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2019-03-28 09:05杨生琴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杨生琴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西宁 810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发病危险,进展快、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患者及时治疗对治疗的效果和后遗症至关重要[1]。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为微创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损伤小,安全的特点。本文通过收集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对比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8~81岁,平均(63.62±4.19)岁;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40~83岁,平均(63.21±3.98)岁;两组基础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确诊;③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高血压其他并发症,或者患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或者对本文研究具有影响疾病者;②研究依从性差,不配合或者拒绝参加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硬通导微创下颅内血肿清除术,首先经过CT检查定位后,选择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作为靶点,运用YL-1微创穿刺针和WTF-1型定向仪进行血肿穿刺,连续引流,定期注入液化剂。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支柱。减缓重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涉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型。适应气候变化强调提高适应能力,灵活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对兼顾发展需求及应对气候风险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2.86%(52/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46/52)(P<0.05),见表2。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评分减少91%~100%的为基本治愈,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45%的为进步,<18%的为无变化,评分增加即为恶化,临床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3]。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比如,在文[4]中笔者就结合一道具体的题目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对解法自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易想的解法谓之自然、常规的解法谓之自然、简洁的解法谓之自然.可以看出,“学生能否想到?”应该是教师解题的起点.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研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者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分析,目前智能楼宇的感知、传输和记忆能力已经相对完善,但若达到建筑运行的自我推理、判断和决策的智能化目标,需要对当前智能楼宇系统的集成模式进行改进。针对上述行业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架构,为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融合管理与互联互通提供解决方案。

结果

1 两组存活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56例研究组患者中存活54例,存活率为96.43%,对照组存活48例,存活率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71,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存活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研究组:本组患者行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确定血肿位置及最大的层面,确定穿刺点,局麻下行穿刺点操作,首先切开头皮5 mm后使用手动骨钻钻颅,刺破硬膜后在引导针下置入硅胶引流管至血肿腔远端,与血肿壁保持0.5~1.0 cm的距离,穿刺成功后固定引流管,使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清除50%~60%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放置引流管,术后第2天用2~5万U尿激酶+3~4 ml生理盐水溶解残余血肿,闭管3 h后再次引流,当没有新鲜血液流出时复查,无异常情况下可拔出吸引管。

3 研究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使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判为Ⅰ级,大部分患者生活恢复基本可以正常独立生活者为Ⅱ级,恢复部分生活能力,但需要家人协助的为Ⅲ级,长期卧床但意识清醒的判为Ⅳ级,呈植物人状态判为Ⅴ级,其中将Ⅰ~Ⅲ级判为预后良好,Ⅳ~Ⅴ级判为预后不良[2]。

表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情况[例(%)]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情况(分)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具有较高致死率的多发症之一,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者后遗症,可能为压迫导致缺血、缺氧等症状,或者诱发脑疝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质量等,因此早期及时清除血肿,恢复脑组织功能,对于患者及时恢复至关重要[4-5]。目前硬通道创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是血压脑出血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密封性好,抽吸管腔不易塌陷,抽吸能力较强,但是大量临床经验证实硬通道清除术操作的方便,残留血肿并不能充分清除,必要时还需要再次穿刺,容易损伤神经纤维和脑组织,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6-7]。

通过上述精度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以山地高山地和大面积森林为主要地类的航摄项目像控点布设的特点。针对这样的航摄项目区,沿边界进行密集布点,可有效提高成果精度。对于大面积森林、高山等作业人员难以到达和测量的区域,沿这样的区域边界进行密集布点,可以保证区域内成果的精度。在保证满足生产规范的前提下,按方案四的方法布设像控点,可以同时保证精度要求和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以上结论对相似航摄项目的像控点布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效果、生存率、有效预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相较于硬通道清除术来说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根据临床经验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优点:使用CT片OM基线作为基础选择手术穿刺入路,CT导向下,安全的前提下沿血肿长轴入路治愈血肿的远端,减轻了损伤,有利于定位,能够充分液化引流血肿[8-9];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血肿的部位、形态以及发生时间,出血等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快速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脑干受压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0];该手术方式中介入的引流管为特制的硅胶材料,随着血肿的缩小道管会自动移动,这样对脑组织的损伤会降低;再者治疗操作简便、灵活、微创、效果确切[11-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三、四脑室穿刺时空间较为狭小,必须要进行准确的定位,手术操作难度比较大,手术时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并且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13]。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生存率较高,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