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9-03-28 09:05姚爱红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利拉鲁硬化血脂

姚爱红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507)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目前高糖、高脂饮食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生率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障碍,胰岛素效价降低,机体极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方面要有效控制血糖,一方面也要做好血脂调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利拉鲁肽属于新型的人工合成药物,具有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血脂调节[2]。本文就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包括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龄42~68岁,平均53.5±6.1岁,病程1~16年,平均5.1±1.2年;对照组包括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龄41~69岁,平均53.7±6.4岁,病程1~16年,平均5.3±1.1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②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③意识清晰,理解、沟通能力良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其他代谢疾病或恶性肿瘤;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合并严重感染;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250 mg/次,3次/d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给予患者利拉鲁肽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10026)初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之后1周内增加剂量至1.2 mg/(次·d),观察血糖控制情况,治疗1个月内未达到理想控制标准则加量至1.8 mg/(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血糖控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MT检测采用超声检验,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S 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MHz,常规扫查,以10 mm间距测量双侧颈动脉情况,取平均值作为IMT。

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均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检验水平α=0.05。

结果

1 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血脂及IMT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MT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及IMT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腹胀腹泻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8%;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血压暂时性升高3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4],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Hong等的研究显示[5],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受损、血压升高等状态,这些都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高危因素。Selvin等[6]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会导致脂质氧化反应的发生,加上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始终处于高粘稠状态,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不单限于药物控制,而是向着综合治疗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从单纯的降糖治疗转向了多重血管保护措施。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7],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维持血糖水平,从而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但对于大血管并发症并无明显的预防效果,且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导致胰岛细胞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功能衰竭。因此,单纯的降糖治疗很难全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应当针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同步预防,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利拉鲁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肽类药物,能够以浓度依赖的形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利拉鲁肽同时还能抑制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及胃泌素,减少胃肠蠕动,延缓肠胃排空,从而减少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的情况,同时还可作用于神经中枢,增加饱腹感,实现减少食欲、控制进食的效果[8]。利拉鲁肽还能够促进胰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延缓细胞凋亡,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9]。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利拉鲁肽可更有效的实现血糖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即为血管内壁增厚,而IMT则是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常用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因此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出现心肌增厚、纤维化进程,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IMT的检测可有效评估机体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0]。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IMT也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利拉鲁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有效调节脂代谢水平,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次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从安全性来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虽然不良反应表现不同,但总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具有调节血脂和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作用,可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利拉鲁硬化血脂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你了解“血脂”吗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