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领导形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19-03-29 07:32
关键词:领导者公众领导

吴 磊

(阜阳师范学院 校办公室,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媒体时代。“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98.3%。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直播、网络购物、网络支付、在线政务服务等用户规模不同程度地增加,且使用比例均超过50%。”[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生活[2]。领导形象在新媒体时代下不再遥远、不再抽象、不再神秘,日益变得丰富、立体、具体,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地进入公众视野,都可能成为热点、焦点或公共事件。

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评价,领导形象具有代表性、系统性、公共性、可塑性等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在享有物质生活相对丰裕的同时,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也渐次增强。公众对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期待越来越大、监督也越来越严。“注意你的形象”,已成为领导者形象塑造的警示语。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领导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良好的领导形象的重要性,时刻注重领导形象塑造,切实提升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领导形象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透明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征,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全方位传播和提升领导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是新媒体时代下领导形象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数字网络和数字化将整个世界紧密地连结在一起,通过卫星、光缆、服务器、电脑、手机,借助于文字、符号、声音、图像、视频等,全世界都密切地联系起来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信息交换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信息资源,为领导形象的宣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加深了公众对领导的全面认知。

二是新媒体时代下领导形象的展现更加全面。处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公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现状和领导能力。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掩盖真相的做法显得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新媒体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为广大民众参政议政提供平台,让民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和评价领导者。

当然,领导形象在享有新媒体传播便捷和多元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是新媒体时代下对领导形象的评价更加复杂。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网络资源相对容易。网络信息本就纷繁复杂、真假难辨,那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在被广泛传播后,极易歪曲事实、误导民众,有损领导形象,使得领导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易碎品”。更有甚者,领导者不经意间的言语、行为被网友传播后,公众就有可能这样解读或那样解读,使得经媒体传播的形象与事实大相径庭。加之社会变革带来的矛盾,使得一些仇富、仇官、仇社会的人带着有色眼镜审视领导者,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以及舆论的引导下,使得领导者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容易对领导形象进行片面化解读。

二是部分领导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和应对新媒体能力不强。部分领导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意识到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对新媒体认识不够深刻,还局限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在面对新媒体时,本领不强、方法不多,行动迟缓,应对不够及时。一些领导缺乏媒介素养,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新媒体,甚至被无辜牵扯进去。

《人民论坛》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面对庞杂喧嚣的互联网世界,也有一些政府官员出现了“水土不服”和“本领恐慌”,对新媒体抱有装聋作哑的“鸵鸟”心态、隔岸观火的“路人”心态、妄自尊大的“家长”心态[3]。突出表现为领导面对媒体时的“三不知”,即不知是敌是友、不知是爱是恨、不知是说是瞒。不知是敌是友,说是朋友,因为领导者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行政务、实施管理活动,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又感到不负责任、胡编乱造的报道、评论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不知是爱是恨,由于新媒体日益渗透到领导者的日常生活中,原本不为人知或影响较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则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毫不起眼的论坛帖子,在不断传播之后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蝴蝶效应。部分领导者又怕被曝光,带来负面影响。不知是说是瞒,“黑砖窑”事件、福建“PX 事件”等,充分说明了新媒体时代下,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任何拒绝、瞒报和反对都是不明智的,说与不说、说多说少又是个考验领导智慧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领导形象提升的着力点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和资讯正在以海的容量、光的速度向人们传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言论的缔造者和信息的发布者,而这些信息一瞬间就可以传播到各个角落。领导的负面新闻一旦上网,公众关注度会更高,极易肆意传播,给政府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应对、妥善处理,有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怨愤。所以,在新媒体时代,领导者只有提高站位,修身养性,严于律己,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注重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塑造,使自己的形象与言行符合媒介形象的要求、符合公众的期待,才能得到公众的信赖。

(一)做到心中有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一个时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领导,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而走向群众对立面的领导必然会遭到群众唾弃、时代抛弃。2009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因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违规建别墅问题,采访主管信访工作的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时,这位副局长竟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遭致网友热议,一时间“替谁说话”成为网络热词[4]。2019年1月,河南项城市秣陵镇党委书记张德志酒后在办公室打骂来反映情况的群众,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5]。以上两例事件说明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比较明显,没有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王安石在《节度使加宣徽使制》中说:“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责不可以不厚。”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注重自我塑造,树牢强烈的形象意识

形象,是个人的外表样子,更是一个人举止、气质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毫无疑问,良好的形象是一个人的“生动名片”。领导形象不仅是领导执政能力的体现,更是政府公信力的载体。与公众期待一致的领导形象,对落实政策、培育社会风气、振奋人心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领导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体,增强形象意识,在媒体面前展现一个良好的领导形象。

(三)学会理性面对,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典型的媒体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众传播的时代”,许多人把媒体视为“社会的中心力量”“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把握大势,才能运筹帷幄、提升形象、推动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对媒体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培育媒体素养,在认识媒体、熟悉媒体、善用媒体上下功夫。

一要客观认识媒体。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须臾离不开媒体。媒体是一种强大力量,领导者必须理性面对,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将“要我传播”变为“我要传播”,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的主流声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二要全面熟悉媒体。新媒体已成为领导者和公众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领导者要加强学习,“上山问樵,下水问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规律,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全面了解媒体的特点、类别、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研究各类媒体的受众对象及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关系,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作为交流对象,对媒体信息进行解剖式的解读,以帮助自己提升领导形象。

三要正确运用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在“全民皆记者”的新媒体时代,领导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监督。要以开放的心态欣然接受,知晓“流言始于封锁、谣言止于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时,积极联系媒体,公布第一手消息,最先发声,引导舆论,以免谣言四起,保持舆论平稳有序。存在错误行为时,正视媒体的批评,诚恳道歉,努力挽回,请求媒体及广大公众的谅解,塑造知错就改的领导形象。

(四)突出内外兼备,提升外在表现能力和内在修养水平

领导形象是个内外统一的整体,既要慧中也要秀外。内在形象是灵魂,外在形象是载体。领导的内在形象是其观念价值、学识修养、人文情怀、能力水平等内在素养的映射。外在形象是领导给公众留下的外在表象,通常通过外貌衣着、肢体语言、谈吐举止、面部表情等表现出来。新媒体时代,领导者要成为公众期待的喜爱的领导形象,必须在品行道德、知识底蕴、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主观世界的改造上花大力气。同时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穿着得体,不炫耀、不张扬,与其职位一致,与其身份相符,时刻通过外在形象彰显自己的领导气质,满足公众的形象期待,成为一个敬民亲民爱民的好领导。

猜你喜欢
领导者公众领导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