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单霁翔: 故宫不刻意追求“网红”故宫是被“网红”

2019-03-27 00:58陈譞
决策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看门人单霁翔故宫博物院

陈譞

1月23日,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于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举办。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了《文旅融合的故宫实践》主题演讲。单霁翔从旅游环境整顿、游客服务保障、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创意产品、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介绍了故宫近年来的变化,赢得与会观众的阵阵掌声。

故宫口红、卖萌的雍正表情包、《我在故宫修文物》……近几年,故宫的文创产品屡屡走红网络,让严肃的文物得以被时尚地表达,也让故宫成为了“网红”。

平凡是制造超能力的温床

对于故宫,所有的数据能如水一般流畅地从单霁翔嘴中吐出,仿佛这本就是他身体里的一部分。人们很难将眼前的这个人与故宫院长划上等号。讲解中的他穿一件普通的西服,会根据参观者的步伐控制语速,就像一个平凡的博物馆导览员。显然,这与大众印象中的“领导形象”不太吻合,更无法想象他曾经获得过文物保护专业内的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简直应了那句“平凡是制造超能力的温床”。

“老单做事儿,太拼命!”——这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单霁翔的拼命不只在准备和讲解PPT中,受命上任之后,单霁翔就开始一间间地察看房屋,5个月,他踏破布鞋20余双,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与其说是领导,不如说是个捡垃圾的劳动者。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单霁翔还提出在游客进入故宫前,收缴火种,避免吸烟。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开放区和非开放区,所有犄角旮旯都要干干净净。“亲力亲为”把单霁翔弄得腰酸腿痛,在外人眼中,这位院长“一个烟头、一根野草、一块墙皮都要管”,而单霁翔却说,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才会看到大变化。

故宫数字媒体化不能落伍

夹杂银丝的头发,普通的西装和裤子,黑色皮鞋。从头到脚,单霁翔身上找不出时尚元素。他毫不避讳自己的“落伍”:“我老了,对很多新词都不熟悉。不懂什么叫‘萌萌哒,后来才知道这是夸我呢;看到‘脑洞大开,我问,这不是个好词儿吧,他们说,这词儿还不错;又看到‘霸气十足,我心想这肯定不好,没想到他们告诉我,这也还行。”这些新词儿,是他在故宫文创产品推出后的反馈中看到听到的。

接着,单霁翔开始跟身边年轻的IT技术人员打起了交道,先是上线了故宫的微信公众号,并推送了第一条信息——“紫禁城这么大,一转身我遇见你,再转身,我怕不见了你,想和你手拉着手,一起数遍那传说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而在推出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APP时,单霁翔愣住了:“现在的小孩子很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我们推这样一款游戏,会不会更加纵容他们无法无天啊。”“不会。我们做出来你就知道了。”“行,那你们放手去做吧。”

APP一出来,单霁翔体验之后感慨道:“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接下来办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闲一会儿,吃第二顿饭,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看样子,这款游戏对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

数字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故宫和游客之间的时空局限,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可能:《每日故宫》让手机用户与故宫每日约会;在端门数字博物馆内,3D制作可以让游客把三希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个够,而现实中的三希堂因空间狭促是无法对游客开放的;在参观故宫时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你的手机里就显示出文物信息和展览信息,仿佛邀来一位贴身导游。

开明的单霁翔通过微语言、微话题和微展览,让人们可以随时到掌上故宫博物院逛一逛;同时,也让“老年”紫禁城“活起来”,故宫越来越活泼时尚,玩起了数字艺术,变得愈加“萌萌哒”。

从简单“复制”到融入“创意”

与互联网合作、在文创产品的宣传文案上“卖萌”、多方合作制作纪录片和电视节目……很多人说,这几年来故宫有了“网红”体质。面对大众“是否希望故宫成为‘网红”的疑问,单霁翔觉得“故宫没有刻意追求‘网红效应,我们是被‘网红的”。

近年来,故宫不断探索文创产品的发展路径,让故宫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以前只是简单复制自己的资源,认为这样大家就会喜欢,没有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需要。”单霁翔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特别是碎片化传播方式盛行,让“我们开始把创意融入文化产品当中,更多地关注人们生活的需求,关注我们的资源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故宫在文创上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除了根据自有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故宫还会配合各种主题展览成套成批推出特色鲜明的新产品。

单霁翔自豪地介绍,目前故宫文创产品达到11900多种,是世界上所有博物馆中的佼佼者。

600岁的故宫“越来越年轻”

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面对的是全世界最为庞大、复杂的观众群体。故宫游客数量从2002年首次突破700万到2018年达到历史新高的1753万,庞大的数字背后,单霁翔有担心,但更多的是欣喜,因为他发现,不仅游客数量倍增,游客结构也正在悄然发生一些改变。

以前,很多人来到故宫就是抱着看一看皇帝生活的地方的心态,大多数人是沿着中轴线游览参观。有一次,在故宫钟表馆门口,单霁翔听见一名导游高喊就给五分钟参观时间。当时他有些生气,但更多的是反思。

通过一系列努力,现在“专门来故宫看展览的人多了,一年之内重复来的人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来故宫的年轻人多了,30岁以下的游客群體达到了40%,35岁以下的游客群体占总参观人数的一半以上。”单霁翔笑着说,故宫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年轻的博物馆”。

2018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超过80%以上,中轴线之外的区域得到了更多青睐,钟表馆、珍宝馆等常设专馆参观人数不断增长,“人们进入故宫参观的时长增加了,深度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对比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优势更大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时常被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对比后者,故宫博物院优势是什么?单霁翔自信地说,故宫博物院的“传统优势不可比拟”。

首先,建筑是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文物资源之一。故宫“馆舍宏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故宫博物院“藏品丰富”。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均主要来自清宫旧藏,是历史原因致使分隔海峡两岸,其源流清晰,数据明确,“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很多故宫博物院迁移过去的藏品,但只占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不到1/20。”

最后,故宫博物院“观众众多”。“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在不断下降,而参观我们故宫博物院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观众就是资源。”单霁翔笑着说:“所以在这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同仁们还要继续努力呀!”

猜你喜欢
看门人单霁翔故宫博物院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的“匠者仁心”
目标
单霁翔:用“新”守护故宫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关于改进我国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思考——以看门人机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