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加减方熏洗对肛周瘙痒症患者外周血P物质的影响*

2019-03-28 09:10常为伟张双喜
陕西中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苦参熏洗肛周

常为伟,张双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一区(郑州 450000)

肛周瘙痒症(Perianal pruritus,PA)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肛门或者肛周反复瘙痒、皮肤红疹、增厚、色素沉着甚至分泌物流出、伴或不伴局部疼痛的局限性神经功能异常的顽固性皮肤病,该病症状反复发作,呈阵发性,其瘙痒程度不一,可蔓延至阴囊、会阴、臀侧,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严重影响[1]通常以继发性病因所致瘙痒多见[2]。苦参汤加减方为祛风止痒经典方,其熏洗功效对风邪所致肛周瘙痒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采用苦参汤加减方熏洗疗法,以90例因各种病因所致肛周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90例肛周瘙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30~70岁,平均( 45.2±5.8 ) 岁。将这9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6.1±6.4)岁,病程(5.4±4.2)年,其中混合痔II期16例,混合痔III期12例,肛瘘7例,肛裂5例,直肠脱垂4例;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9.4±6.4)岁,病程(5.4±4.4)年,其中混合痔II 19例,混合痔III期13例,肛瘘5例,肛裂3例,直肠脱垂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分布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批准。

诊断标准[4]:参照《中医肛肠病学》关于肛周瘙痒的诊断标准。①发病部位为肛门周围的皮肤,临床表现为瘙痒;②肛周皮肤有湿疹样渍(灰白色或淡白色)、肛门皱襞、皲裂、辐射状肥厚,或有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③特发性肛周瘙痒无原发性皮疹,在饮食不当或精神心理因素之下可发作加重。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予中药熏洗坐浴。熏洗前,充分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表明目的、意义和过程,开始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需保证熏洗环境适宜。对照组为普通中药熏洗,观察组熏洗采用苦参汤加减方,药物配方组成如下:苦参、地肤子、龙胆草、苍术、黄柏、蛇床子各18 g,荆芥20 g,白鲜皮、防风各15 g。瘙痒严重至无可耐受者,可加入活血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等)。经煎药机制作成500 ml/袋,将制成的中药液倒入专用熏蒸坐浴椅(由江苏蓝天医药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DKABS-A-8Y型),1袋/次,电脑控制维持温度于38℃,先雾化熏蒸,后冲洗治疗。总体熏洗时间20 min,2次/d,熏洗1个疗程为5 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3.1 瘙痒指标检测(P物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SP2的含量。嘱患者空腹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10 ml,待其在室温凝固35 min之后,以3500 r/min速度高速离心20 min,取上清液保存在-70℃冰箱中,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北京医药科技研究所和南京生物技术中心提供的试剂盒)测定血浆中SP的含量,具体操作由专业研究人员严格按照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

3.2 瘙痒等级评估[4]: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瘙痒等级,主要根据瘙痒程度、频率进行评估。具体如下:①瘙痒程度:VAS评分0分为无痒;评分1~3分为轻痒;4~6分中痒;7~10分为重痒;②瘙痒频率:无瘙痒为0分;偶尔有感觉瘙痒,但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1分;常常感到瘙痒,持续时长为半小时到两小时是2分;持续感到瘙痒并超过两小时为3分;③肛周瘙痒总积分为皮肤瘙痒程度与频率2个内容的各自评分总和所得;④总和分数小于3分:轻度瘙痒;4~6分为中度瘙痒;超过7分为重度瘙痒。

3.3 疗效评价标准: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颁布的评定标准而判定[5],观察中药熏洗后的肛周瘙痒程度和频率,以及皮肤愈合情况,具体标准如下。临床痊愈:瘙痒症状消失,肛周皮肤完全正常;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局部无感染,创面无渗液、无渗血;有效:瘙痒症状与皮损情况较治疗前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继发性皮损不消退或退而复现,治疗期间病情加重。

结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两组治疗前后SP含量的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S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说明苦参汤加减方可减少患者外周血P物质含量。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指数积分比较 治疗前的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指数积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指数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指数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对肛周瘙痒有明确定义,但普遍认为肛周瘙痒症属于“诸痒”、“痒风”范畴,即患者多由外感风、湿、热、毒之邪所致,湿热内生存留于营卫而往下走至肛门,气血湿邪,而后表现为瘙痒[6]。故治病之根本即为祛风止痒。中药苦参对湿热、疹、疮、痒以及阴部肿疹效果显著,不仅清热解湿,且祛风止痒,是治疗皮肤(尤其是肛周皮肤)疾患的主要中药[7]。其功效及药用早在几百年前的著名中医药古籍中均有记录,并且至今沿用、广受认可。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苦参碱可抑制真菌、抗过敏。因此,本研究探讨苦参汤加减方熏洗对肛周瘙痒的疗效。

苦参汤加减方是专门针对肛门瘙痒的经典方,该方组成是由苦参、地肤子、龙胆草、苍术、黄柏、蛇床子、白鲜皮、荆芥、防风等组成。苦参祛湿热、淡疹疮、清热解湿;龙胆草针对下焦湿热、缓解阴肿痒的效果十分显著,其性苦寒,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及肝胆湿热;苍术、白鲜皮、黄柏分别主祛风清热燥湿、泻火清热燥湿;蛇床子主祛风散寒燥湿、杀虫止痒,是目前临床上上皮肤疾患的常用方,对阴部湿疹效果显著[8];荆芥、防风可祛风邪解表湿,清热燥湿、抗菌,且后者有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吸收,风疹瘙痒,防风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对多种皮肤疾患均有效果,主要针对风邪所致的肛周瘙痒,是祛风药之首[9]。

此外,现代医学认为,肛周血管及神经尤其丰富,其瘙痒的感觉感受器正好位于皮肤的表皮、真皮的浅层的游离神经末梢,同时容易在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素刺激后,比如在组织损伤后可产生许多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能释放炎症介质,最主要的就是P物质等,作为化学感受性刺激传入直接刺激神经[10],同时使A3和C纤维感受器感知外周变化导致局部组胺激肽和蛋白酶等化学介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冲动,产生瘙痒[11]。血浆中SP作为极其重要的瘙痒介质,故若为瘙痒的肛周,其皮中血浆SP含量极高。目前有研究认为[12],苦参汤加减方可长时间作用于皮表真皮或表皮层的神经末梢皮肤丛,阻断痒感传输通道,通过上述途径缓解瘙痒。

此外,采用熏洗坐浴的用药方式可使病患局部体表毛细血管网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进而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大量中药离子,以离子特性渗透皮肤进入体内,同时由于皮肤久浸于温热药气中,能使角质层软化或膨胀,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也可通过毛囊或汗腺管被吸收到体内,更会直接附着在皮肤上发挥作用,数管齐下,使药物成分发挥最大效能。

本研究对收住我院的90例肛肠疾病患者肛周瘙痒的治疗中发现,苦参汤加减方熏洗不仅能明显提高疗效,明显缓解瘙痒症状,且操作简便,价格适中,广受患者接受。本研究发现,苦参汤加减方熏洗治疗后的观察组,其血浆中P物质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因此我们推测,该方对肛周瘙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P物质水平有关。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纳入的标本人数不够多,治疗时间长度不足以具有足够代表性,本研究仅仅是单中心研究,以及治疗之后并没有相应的随访和调查等,我们争取在之后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中可以扬长避短并加以改善。综上所述,苦参汤加减方熏洗在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患者外周血P物质含量有关,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高。

猜你喜欢
苦参熏洗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大剂苦参治不寐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当归苦参丸治疗痤疮的疗效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