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学生资助工作创新

2019-03-29 12:02宋文军孔朋许海龙李灏萱张曲遥廉琼
商情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工作创新

宋文军 孔朋 许海龙 李灏萱 张曲遥 廉琼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中对贫困生的“精准资助”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国家每年为贫困生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社会各界也纷纷对贫困生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想要脱贫攻坚,并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贫困生的认定和高校资助育有工作都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资助 精准资助 工作创新

为了使资助能精确到每一名学生,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本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使资助工作与学生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套“同心圆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以精准识别为内层圆,精准资助为中层圆,精准管理为外层圆形成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同心圆。同心圆模型下的精准资助体系,能切实做到每个方面精准,每个环节精准,对每个学生精准。

一、精确识别困难对象

同心圆学生资助工作中采用贫困生认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外圆到内圆,逐渐缩小范围,做到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

1.定性考察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了解贫困生的消费水平及电子设备拥有情况、周围学生的反馈信息,或从家庭地域、家庭成员的受教育、健康、收入等方面以及家庭遭遇突发事故情况等多个维度综合认定指标,合理设定指标权重,划分困难等级,得出贫困指数,并做定量分析,以此相结合认定贫困情况。

2.初步评议与动态调整目结合,保证资助工作长期有效。新生入学后即可申请贫困生资格,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后即可获得初步认定的贫困生资格和贫困等级。此后学院每隔半年根据定性考察与定量分析进行一次贫困生调整,保证将资助工作精确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精准资助困难对象

“有困难,先贷款,还困难、申勤助”,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贫困生为内圆,切身考虑贫困生的实际感受,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渐向外圆延伸,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资助氛围。

1.关注贫困生心理动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贫困生适应现实、健康发展和成才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要求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本院以贫困学生本人为圆心,周围同学为内心圆,对其进行友好帮助,减少内心的自卑和敏感;辅导员、班主任为外心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又能为贫困学生增加经济收入,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学校要更多的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另外还要积极倡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社会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科技助学活动。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勤工助学的管理,发放考勤表,由岗位负责人考勤并评价工作,每月月底制作勤工俭学考核表,上报学校。

3.宣传与监管并行,实现资助项目精准落实。

把握入学、求职、毕业等关键时间节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快捷、高效、覆盖面广的优势,把政策宣传与资助成效宣传相结合,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政策讲全、讲活、讲透。以“青春故事分享会”为题,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述个人成长故事,设立学生奖助热点观察报告会;组建由学专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团,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对象,有针对h生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活动,分类指导,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三、精细管理

贯彻“资助育人”理念,用發展的视角策划组织了系列资助育人活动,不仅增强了在校受助生“自强、感恩、反哺”意识,更传承着他们真诚的感恩,以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1.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搭建精准资助特色管理平台。

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组织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校十佳“自强之星”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2.建立贫困生档案,引入党员联系贫困生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贫困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以“温暖电气”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为主导,开展“学长微帮扶大学生朋辈教育”活动:选拔培养一批“学长”进行培训和长期跟踪督导,通过他们长期帮扶新生班级、毕业班级和“三困”学生,辅导员通过进行培训、开展主题活动、检查帮扶记录、召开帮扶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加强日常帮扶工作的管理。学生党员每月至少一次负责联系生活困难的学生,通过谈话、座谈会等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从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贫困生不断进步。

3.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社会援助是资助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贫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寻求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解决好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1)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合作,除产、学、研紧密结合外,还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说服企业与贫困生签订资助和就业意向协议书。三方可协商约定:企业单位需承担资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的义务;高校需对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教育义务;学生则要履行毕业后到该企业一定年限的服务工作。这样在解决了企业招聘人才难的问题时,贫困生在校期间学费和生活费以及高校办学的运行成本都得到了解决。

(2)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加社会阅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同心圆资助模式效果

以精确识别,精准资助,精细管理为目标,以“同心圆”发散模式从如何创新工作方式、优化绩效考评,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提升资助育人效果,更好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等方面出发,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形成“解困一育人一成才一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工作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新时期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