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定悸方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O、ET-1的影响*

2019-03-28 09:09张松雨刘江波王琰淏周晓铎
陕西中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室早个数心电图

李 燕,李 纲,张松雨,刘江波,王琰淏,周晓铎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南阳 473000)

室性早搏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PVB)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单个或成对的室性早搏出现,也可表现为短暂的非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tachycardia,NSVT)[1]。该病可见于正常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研究发现,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态势[2]。该病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不适,但仍有少部分室早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不适症状[3]。心电图是检出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常规心电图检出率较低,数据显示,在正常人群中,常规心电图室早检出率仅为1%,相对而言,长程心电图室早检出率明显更高,可达到40%~75%[4-5]。因此,对室性早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远期预后并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依赖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手术,但临床上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者有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有创的介入治疗手段,适应症更严格,且技术门槛更高,其运用推广受到较大限制。中医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类疾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我院采用自拟宁心定悸方治疗室性早搏,取得较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2.36±5.18)岁;平均病程(3.56±1.38)年;LOWN分级中2级12例,3级27例,4级6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1.89±5.05)岁;平均病程(3.60±1.42)年;LOWN分级中2级13例,3级25例,4级7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参与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病程时间、原发疾病、LOWN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32025391) 口服,每12.5~25 mg,2次/d,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病情及血压心率耐受情况进行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宁心定悸方,方如下:炙黄芪、龙牡、珍珠母、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各30 g,党参、麦冬、玉竹、柏子仁各20 g,五味子、甘松、琥珀各10 g,黄精15 g,炙甘草6 g。心神不安、夜不能寐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痰浊上蒙,见头昏、胸闷、胃脘痞满,加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心火旺盛见心烦、小便短赤加黄连、生地、木通;心虚胆怯加磁石、远志、石菖蒲;气机郁滞、胸闷不舒,加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青皮等。水煎,温服,1剂/d,分3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分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失眠、自汗盗汗7个方面,根据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记录为0分、2分、4分及6分。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试验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安全性。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室性早搏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24 h长程心电图恢复正常;显效为24 h长程心电图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不低于80%;有效为24 h长程心电图检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不低于50%但不到80%;无效为24 h长程心电图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少于50%甚至增加。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例(%)]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两组患者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各项目及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见表3。

4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例(%)]

5 两组患者血清NO及ET-1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NO及ET-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NO及ET-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NO及ET-1比较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筛查手段,二是监测时间的长短。

受限于研究对象及记录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各个研究中所报道的VPCs及NSVT 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Ataklte等[6]荟萃分析研究发现频发VPCs的发病率为1.2%~10.7%。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出现VPCs,也更为频发,而且VPCs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心功能情况存在密切相关性[7]。也有研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大于75岁人群中,室性早搏发病率高达69%[8]。

对于室性早搏的预后评估,由于受到有无结构性心脏病、年龄等因素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9]。以往观点认为,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室性早搏预后往往相对良好[10]。最新的一项Meta研究发现,随访期内,室性早搏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源性猝死或缺血性心脏病的增加率都呈增加趋势[11]。另一方面,虽然某些室性早搏患者本身并无结构性心脏病,但随着病程的延长,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和损害心脏功能,最终引起心肌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12]。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频繁的PVCs可能会使原有心脏疾病病情加重恶化,但PVCs目前并非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因子。

NO及ET是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NO可以舒张血管,其作为主要的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能有效阻止L型钙通道的钙离子内流,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ET主要能收缩血管,作为ET的主要亚型, ET-1收缩血管作用强,能够直接引起心律失常发生。NO 和ET-1处于动态平衡,能够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功能,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则会出现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并诱发心律失常[13]。

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早搏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钠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和慢钙通道阻滞剂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有负性传导、负性肌力等药效,可引起患者出现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引起心律失常,长期服药还容易产生一定耐药性[14]。中药为天然药材,治疗心律失常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降低早搏次数及改善临床表现方面效果明显,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配合中药还可一定程度减少某些西药使用剂量,使患者最终受益[15]。如何保证疗效,并减少副反应,对VPBs 患者有重要意义。自拟宁心定悸方主要由益气养阴之炙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等配以养心安神之甘松、琥珀、龙牡、酸枣仁等组合而成,诸药相合,气阴双补, 通补兼施,相辅相成,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定悸之功效[1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拟宁心定悸方能够显著控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减少室性早搏个数、改善患者主观症状;两组在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表明服用自拟宁心定悸方安全性高,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血清检测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及ET-1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宁心定悸方能够显著改善室性早搏患者血清NO及ET-1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室性早搏的机制之一。自拟宁心定悸方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控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减少室性早搏个数、改善患者主观症状,调节室性早搏患者血清NO及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作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室早个数心电图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