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2015-2017年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2019-03-20 06:52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有氧服药

石 爽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终末状态,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报道,50%左右的CHF患者会在出院后的3~6个月内再次入院,对患者心功能恶化、生存质量以及5年存活率均有较大影响[1]。另一项研究报道显示,良好的院外护理有利于培养患者科学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短期内再入院率,对预防和延缓心功能恶化,改善生存质量有巨大作用[2]。导致CHF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已被证实与出院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肾功能不全、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因素有关[3],但患者出院后饮食习惯、居住方式等具有一定地域性,并且与患者心理状态、机体营养摄取和服药依从性有一定关系,与心功能情况具有间接关系[4]。本研究将对2015-2017年南阳市宛城区的235例老年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再入院的相关因素作进一步探讨,以便为CHF患者治疗及护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2017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宛城区符合WHO及我国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23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7例,女性98例,年龄 60~88岁,平均(69.4±5.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系统治疗及护理缓解出院,对其进行电话或家庭随访半年,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入院121例,命名为再入院组,6个月内未再入院114例,命名为未再入院组。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来源于南阳市宛城区市区,以及下辖的8个乡镇、4个街道;②年龄≥60岁;③首次被确诊为CHF;④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⑤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同意参与定期随访;⑥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无间断。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肺、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④存在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类疾病史者;⑤连续中断2次以上随访者。

1.2 方法 收集23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并逐项录入自行设计的Excel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病程、月收入水平、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心内科复诊频率、有氧运动情况等。采用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等形式进行随访,调查6个月内再次因CHF为诊断入院情况,随访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饮食习惯主要监测是否坚持低钠限水饮食:以每日钠盐摄入量<500mg、水分摄入量<2.5L;规律有氧运动定义为每周有 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计算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患者再入院发生情况 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5例宛城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有121例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因心力衰竭入院,再入院发生率为51.49%。

2.2 再入院患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随访获取的121例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占再入院患者人数的57.85%,男女性别比为1.37:1;年龄主要集中在71~79岁,占再入院患者人数的52.07%;农村居住患者再入院率明显高于城镇居住患者;独居患者再入院率(67.77%)明显高于与子女共同居住者;学历以中学/中专/高中患者较多(43.80%);Ⅲ级心功能分级患者较多(54.55%);月收入水平越高,再入院发生率也越高;不同心力衰竭病程患者再入院率相对较均衡,见表1。

2.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心功能分级、居住方式、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心内科复诊频率、有氧运动情况患者,组间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月收入水平患者,组间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OR=2.993)、抑郁情绪(OR=3.183)、服药依从性差(OR=4.318)是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坚持低钠限水饮食(OR=0.467)、定期2周及2周以下频率到心内科复诊(OR=0.942)、坚持适量有氧运动(OR=0.317)是CHF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影响CHF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医疗、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相互协作[5],为了更好地制定CHF患者预防保健计划,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对本地区CHF患者基本情况和影响再入院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2015-2017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宛城区235例CHF患者开展随访调查,对再入院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差是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坚持低钠限水饮食、定期2周及2周以下频率到心内科复诊、坚持适量有氧运动是CHF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该类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疾病作用等原因,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出院后坚持遵医嘱服药是持续治疗的重要手段[6]。有研究表明,出院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心功能恢复水平呈正相关,也是导致再入院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但由于患者特点等因素影响,其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大多较差,子女的陪伴和家庭支持是帮助患者提升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手段。另外,国外学者研究显示CHF患者抑郁发生率约为24%~42%,且抑郁心理与再入院发生率有一定关系[8],而子女陪伴可提高老年患者安全感,避免空巢导致的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子女能够经常提醒和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弥补患者记忆力下降、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等缺陷;同时,饮食习惯与CHF患者再入院发生率具有一定关系,而科学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从而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9]。与子女共住患者,日常饮食受子女监督,通过子女控制和引导,更利于养成低钠限水、加强营养摄取等良好饮食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病情恶化再入院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居住方式、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患者,其再入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独居、服药依从性差、存在抑郁情绪患者再入院发生率显著上升,而坚持低钠限水饮食患者再入院发生率则明显较低,与上述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一致。

目前对于CHF患者有氧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尚无统一标准,通常以慢走、适量日常劳动或活动为主,一般以不感觉劳累为度。南阳地区地处盆地,农村人口众多,日常劳动已完全融入人们生活,而城镇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较多,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所,因此,本研究中农村和城镇居住环境患者再入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坚持适量有氧运动的患者再入院发生率明显较低,成为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之一。定期至心内科门诊复诊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能够更好掌握患者院外生活水平和治疗情况,对制定相应延续护理措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周1次或每2周1次的心内科门诊复诊频率是CHF患者的理想复诊频率,对降低再入院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成为CHF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该结论与何丽芸[10]研究结论吻合。

综上所述,南阳市宛城区2015-2017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发生率略高于其他地区,需要加强该类患者的预防保健工作,独居、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差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需要制定相应的延续护理及社区保健措施加以改善,坚持低钠限水饮食、定期2周及2周以下频率到心内科复诊、坚持适量有氧运动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应与具体保健措施结合,提升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心内科有氧服药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