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比观察

2019-03-24 09:10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掌侧腕关节克氏

(建安区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桡骨远端骨折属一种上肢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既往临床上多采取保守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但临床效果不佳,且易并发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2]。临床上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式主要包括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两种。本研究选取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7例,对比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建安区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钢板组34例,其中女16例,男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0.39±3.81)岁;骨折类型:A型18例,B型10例,C型6例。克氏针组33例,其中女14例,男19例,年龄60~87岁,平均(71.03±4.06)岁;骨折类型:A型17例,B型9例,C型7例。2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被临床证实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或家属知晓、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手术存在禁忌患者;合并全身急慢性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肾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克氏针组 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处理后,实施牵引手法复位,于C型臂机引导下,实施克氏针撬拨复位;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复位成功后,牵引并维持复位后位置,经皮将克氏针置入桡骨茎突部位,进针深度直至未破损皮质处;C型臂机透视观察再次明确骨折复位良好后,将克氏针尾部折弯并剪短,采取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固定范围为掌指关节至肘关节。术后第1 d实施手指主动屈伸训练,2周后复查X片,4周后取出克氏针,且实施腕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1.2.2 钢板组 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采取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为平卧位且上肢外展。麻醉起效后,于桡骨远端掌侧实施手术入路,取远侧腕横纹或鱼际纹向近端延长5 cm的“S”形切口,于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同时注意保护正中神经及桡动脉。充分暴露旋前方肌、骨折病灶及移位骨块,剪开关节囊,切断桡骨端止点,且翻向尺侧,显露桡骨远端。尽最大限度使关节面完成解剖复位,置入螺钉及接骨板,原位缝合旋前方肌,选用合适加压钢板置于桡骨远端掌侧面并锁定。术后第1 d实施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功能恢复训练,1周后实施腕关节功能恢复训练,之后逐步增大活动范围;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增加其功能训练意识,鼓励其勇于克服训练过程中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腕关节功能评定表(Gartland/Werley)评定2组腕关节功能,评分越高功能越差;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2组疼痛程度,评分越低程度越轻。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Gartland/Werley、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Gartland/Werley、VAS评分比较 分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临床特征为骨折碎裂严重,常伴发骨质碎裂、腕关节骨折及脱位、桡骨缩短等并发症,且远端骨折病灶易向背侧移位,继而导致背侧骨质压缩及碎裂现象更加严重、解剖标志更加模糊,另外,桡骨远端掌侧骨折移位会对掌侧软组织完整性造成一定破坏,因此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3]。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虽可将其骨折进行复位,重新整合患者关节稳定性,但治疗后内固定牢固性较差,易发生松动,而影响骨折愈合效果[3]。而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发挥如下优势:a)从掌侧入路实施解剖,可有效确保解剖层次清晰,且由于此处组织丰厚,骨表面有旋前方肌覆盖,继而能有效避免肌腱、神经与钢板直接接触,利于降低肌腱断裂、腱鞘炎发生风险。b)能通过骨折端于关节外部实施塌陷关节面的分离,从而有效避免对关节内及掌侧韧带结构造成不必要损伤,利于术后关节快速恢复。c)加压钢板主要利用螺钉及螺钉帽对钢板实施锁定,继而有效确保骨折复位的稳定性,促进骨质早日愈合[4]。本研究可知,治疗后钢板组Gartland/Werley、VAS评分较克氏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术后疼痛更轻。分析原因可能在于:a)从掌侧入路可获得较为平坦的掌侧骨床,继而利于术中置入钢板及整合复位骨折。b)从掌侧实施手术入路,具有明显复位标志,不易损伤骨质,同时以骨折远端掌侧为张力侧,可有效确保钢板牢固性及稳定性。c)锁定加压钢板无需紧密相贴于骨折端,故术中无需大范围剥落患者骨膜,从而有效确保术后正常供血。d)对加压钢板进行锁定固定,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功能恢复训练,不仅能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且可显著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及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亦表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低。可见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具有安全性

综上,与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术后疼痛更轻,且具有安全性。

猜你喜欢
掌侧腕关节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