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斑灵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临床疗效

2019-03-20 06:52张秀芳王海龙张海良姚斯辰吴安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胆红素肝细胞

张秀芳 王海龙 史 跃 张海良 姚斯辰 吴安东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1]。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衰老的病理基础,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也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引起肝功能异常[2]。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由于人们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吸烟、运动量少等)、年龄上的增长、机体的老化尤其重要脏器(比如肝脏等)的老化衰退、疾病等诸多因素,缺乏对身心健康的保养,引起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尤其是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凸显。目前公认的血脂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近年来,高脂血症患病率随着饮食结构改变而不断升高,并向年轻化趋势发展,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据统计,全国18岁以上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据此推算全国18岁以上年龄血脂异常者多达1.6亿[3]。因此,对高脂血症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常用的西药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肌肉损害的副作用,尤其是患者既存在高脂血症又有肝功能异常时临床治疗更是难点[4]。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中药脉斑灵胶囊(原称降脂利胆胶囊[5])治疗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患者,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佳木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血脂四项或肝功化验异常的门诊患者,共计3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1岁。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共同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7]。甘油三酯(TG)≥1.7mmol/L;血清胆固醇(TC)≥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符合以上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均诊断为高脂血症。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脂血症一项及以上标准者;②血脂水平符合标准;③停用相关降脂药物,停药时间大于2周者;④男女不限,且年龄大于28周岁者;⑤获得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治疗前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肝、肾等重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半年内受到严重创伤或进行手术者;③近两周服用调脂药物以及有药物过敏者;④意识障碍,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

1.5 实验室检查 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功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

1.6 治疗方法 ①口服中药脉斑灵胶囊,规格0.5g/粒;②服用方法,5粒/次,3次/日,饭后即服,1个疗程为120天(约4个月)。

1.7 疗效判定 参照200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断。①显效:血脂检测具有以下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LDL-C/HDL-C下降>20%;②有效:TC下10%~19%,TG下降 20%~39%,HDL-C上升0.104~0.25mmol,LDL-C/HDL-C下降10%~19%;③无效: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8]。

1.8 肝功指标 ①治愈:各项指标治疗前异常者,治疗后检验值均恢复正常;②有效:有一项恢复正常或未恢复正常的两项以上检测指标较原值下降≥50%[9];③无效:检测值没有变化或升高。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31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主动检测TC与TG,29例主动检测HDL-C、LDL-C;显效22例,70.97%;有效7例,23%;无效2例,6.03%;总有效率93.97%。治疗后TC与TG的变化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HDL-C与LDL-C变化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表1)。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31例高脂血症中肝功能异常患者23例,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能指标。临床治愈12例,52.17%;有效5例,21.74%;无效6例,26.09%;总有效率73.91%。治疗后ALT、AST、γ-GT、TB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DBIL与IBIL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mmol/L)

表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血清酶单位U/L,胆红素单位μmol/L)

3.讨论

高脂血症为多发的慢性疾病,给人们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正常情况下,肝脏作为人体内一个主要器官,承担着消化吸收、运输、合成以及分解体内酯类物质的重要职责[9]。肝脏由约25亿个肝细胞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网,每个肝细胞成多角形,有肝窦面(血窦面)、毛细胞胆管面、肝细胞面三种面。肝细胞里有细胞核、细胞质、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等许多复杂的细密结构,这些细密结构具有参与复杂物质代谢、生物转化(解毒和灭活),胆汁的生成与排泄功能。其中脂质和脂蛋白是在肝脏进行加工合成、生产和分解、排泄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是由肝细胞摄取、结合、转化、排泄的;肝内各种物质代谢极为活跃,各种酶的含量极为丰富。从肝细胞的组成、结构、病理生理角度看,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的受损和肝脏老化(60岁后肝细胞数量锐减、萎缩)、营养不良等致病因素都能引起肝脏功能不同程度变化,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致病因子也会导致肝功血清酶的改变,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和排泄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导致高脂血症。一旦患者出现高脂血症会引发肝功能异常,提升肝脏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体肝脏的正常代谢。通常情况下,天冬氨酸转氨酶存在于人体肝脏细胞的线立体内,丙氨酸转氨酶大多存在于人体肝细胞浆内,说明高脂血症引发的早期肝功能损害大多为细胞破裂,临床需引起高度关注[10,11]。因此,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成为防治肝功能异常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西药作为用来降脂的基本药物,一般只有单一的作用,主要降低TC或TG水平,且大多数的西药对人体脏器及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药在预防血脂升高或降血脂方面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具有作用温和、适于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12]。课题组成员应用自主研制的中药脉斑灵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31例高脂血症患者中显效22例,70.97%;有效7例,23%;无效2例,6.03%;总有效率93.97%。治疗后TC与TG的变化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肝功异常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治疗后ALT、AST、γ-GT、TB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经中药脉斑灵胶囊治疗后,血脂、肝功异常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应用中药脉斑灵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根据生化检查血脂四项、肝功能指标进行疗效分析得出:该药具有降血脂、升高HDL-C,降肝功血清酶、血液中胆红素,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同时延缓肝细胞的衰老,从内源上解决血脂代谢障碍的问题,无毒副作用,优于西药他汀类降脂药物。课题组成员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中药脉斑灵胶囊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具有降血脂、降低肝功异常转氨酶、促进机体生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作用,优于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物。

中药脉斑灵胶囊,组方:当归、郁金、毛冬青、刺五加、泽泻、柴胡、茵陈、延胡索、决明子、大黄、枳壳、甘草。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利湿,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高脂血症。刺五加,辛苦温,益气健脾,养心补肾,现代研究表明,能增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可改善心脑的缺血性损伤,显著抑制血小板积聚而抗血栓形成,促进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而促进损伤组织再生;本方用其健脾益气,脾健则可化湿,气充则可利于活血药发挥化瘀祛瘀作用,因为气为血之帅。毛冬青,辛苦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本药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抗炎。决明子,甘苦咸,微寒,清肝明目,兼益肾阴。决明子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有保肝作用,对疗效有促进作用。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泻热,泽泻明显降血脂,降血脂作用强于山楂,本药具有抗脂肪肝,并有抗炎作用。在选药方面是以传统中药学与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双轨思路精选药味设计本方,经过长时间应用发现疗效可靠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主要是气虚血瘀导致的,故中医中药防治重在益气化瘀。气虚既可导致血瘀,又可引起湿浊内停,所以治疗时除注重活血化瘀外,还需益气健脾以化痰湿。

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向年轻化趋势发展。长期高脂血症会导致脂肪肝,损害肝功能,老年人肝脏分解代谢减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减弱,易造成脂肪堆积,使脂肪在动脉壁上沉着,形成动脉硬化,导致老年人出现血管衰老的表现,这是老年人衰老的病理基础[2]。研究有效的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降脂药品对防治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成员研制的中药脉斑灵胶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临床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创新中医中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肝功异常提供了更有效的药物,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胆红素肝细胞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