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造血扶贫

2019-03-26 08:22罗彦君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杨国强国华碧桂园

罗彦君

20多年来,碧桂园集团及其创始人杨国强致力于践行“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理念,积极投身扶贫公益事业。

1997 年初,碧桂园刚成立5年,杨国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一天,他走进广州羊城晚报社,称愿意捐资设立一个“大学生助学基金”,并当场拿出了100 万元的支票,委托报社负责发放这笔助学金。自此,杨国强开启了教育扶贫之路:创办国华纪念中学、进入全国14个贫困县结对帮扶、捐资1亿元为患白内障贫困户提供免费治疗……

2018年12月5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了《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并举办第三届企业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其中,碧桂园集团凭借“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获选“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教育改变命运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杨国强曾如此鼓励学生。

2018年11月,553名大学生获得最新一期的年度仲明助学金资助。从1997年起,每年都有 100 万元准时汇入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账户。从2006 年开始,这一数字增加到每年 200 万元,2018年增加到每年300万元。截至2018年,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共捐资3466.6万元,受助学生达到10217人。

凡是受过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都需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截至目前,回捐资金已达308万元,这份善的种子仍在不断开花结果,该模式也在慈善领域受到推崇。

此外,杨国强还开办了3所“特殊”学校,教育扶贫的对象涵盖了大中学生和退伍军人等各个层面。

2002年,杨国强捐资2.6亿元创办纯慈善、全免费的全日制寄宿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承诺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迄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接收了2924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杨国强每年个人投入资金超过 5000 万元。

2018年,国华纪念中学的重本率超 98.2%。目前在校546人,毕业2378人,硕士616人,博士97人,出国深造50人。不过,杨国强认为,学校的工作不是看有多少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而是看10年20年后, 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杨国强强调:“从国华走出去的学生,都要记得学校礼堂后刻着的‘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

2013年,杨国强创办了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从2014年9月开学到2018年,共招收了1905学生。学院尝试校企结合办学模式,结合碧桂园的企业经验和学院的专业知识,培养实干技术人才。首批290名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逾六成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位,11人月薪突破万元。

在杨国强的教育扶贫对象中,还有农村籍复转军人。2007年,在总参军务部支持下,杨国强出资5500万元创办了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12年来,杨国强出资1.4亿元,资助了14626名农村籍退役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并走上工作岗位。

“对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青有志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门。”在杨国强的扶贫理念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造血式产业扶贫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精准扶贫被提升到碧桂园主业的高度。目前,通过集团内部竞岗和外部招聘的首批扶贫人员,已经实现全脱产驻村扶贫模式。

產业扶贫助农户增收

除了“扶贫先扶智”,“造血式”产业扶贫也一直是碧桂园的主要特色。

英德树山村项目是碧桂园在2010年建立的首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碧桂园进驻短短8个月,新房完成交付使用,通水通电,还鼓励村民种苗木,如今树山村产出超23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2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达7万元。

同时,碧桂园在具备条件的帮扶县,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扶贫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苗木农场或发动农民分散式、房前屋后推广庭院经济。贫困户通过土地出租或入股、农场务工等形式增收,有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12月,已在12个帮扶县推广,种植面积近2000亩,累计帮扶贫困人口超5000人。

在特色农产品方面,为了解决农民最担心的销路问题,碧桂园利用扶贫自有品牌“碧乡”、新零售社区服务品牌“凤凰优选”,以及链接社会各界资源,扶持贫困地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帮助各县挖掘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重点帮扶并助力推销。截至2018年年底,碧乡已转化14县优质农特产品60多款,并通过参加展会、美食节等方式外销,由碧桂园食堂、工会福利等进行内销,销售扶贫产品近2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40000余人。另外,凤凰优选扶贫门店已开业126个,引进扶贫产品1054个,吸纳652户1600多名贫困户就业。

“农村需要什么,村民想学什么,碧桂园就培训什么。”碧桂园计划在扶贫县建设1个就业培训基地,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增加居民收入,从而脱贫致富。比如,培训满足集团需求的SSGF铝模、物业、园林、酒店管理工人,培训满足市场需求的月嫂、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电工,以及培训苗木种植、特色种养殖、农机操作、电商等技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迄今,碧桂园在全国已对口帮扶9省14县,累计公益扶贫投入超48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36万人次。公益资深人士指出,与传统扶贫方式不同,碧桂园启动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坚持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是从根本上扶持发展当地的“造血”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杨国强国华碧桂园
碧桂园集团扶贫
甘为艺术付平生
国华印电DEH系统伺服阀故障处理与分析
别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碧桂园的“过人”之处
从贫农到地产首富,身价超400亿,他却甘居幕后让女人当家……
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
读《碧桂园,哭了》,有感
“最土”的中国首富
爱情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