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途径探析
——以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和团属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2019-03-28 10:34邵东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思想

邵东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和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深度得到了显著拓展。与此同时,新媒体主导的“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依托新媒体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微教育”,从而不断创建教育模式、扩充信息资源、拓宽覆盖范围、拉近教育距离、提高育人效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

一、秦皇岛市高校学生网络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

2018年9月—12月,调查小组对秦皇岛市三所本科高校和三所专科高校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8 份。受访学生女生53%,男生47%。其中大一学生240 人,大二学生218 人,大三学生165 人,大四学生155 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平台”、“腾讯QQ”、“新浪微博”是当前大学生使用排名前三的新媒体软件,在使用用途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查看接收消息,排名第二是关注好友实时动态,排名第三是浏览关注公众号消息,其余依次有休闲娱乐、关注新闻和生活缴费等。调查大学生了解资讯消息的主要途径,依次为微信平台(主要包括朋友圈消息转发和关注的公众号信息)、微博头条、各大新闻媒体网站、今日头条和其他。在新媒体平台使用时间上,每日1-2 小时占48%,2-3 小时的占27%,每日3 小时以上的占13%,每日不足一小时的占12%。

在对“微信公众号”关注的专项调查中,大学生关注的公众微信号达50 个以上的有26%,30—50 个的有53%,10—30 个的有18%,10 个以下的有3%,主要为时事政治类、学习考试类、学校内部公众号、其他相关学校公众号、旅游美食类以及商家公众号,此外大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关注其他种类的公众号。调查中,89%的学生关注了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64%的学生关注了团属微信公众号。

(二)大学生受新媒体平台影响情况

在调查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中,58%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身具有积极影响,不仅方便与他人沟通,又能获取大量信息、开拓眼界;33%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交流沟通便利和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如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使用或者理智分辨获取信息将产生消极影响;9%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给自己带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还降低了自身的交际能力。

在调查大学生是具有新媒体信息内容接受情况中,15%的大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新媒体平台资讯表示信任,并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62%同学表示基本信任,但会加入自己的理性思考;23%同学表示只是随便看看,对于信息真假对错不做过多考虑。

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以迅猛的方式融进到大学生中,已经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并且成为了大学生获取咨询的主要渠道。对于新媒体的使用,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理性使用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二、秦皇岛市高校团属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微教育”数据统计

调查小组对秦皇岛市五所高校(以下简称A、B、C、D、E、)团属新媒体2018年公众微信号运营情况以及对开展思想政治“微教育”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根据调查显示,秦皇岛市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涉及领域主要有“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同时宣传大学风景、文化、人物、事件也是这些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其主要运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秦市高校团属微信公众号注重开展网络新媒体思想引领教育工作,其中思想引领文章所占全年推送文章比例达19.5%,但对比思想引领类文章阅读量和全年文章平均阅读量对比来看,阅读人次下降40.8%,显示出思想引领类文章并为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其中,仅有C 高校的思想引领类文章阅读数量和全年阅读数量相差不大。根据调查显示,C 高校团委在2018年微信公众平台创造性开展“好声音讲好故事”栏目,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两本书籍的音频资料,并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受到了大学生的关注和欢迎,其阅读量也相对可观。

三、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路径和模式

(一)培育新媒体思政教育网宣精英化队伍

为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工作,高校要充分挖掘学院师生中品学兼优、热爱宣传事业、具备新媒体基础技术的先进骨干力量,组建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新媒体思政教育网宣精英队伍。这支队伍要从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优化、提升入手,丰富传播素材、内容和形式,让思政教育以“接地气”“平民化”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与此同时,网宣队伍成员应多参加一些大数据、新媒体、融媒体舆情发布会和相关的技能培训,提升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高校的思政“微教育”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 二)倡导新媒体多元化的思政“微教育”

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微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抛开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微内容”要切记文字上的长篇大论,要注重品种多样性,决不能将新媒将思想政治“微教育”由原来传统的“说教”形式演变为另外一种网络“说教”形式。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合理引入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把诸多符号如数字、图片、声音、代码、颜色、动作等元素相互叠加,引入到文章设计之中,从而提升信息传播的质量,使页面设计、视觉感受等符合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需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微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单向性,更多是单一向的灌输,很难实现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微教育”一定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代际鸿沟和立场差别,信息发布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信息的引导者。要通过平台发布内容的合理设计,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速效缩小人际沟通中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自由、更自信地表达政治立场、热点时事的看法。如,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开展“时政论坛”,通过建立青年学生为主题的网络辩论场,选择上契合时代主旋律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对热点事件和话题的讨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相联系,还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