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9-03-27 06:13朱琳
安徽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年病结肠镜根治术

朱琳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吸烟、饮食、大肠腺瘤等诸多因素相关,主要症状为肠梗阻、便血、腹痛、腹部包块等[1-2]。由于结直肠癌的解剖位置相对特殊,加之老年病人自身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难度较大,腹腔镜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3-4]。但当前对腹腔镜根治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在其与结肠镜联合对根治术下老年病人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结直肠癌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本研究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文号KY2014-09),所有病人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结直肠癌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

1.1.2纳入标准 ①年龄≥65岁;②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且浸润范围未超过肠腔1/3者。

1.1.3排除标准 ①长期饮酒或存在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②曾接受过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病人取头低足高截石位,硬膜外全身麻醉,建立CO2人工气腹,腹压为10~12 mmHg,行脐下切口,置入腹腔镜,观察肿瘤位置及其周围组织,运用超声刀切开腹膜,离断肠系膜,乙状结肠癌病人离断肠系膜后随即进行肿瘤切除,升、降、横等结肠癌病人需在距肿瘤10 cm处离断肠系膜后取出肠管,再将肿瘤部分切除,确认完全切除后,取镜,常规缝合。

1.2.2研究组 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①术前:病人需给予硫酸镁、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并对病人进行灌肠,清理肛门及肠壁。病人取平卧位,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②术中:形成CO2气腹后,行下腹部切口,置入腹腔镜。同时,自肛门插入结肠镜,联合检查息肉及病变部位,在灯光辅助下,寻找癌变部位的浆膜表面,并进行钛夹定位。退出结肠镜,确定手术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导下,依据肿瘤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③术后:冲洗腹腔并引流,腹腔镜二次确认无出血后,取镜、闭腔。

2 结果

2.1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病人的TNF-α、IL-6、IL-8水平存在组间效应,且术后1 d、5 d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TNF-α、IL-6、IL-8水平存在时间效应,且术后1 d、5 d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病人的TNF-α、IL-6、IL-8的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见表2。

3 讨论

结肠癌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第5位[5-6]。由于老年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且耐受能力差,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对结直肠癌老年病人的治疗至关重要。腹腔镜根治术是结直肠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虽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创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7-9],但对于部分病灶较小的肿瘤,腹腔镜无法准确检测,易导致手术误切,影响病人预后。胡筱壮[10]发现,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可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梁永辉等[11]的研究显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可减少病人术中出血量,加快病人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但以上两者均未对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后病人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肠癌病人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为老年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

表2 两组结直肠癌老年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bP<0.05

表3 两组结直肠癌老年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bP<0.05

本研究发现,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炎性因子(TNF-α、IL-6、IL-8)存在组间效应,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病人,其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病人,这一结果表明,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较小。TNF-α是炎症反应中出现最早、最重要的炎症介质,其可激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增强血管活性并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IL-6作为一种炎症反应促发剂,可诱导T细胞与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IL-8则可损伤内皮细胞,造成组织坏死与器官功能损伤。由于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可精准找到肿瘤部位,清晰观察到结直肠的微小肿瘤病变,误切可能性较低,术中出血量少[12-13],保护了腹膜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手术对病人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发现,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炎性因子(TNF-α、IL-6、IL-8)存在时间效应,且各指标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尽管微创手术的创口较小,但其仍存在炎症感染风险,因此,术后1 d时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有所上升,随着伤口的愈合及肿瘤病灶的消失,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致使术后5 d时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术后1 d。

本研究初步发现,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但有待进一步较多病例的观察验证。

猜你喜欢
老年病结肠镜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