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3-20 06:52赵彦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卡培生存期分化

赵彦波 杨 岩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约占恶性肿瘤的7%~8%[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好发于老年人。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但因直肠癌生理结构较为特殊,手术边界较窄,且部分直肠无浆膜包裹,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放化疗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2]。本研究旨在探寻延长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疗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8±5.5)岁,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3],依据TNM分期为Ⅱ期62例,Ⅲ期46例,高分化33例,中分化45例,低分化30例,CEA均高于正常水平(癌胚抗原0~5.2μg/L)。排除有放化疗禁忌症者,远处转移或合并严重脏器、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4±5.7)岁,依据TNM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23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5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2±5.3)岁,依据TNM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23例,高分化17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放疗治疗,患者仰卧位,采用CT精准定位,临床靶区(CTV)腹背及头脚方向外扩1.0cm,左右方向外扩0.5cm,为计划靶区(PTV),照射剂量1.8Gy/次,总剂量为50.4Gy,5次/周,治疗时间约5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进口药品:美国Roche Pharma(Schweiz)Ltd.,注册证号:H20100400)1250mg/(m2·d),2次/d,口服,第1~14天给药,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EA)水平;采用卡氏评分(KP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短期生存质量进行评分,100分为满分,分数越低,生存质量越差;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诊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生存率。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EA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E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EA水平(ng/ml)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短期KP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明显升高,试验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短期KPS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对照组为27.8%,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诊情况 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6.6±1.3)个月、(20.2±0.8)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96.3%(52/54),81.5%(44/54);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讨论

直肠癌是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肿病灶,起病隐匿,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时机,多数患者在确诊直肠癌时已是中晚期[4]。直肠癌患者中约40%为老年人[5],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方法,对于老年患者,在评估手术风险可耐受的情况下,仍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直肠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单纯手术治疗易复发。有调查指出[6],随访1~3年患者的复发率约10%~15%,尤其肿瘤侵及肌层或淋巴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45%~65%,术后放化疗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残存的亚临床肿瘤组织继续生长,减少盆腔种植及局部复发概率,防止远处转移率,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可行方法。

卡培他滨是一种抗代谢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具有肿瘤选择性,直肠癌患者使用后临床疗效显著[7]。卡培他滨本身并无细胞毒性,口服卡培他滨经肠黏膜吸收后在肝脏被转化为无活性中间体,药物快速靶向识别肿瘤组织,进入肿瘤细胞后,被胸腺嘧啶磷酸化酶代谢形成活性成分5-氟尿嘧啶(5-FU)。5-FU可插入肿瘤组织的DNA链,对其增殖、复制进行干扰,破坏肿瘤组织的DNA链,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和扩散,最后达到抗肿瘤作用[8]。卡培他滨适用于难以坚持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的患者,且对正常组织伤害较小,靶向作用较好,减少由于静脉注射出现的感染、静脉炎、血栓等不良反应[9]。联合放疗具有协同增敏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细胞的TP活性,提升治疗效果,却不对正常组织的TP活性产生影响,

KPS评分由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提出,从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病情和生活自理程度对肿瘤患者的生活治疗进行评价[10]。本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升高,尤其采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试验组患者,患者的生存质量处于更好水平。

血清CEA是一种存在于承认癌组织和胎儿组织中的胎儿性蛋白,是诊断结直肠癌较好的治疗标识物,它对判断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报道指出[11],无征兆的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多伴有血清CEA明显升高,其水平的高低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本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CEA水平均明显下降,尤其采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试验组患者,血清CEA处于更好水平。

卡培他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对消化道的刺激。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卡培他滨的安全性较好,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同时可增加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使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直肠癌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但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EA,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取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卡培生存期分化
服用卡培他滨你需要了解这些细节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研究进展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