定期的追踪监测能够及早发现暴露后感染,并积极治疗[20]。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体,加强工作1年内的护士职业暴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加大日常督导,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报告、评估、预防用药等预防管理措施是避免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锐器乙肝疫苗年限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不同连作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