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03-28 09:10林永丽孙亚飞
陕西中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海风团斯汀

林永丽,孙亚飞,杨 灿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驻马店 463000)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由于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或血管性水肿等为特征的局限性水肿[1-2]。有研究证实,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自体血清注射可有效缓解荨麻疹的症状及体征[3]。我们对78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自血穴位注射,并与78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全部156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21~57岁,平均(36.73±14.3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0.84±0.47)年,中医辨证分型:肝肾亏虚型23例,风寒袭表型13例,血虚风燥型11例,胃肠积热型7例,风热侵袭型24例。对照组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20~61岁,平均(34.51±13.8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0.90±0.51)年,中医辨证分型:肝肾亏虚型21例,风寒袭表型14例,血虚风燥型13例,胃肠积热型8例,风热侵袭型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依巴斯汀片、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每次服用依巴斯汀片( 国药准字H20040119)10 mg,1次/d;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国药准字H20055105)2 mg,1次/d。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选取足三里及血海穴(取穴标准:足三里、血海),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于贵要静脉抽血4 ml,迅速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每个穴位注射1 ml,每周1次。

2.3 疗程: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观察免疫炎性因子白三烯(LT)、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后,晨起空腹采患者静脉血5 ml,室温放置0.5 h后,15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量LT、IL-4、IFN-γ水平,ELISA试剂盒来自上海西唐科技有限公司。②记录两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疗效标准 痊愈:全身无瘙痒感觉,风团直径为0 cm,风团数量为0;显效:皮肤轻度瘙痒,风团直径<0.5 cm,风团数量1~6个;好转:皮肤中度瘙痒,但尚能忍受,风团直径0.5~2 cm,风团数量7~12个;无效:皮肤严重瘙痒且不能忍受者,风团直径>2 cm,风团数量多于12个;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 两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 两组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的常见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为主要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其发病机制复杂,通常临床只做对症治疗[4-6]。目前依巴斯汀与脾氨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依巴斯汀作为一种常用的组胺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同时还能够抑制粒细胞趋化,进而纠正患者体内Th1/Th2失调状态,降低机体血清IgE水平,减少细胞介质释放,使毛细血管疼痛性降低,达到抗变态反应作用[7-8]。脾氨肽是一种从动物脾脏中提取的含有肽类以及核苷酸的复合物,本药可增强非特异受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加单核细胞和含有免疫球蛋白复合体结合能力,促进淋巴因子和干扰素释放,进而强化T淋巴细胞的杀伤机制,最终达到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的目的[9-10]。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其中IL-4、LT作为多效细胞因子,当1型与2型T辅助细胞亚群水平失调时可引起IL-4过度分泌,进而可促进B细胞合成IgE,引起血清总IgE水平上升,引起机体内部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以及活性物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并加重荨麻疹的变态反应状态[11];此外IFN-γ作为特征性细胞因子,可对Th2细胞产生抑制作用,降低IL-4和IgE的合成释放,减轻患者的病情,故本次研究采用上述指标作为检测指标[12]。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属瘾疹范畴,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风邪侵袭等,肝肾不足、血气不和、血虚生风是常见病因,故以祛风和营作为治疗原则[13]。自血穴位注射是通过将抽取自身血液注射入相应穴位内,是结合药理学的药物作用和现代医学的注射治疗疗法[14]。穴位自血疗法不但通过针刺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发挥穴位的治疗作用;还可以使药物在穴位内长时间的存留,利用药物的缓慢释放来延续和增强穴位的治疗作用[15]。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自血疗法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降低机体的敏感性,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防病御邪的目的。由于该疗法采取自身血液,故临床安全性较高,极少出现毒副反应。本次研究取穴为血海及足三里: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活血养血、行气润燥、和营之效;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健脾胃,益气血之源的作用,常用以治疗慢性皮肤疾患。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血通畅可以息风,缓解荨麻疹的病情,故选用这两穴。临床研究发现,足三里穴自血注射后,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故作为治疗荨麻疹的常用穴。二穴合用,能息风和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观察结果表明,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缓解慢性荨麻疹的病理性炎症反应状况,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还可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血海风团斯汀
枪口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