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官宣”:北京百姓登台口述40年

2019-03-27 00:58陈融雪
决策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讲师团讲台百姓

陈融雪

在重大社会教育活动中,把话语权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百姓,让百姓宣讲员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真感受,讲述亲历亲闻亲为的真实故事,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探索。

“过去生活实在苦,工资只有三十五;凭本凭票不够吃,托人就为买腔骨;回顾改革变化大,凭本凭票去掉它;不愁吃来不愁喝,现在工资几千多;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生活幸福篇!”62岁的王凤岐站在北京市委报告厅的讲台上,读了自编的一首小诗,台下一片掌声。

这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讲师团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故事征集活动首场百姓宣讲报告会现场。

“经过层层推荐、选拔,200多名宣讲员将带着他们的故事走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和网络,密集地展开200多场巡讲。”百姓宣讲工作人员介绍说。

34万里选200,立体呈现

为了讲好“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组织方自2018年5月10日便启动了故事征集活动。

不同于以往,为了广泛发动群众,此次活动除了常用的组织推荐渠道,还直接面向社会征集作品。

“大家非常踊跃,我们征集到了超过34万篇(部)作品。”工作人员说,“所有的故事都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年展开”。

如何从34万人里选出200名宣讲员?评审选拔时遵循着怎样的标准?

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表示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首先要真,要突出个人亲历、亲闻,要以凡人小事反映时代主题,要以真实经历引发情感共鸣。其次,选题总体上要考虑结构均衡。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方方面面的,不能呈现出来都挤在某一个方面。”

大体上来讲,既要有能体现北京标志性变化的故事,也要有“晒”个人成长经历的故事。

其中,体现北京的标志性变化方面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面的故事、打造全国文化中心方面的故事、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的故事、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方面的故事等。

“在各个类别里优中选优,再按类别组合不同场次。要做到200多场巡讲每场的组合都能立体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工作人员说。

譬如,参加首场报告的王凤岐,通过讲述自己听音乐用的播放器升级的故事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善。与他同台的其他宣讲员,有来自海淀区环卫中心的公厕保洁员许全华,讲述的是小公厕大变化;有来自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的第一书记季景书,讲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被组织选派去驻村的经历;还有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童血液病医生吴润晖,讲述了自己的团队一路探索,终于使中国儿童血友病治疗从缺医少药到有了“中国方案”……

这句不要念,要唱出来

百姓宣讲员大都没有在公共场合讲过话,因此,在宣讲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来自大兴的“西瓜大王”宋绍堂讲的是祖孙三代瓜王的故事,故事很动人,但只要一拿起稿子念就“感觉不对”。

北京市委讲师团的培训老师让他放下稿子,随便讲讲自己的故事,结果宋绍堂的即兴发挥赢得了大伙的掌声。

“这就得改文稿了。”讲师团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看起来很美的句子,念起来就可能像表演,容易和观众产生距离感。而我们的宣讲有点类似口述史加微话剧。”

“在哪个地方断句?哪个地方一鼓作气?哪个地方音调高?哪個地方音调要低?宣讲稿可谓逐字逐句、轮番打磨。”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

王凤岐的宣讲里有句燕舞牌双卡带录音机的广告语——“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培训时指导老师听到这里就说,这句不要念,要按当时的广告曲唱出来。

在首场报告会上,当王凤岐唱出这句时,台下的观众都笑着鼓起掌来。

能念会唱了,还得登台

讲师团一名宣讲工作人员做百姓宣讲培训已近10年,在她看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

稿子改好了,能念会唱了,还得登台。

“虽然我们的宣讲员拿着话筒,但他们不是在播音间,得面对观众;现场没有演说家在舞台上的光电效果,只能靠宣讲者自己拿出最真实的东西去打动人。”该工作人员说,对宣讲员的培训除了语言上的打磨,还得在表情、形体等多个方面下功夫。

“普通人上讲台会紧张,有些人甚至一上台就不会讲话了,不会走路了,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她介绍道,宣讲员被组织起来集训,不仅有专家老师点对点辅导,宣讲员之间也会互评互助。

来自丰台区环卫中心的李莉华是这次宣讲报告会的“明星”。培训首日,她就站出来作了示范宣讲。

“她的一笑一颦、吐词语气都很有特点,同样一句话,她说出来就格外能吸引观众。”有宣讲员表示很想模仿李莉华的风格。

对此,这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不主张模仿别人的风格,因为每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李莉华俏皮泼辣,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多一点;宋绍堂敦厚淳朴,语速就可以慢点,手势就可以少点;年纪小的宣讲员可以卖点小萌;年纪长的就要凸显阅历和人生智慧。

“我认为百姓宣讲其实可以称之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它不同于表演,也不同于日常聊天。”这位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在台上怎么去微笑、什么时候出手势,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的考量”。

“日常的训练越苛刻、越严格,上场的时候才越有底气。”宣讲员季景书表示,“经过老师们的反复指导,我们心里很踏实”。

“先得到感动,再实现激励”

西城文化中心内,82岁的王卓箴满头银发,在观众席上格外引人瞩目。她说,认真聆听了8位宣讲员的故事,自己最感动的是延庆区大庄科乡铁炉村村民的故事。

“因为我自己就在椿树街道党支部,看到铁炉村支部和村民们齐心协力过上了好日子,建成最美乡村,心里很受触动。”她说。

西城区卫生局的徐素英表示:“我上周刚看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今天在这里看到农民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幸福,感觉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近在眼前、近在身边的事情。”

“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她说。

中央党校教授岳亮认为:“在重大社会教育活动中,把话语权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百姓,让百姓宣讲员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真感受,讲述亲历亲闻亲为的真实故事,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探索。”

“先得到感动,再实现激励。我们要在一个个故事中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讲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奋斗讲出来,把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讲出来。”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

猜你喜欢
讲师团讲台百姓
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邯郸举行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爱在讲台
百姓看家“风”
扶贫攻坚必须准确把握“四对关系”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
疾控党员讲师团制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