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编辑的专业困境及成长策略

2019-03-21 04:36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者型学术研究出版单位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编辑工作对于出版过程至关重要,是文化创造、传播、积累整个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文化产品尤其是出版物质量是否令人满意,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才能助力我国出版业实现繁荣大发展。

一、学者型编辑的专业困境

“编辑学者化”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便有学者积极倡导,并得到出版界编辑人员的广泛认同。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型编辑需要独具慧眼,才能发现优秀的稿件,编辑出版出彩的著作;才能与学者对话,得到作者的信赖。成为学者型编辑已内化为编辑的时代要求。然而,如今学者型编辑日渐稀少而稀罕,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编辑人员培养学术型编辑的意识不强。浮躁文化大背景下,多数出版人不愿做苦行僧,很多编辑不再秉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宗旨,不安于案头工作,不再以学者型编辑为荣,认为从事学术研究枯燥乏味,从而不愿意花钱和时间、精力和财力参与学术活动、与学界保持疏远的非互动关系。

编辑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劣势比较明显,主要是缺少时间,因为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相比,编辑从事学术研究基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二是缺少学术研究的氛围,诚然一个编辑室的编辑不可能全部都发展为学者编辑,但是做学术研究的编辑终究只是少数,有点单打独斗的现象,不能和同事间展开深入激烈地探讨,碰撞出新的学术点。

2.职称评价机制有所欠缺。在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对业绩的审定仅包括出版专业的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专题技术、学术成果等,以及获得出版专业奖项的证书。这种评价机制完全倚重出版专业的成果,而忽视相关专业的业绩,也助推了编辑们急功近利,不重视学术研究。

3.专业培训不足。普通的出版单位每年一般只参加宣传部规定的24 小时的出版专业面授培训,鲜有机会参加其他专业的学术会议。而与各行各业的学术前沿对接是编辑们日常的功课与积累,没有出版单位的经费支持,编辑们无法容忍学术氛围,领略学术前沿风貌,更无法把握和约到最好的作者、学者。

4.出版单位不够重视。从单位层面上讲,一是不能提供好的学习氛围和培训机会,二是没有完善的激励措施鼓励编辑们从事学术研究,多出学术成果。

二、学者型编辑的成长策略

编辑人员在自己亲自尝试着作学术研究的时候便会体会到专家学者作学术研究的不易,同时也能体会到作出成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编辑人员能借此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学者型编辑不仅需要成为优秀的出版人,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学者型编辑不仅需要对自己所在的出版领域的学术专业,同时还需要对出版本身的职业专业。出版的关键是把握好内容,优秀的出版人应该对出版的内容有出众的理解力和把控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1.编辑需要加强自我意识,向名编辑、老编辑学习。老一辈出版家、学界宗师傅璇宗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学学术界和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我国出版界公认的“学者型编辑”的杰出代表,他这一辈子都与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以书为伴。程孟辉先生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审,知名美学家,他本是编书与做学问双线并进的编辑,承担多部名著的编辑重任,同时出版多部个人学术著作,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型编辑。俞国林先生是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及学术出版中心主任,除了本职的编辑工作之外,他还用十多年的业余时间整理出版了多部著作,撰写了多篇学术文章,因此他也被称为“学者型编辑”。这些名编辑、老编辑积极言传身教,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广大年轻编辑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尽快增长做好学者型编辑的工作本领。

2.完善职称评价机制。主管部门应该从宏观层面上支持学者型编辑的培养,将出版领域的学术专业和出版本身的职业专业平等对待,学术专业成果和职业专业成果并重,解决学者型编辑的后顾之忧。

3.从出版单位层面,倡导编辑进行学术研究,支持编辑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多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培养深厚的学术能力,具备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编辑的准入门槛,专业分工,让编辑单独负责一个栏目,鼓励编辑在固定栏目的专业上往纵深方向发展,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同时,单位还应从制度上保障学术型编辑的研究时间,并对出学术成果的编辑人员进行激励,从精神和物质上鼓励编辑进行学术研究。

编辑需要在学者化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在前辈的指引和同事的激励下,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不断积累。编辑要对自己所处的出版板块、所负责的学科,稳抓实干、深入研究,有学术的基本判断能力,才能基本服务学术,服务作者。

三、培养学者型编辑的目的及意义

学者型编辑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实践性。有眼力有能力把握好好作品的编辑能与作者从专业上进行探讨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做好作者和读者对话的纽带和桥梁,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同时,编辑人员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本期刊的学术性水平。

培养学术型编辑小则对编辑部,大则对国家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为在培养学术型编辑的工程中,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期刊的内容有更好的把控力,进而提升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其二更有利于提升我国学术性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编辑出版人需要立志高远,以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编辑未目标。年轻编辑们应把握工作中的重心,不断提高做学者型编辑的自我意识,以提升出版物的编辑质量为己任,不断学习。

猜你喜欢
学者型学术研究出版单位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中国最美的书
以翁贝托·埃科为例,谈“学者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