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

2019-03-28 09:05陈孔博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洛韦神经节脑炎

陈孔博,邵 元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铜川 727000)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炎症综合征,其发病快,发展迅速,临床症状复杂,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多会留下后遗症,如惊厥、智力减退、肢体瘫痪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已成为较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1]。早期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降低死、残率,使患者能尽早回归社会。病毒性脑炎多伴有脑组织软化、水肿、坏死,可造成神经组织严重损伤,有研究显示[2]:在抗病毒的同时提供神经保护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改善有促进作用。神经节苷脂属于酸性鞘糖脂类,对脑神经结构的构建及稳定、神经回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3]。笔者应用更昔洛韦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意识不清、脑电异常等症状并伴有脑膜刺激征,经脑脊液化验及血清相关因子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S100蛋白等水平检测确定为病毒性脑炎。入选患者按照治疗先后次序均分为单一用药组(n=49)和联合用药组(n=49),其中单一用药组有男性28例,女性21组;年龄12~47岁,平均(27.38.6)岁;病程1h至2d,平均(4.12.6)h。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结核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化脓性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②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伴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④严重过敏体质;⑤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确诊后所有患者随即进入治疗阶段,均给与降温、抗病毒、调节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解痉、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在此治疗上单一用药组患者每天2次静滴更昔洛韦溶液(5 mg/kg更昔洛韦+100 ml 5%葡萄糖溶液);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给药方案上每天加用1次神经节苷脂溶液(40 mg神经节苷脂+250 ml5%葡萄糖溶液)静滴。两组治疗方案均持续给药14 d。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检、尿检、肝肾功能检查。

3 观察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改善指标:观察统计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长,包括呕吐消失、退热、意识恢复、头痛消失、抽搐消失、脑膜刺激征消失;②疗效评价: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无后遗症或后遗症轻微,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有效:症状、体征获得改善,存在后遗症,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③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MBP、S100β蛋白水平。④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单核细胞数及总细胞数。⑤治疗期间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呕吐消失、退热、意识恢复、头痛消失、抽搐消失、脑膜刺激征消失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注: 两组各项比较,*P<0.05

2 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组治疗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3 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各组经过14 d治疗后血清NSE、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经14 d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ng/L)

注: 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4 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各组治疗后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单核细胞数、总细胞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经14 d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及总细胞数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注: 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意识不清或脑膜刺激征等,并多伴有癫痫发作。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抗炎、降低颅内压、免疫调节等对症治疗为先期治疗[4]。引发病毒性脑炎的致病病毒种类较多,如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因此对待病因的治疗和控制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方面,大量的研究已经肯定了及时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更昔洛韦是广谱抗病毒药物,易穿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血药浓度能高达到67%,以便快速起效,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病毒DNA的合成[5-6]。更昔洛韦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且不易造成机体耐药。而随着对病毒性脑炎的不断研究,发现发病早期病毒已直接或间接的造成神经系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恢复已损伤的神经系统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有重大意义。

神经节苷脂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且在大脑灰质中浓度最高,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质膜、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等结构,可达到神经细胞膜上总脂质含量的10%~12%[7-8]。神经节苷脂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使得其生物学功能丰富,在神经、免疫系统中均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9-10]:①特异性结合受体以调控膜受体;②促进受体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③提高轴突膜表面与髓鞘内MAC的亲和作用,加强轴突和髓鞘间的稳定性;④调节钙离子平衡,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到神经细胞增值、迁移和凋亡等。此外,有研究显示:定向敲除神经节苷脂基因部分片段,能够造成神经元变性、轴突退化、神经发育异常,记忆、感觉、学习、运动丧失等结构或功能缺陷。本次研究应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与神经营养药物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由结果可知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提高治疗疗效,缩短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改善血清、脑脊液中相关指标水平。正常脑组织内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特异性蛋白NSE、MBP、S100β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当发生损伤后其表达增高,并透过损伤部位进入外周血中,是临床判定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用药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表明神经节苷脂对脑损伤的有重要的修复作用。

综上,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对神经损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洛韦神经节脑炎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