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28 09:05赵红敏袁山旗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危险

赵红敏 ,袁山旗

1.西安市第九医院超声医学科(西安 710054);2.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西安 710054)

人体内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在静脉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非正常凝固状态有关,可将其划分为浅静脉血栓以及深静脉血栓,前者多发生于大隐静脉与静脉输液部位;后者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且现阶段其发生率呈较快上升趋势,将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与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3]。此外,肺栓塞属于深静脉血栓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可导致大面积肺部栓塞或者猝死等,危及生命安全[4]。故采取有效诊断方式、分析引发该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控制疾病进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6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87±3.39)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39 kg/m2,平均BMI(28.67±2.53)kg/m2。纳入标准:①下肢存在浅静脉曲张、疼痛、肿胀等症状者;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纤溶系统异常、血液高凝等)者。排除标准:①长期接受抗凝治疗者;②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先天性心脏病者;④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2 检查方法 检查前记录两组年龄、性别、BMI、是否饮酒、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史、是否存在手术外伤史、是否存在静脉血栓史等信息。超声检查:采用GE美国Vivd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取仰卧位,调整探头频率为7~12 MHz,暴露下肢,并略微外展外旋,通过两侧对照,依据由远及近的原则,进行多切面扫查,查看其股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深、浅静脉、胫前静脉全程情况,若患者股静脉存在病变,需再次向上拟行查看髂静脉。而后取俯卧位,查看腓静脉、腘静脉、胫后、同时连续扫查其下肢深静脉的纵轴、横轴二维图像,观察管腔、管壁结构、管壁厚度、血管直径、血栓累及范围、位置、大小等,经彩色多普勒查看其彩色血流充填以及充盈缺损情况,并测量血流速度。深静脉造影:采用西门子(德国)第三代Artis Zee Ceiling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取仰卧位,将下肢微微外旋,于踝部、股骨踝上、大腿根部环扎止血带,于3~5 min内在患者足背静脉将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入40~50 ml,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将止血带松解,拍摄深静脉血管。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以深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6.51%(83/86),特异度为96.67%(29/30),准确度为96.55%(112/116),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对比(例)

2 超声显示结果 经超声诊断为阳性的84例患者中,左下肢占69.05%(58/84),右下肢占30.95%(26/84),无双侧受累情况。其中股静脉血栓占比最高,其次为髂静脉及股静脉,而髂静脉占比最低。见表2。

3 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饮酒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年龄>60岁、饮酒、BMI>28 kg/m2、存在脑血管病史、存在手术外伤史、存在静脉血栓史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超声显示结果[例(%)]

表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例(%)]

4 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吸烟、肥胖、脑血管病史、手术外伤史与静脉血栓史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4。

表4 下肢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血管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且好发于下肢,究其原因可能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以及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5]。有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病情进展快、起病急骤等特征,约有10.00%的患者可发展为肺栓塞,而其余患者也极有可能进一步进展为深静脉血栓综合征[6]。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均无下肢压痛、小腿疼痛以及下肢肿胀等表现,导致早期诊断难度系数较高,加之部分患者因骨折、制动、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肢体疼痛或肿胀等表现,极易混淆诊断[7]。

静脉造影检查为临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且部分患者存在对造影剂过敏等现象,致使其无法作为筛查手段进行大范围应用,而超声检查具有重复性好、无创、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单等优势,现已被广泛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当中,且局限性较小,不易受肾功能不全、妊娠、造影剂过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故适用于大部分患者[8-9]。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深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6.51%,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96.55%;经超声诊断为阳性的84例患者中,左下肢58例,占69.05%,右下肢26例,占30.95%,无双侧受累情况,提示超声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手段。超声检查可有效显示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静脉解剖结构,利于临床及早发现血栓部位、大小、类型以及栓塞程度等,同时可动态观察其血栓形成与再通情况[10]。此外,该检查技术无辐射,可应用于溶栓治疗后疗效的判定,利于为临床后续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对诱导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有效分析,可帮助患者改善预后,降低发病率。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BMI>28 kg/m2、脑血管病史、手术外伤史与静脉血栓史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手术部位与手术类型均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较大关联,且通常以骨科手术为主[11]。分析其原因为,手术过程中通常对出现体液流失以及大量出血等情况,导致患者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相对较少,致使血液黏度较高,而麻醉剂可促使患者下肢肌肉在某段时间内处于松弛状态,促使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进而致使血液瘀滞,且手术操作很可能对血管造成压迫或牵拉,致使静脉内膜受损。此外,术后长期制动将促使其血流速度减缓,血液瘀滞,诱导该疾病发生。香烟中均含有尼古丁成分,其可损伤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利于提高氧化型中低密度脂质蛋白含量,并降低高密度脂质蛋白含量,且吸烟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肥胖患者多伴有血脂水平异常等现象,易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加之部分患者不爱运动,可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而高龄患者多存在全身脏器功能逐渐退化等现象,进而将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性较高。

综上所述,超声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降低漏诊与误诊率,而高龄、吸烟、肥胖等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危险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喝水也会有危险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拥挤的危险(三)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