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其规划问题

2019-03-20 04:49杨亚峻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文明

杨亚峻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88

生态文明建设是有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民族的未来的发展少不了生态文明的保护。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有了水我们就能改善贫困地区缺水的现状,帮助他们喝上比以往清洁的水。总而言之,水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有了良好的水环境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所以为了确保我们的未来也能够拥有优质的水资源,就应该从现在起,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水文明体系。

一、建设生态水文明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程度可以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上看出。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需要有一个依据,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创建新型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做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说让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回归自然,而是要采取和谐的方法,在生活的同时也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水生态文明,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生态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基础。而生态水文明的建设就是就是一方面既要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内涵。

二、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有目共睹,如果在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水土流失治理,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是我们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水生态文明与水土保持两者之间的联系探析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落后的现状终于得到改善。各项工业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但是我们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这种传统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长久的,所以保护余下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类生产文明的根基离不开水土资源的滋养,我国环境的污染问题占比最大的就是水土流失。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水生态文明与水土保持两者之间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重视了一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才可以得到促进,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发展宗旨。

(二)在推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如何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

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少不了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建设基础,所以,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河道环境的维护,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在维护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控制技术指标展开工作,例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严密监视湖泊的最低控制水位,并观察断面生态基流的情况,在以上存在漏洞的区域,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进行间接性的生态调控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证生态资源的用水要求。我们可以从水土保持在水生态文明中的地位深刻地体,所以会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另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社会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要做好环境保护与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障力度。目前,我们的工作核心是优化城乡水资源生态环境,因为这是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有关部门的工作的重点在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的保护上,并要加强有关机构对于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工作,并要履行好监督的职能,并在监督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小流域环节的生态建设工作。首先进行治理之前,一定要先深入实地进行调研,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对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展开定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充实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更好的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大体规划

(一)引入科技创新元素,增加人为干预

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科学研究技术也已经逐步的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建设中来。首先我们要积极的引入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的应用,面向水土流失防治的实际工作中,时科学技术可以更好的支撑工作的开展。另外,我们要加强与各个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充分的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请教,对工作较为擅长的地方可以作为一个宣教典范以供他人学习。在这期间逐步的充实水土保持评价体系与动态监测体系,而且要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其在教育教学,科研展示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地表植被

在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当地的植被极为缺乏。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工作最终目的是减少资源的污染与流失,而自然恢复就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也能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与自然环境的恢复为主要目的,坚持保护优先。工作中要认识到原地貌、原生态植物对于环境的改善程度,使大自然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中的自我修复功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弱环境恶化的速度。所以在进行植被的种植时,应该顺应四季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的不同,水资源承载力来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种植。例如油松、侧柏、杨木、旱柳等。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极强的,所以只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趋势,宜荒则荒,宜荒则荒,宜草则草,就能极大的缓解此地的生态环境,这是一条最具性价比与发展前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广泛应用。

结束语:

要进行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现在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又不得不加快进展的脚步。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指示方针为建设依据开展工作,心中要时刻保持着自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接班人的思想,加强落实每项水土资源保护政策。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水资源文明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请文明演绎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土保持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