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教学引领小学生成长

2019-03-31 09:26王玲玲
求知导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语文教学小学生

摘 要:对于完整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如果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进而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让有效教学促进小学生成长,这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及时总结。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02-02

引 言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如果仅仅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和无趣,压抑学生的天性。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具体介绍。

一、兴趣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借助一些实物、故事、语言或者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新颖的学习情境,使得语文课堂更貼近学生的生活,这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语文知识的陌生感,引领他们走进语文世界。课堂上,以不同形式的读为主线,采用分组读、分男女生读、拍手读等,让学生体会语文中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想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置具有阶梯性的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贴合实际生活,环环相扣,既精简又能够形式多样。教具精美,板书简洁美观,视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之,阅读教学中运用兴趣这一因素,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专注度,为接下来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进而培育他们观察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可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科普动画,让学生走进动物世界,了解有关蟋蟀的一些情况。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学生不仅可以听到蟋蟀的声音,还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平时,学生并不重视这种动物,但是在镜头下,这些神奇的动物一下子就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奇妙昆虫世界的大门。这样活泼生动的课堂,契合学生的生理偏好,在教师的新课导引之后,学生更是对这一动物产生了较高的了解欲望。这样特定的教学情境,可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题学习。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可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搜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在导入环节,可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而读书?”讲完之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个问题,形成对比,让他们深刻体会课文内容。还可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之后,教师以“中华不振”为切入点,通过“耳闻—目睹—立志”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教学活动,构思巧妙,条理清晰。学生从人文主题角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个人朗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竞赛朗读等,体会周恩来的爱国情怀。

二、课堂互动,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学习内容是广泛、深入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应该是多元、丰富的。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理解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入课堂互动,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为主体,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趣、实、新、活、复”等导入法,图文结合,影音结合,共话激趣;利用诵读、重点词句的赏析,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即两人小组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师生合作,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互相促进、全员对话。课后,教师进行课外延伸,设计小练笔环节,让学生抒写所见所闻[1]。

例如,教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完成新课导入后,学生开始了课文的学习。教师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段,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阅读完第二自然段之后,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教师可请学生围绕“作者观察蟋蟀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讨论中,学生找到了答案:蟋蟀和其他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有的学生对“随遇而安”这个词不太懂,有的学生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进行了解释。更有的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多方面分析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表现,如蟋蟀很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完成选址之后,还要自己挖掘,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在热闹的讨论之中,学生通过对比、交流,自然明白为什么作者把蟋蟀居住的地方叫作住宅,而不是洞穴,其中隐藏了蟋蟀的很多劳动成果。又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微课课件展示中,教师根据课时将相关背景资料酌情删减,以免学生分心。在课堂教学第二部分体会“中华不振”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重点朗读一些句子:“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反而训斥她。”并让学生想象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亲人”可能是谁?以此深刻感悟“中华不振”。

三、游戏教学,诱发学生的丰富体验

学生天生喜欢玩游戏,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引入游戏,无疑会一改单一的朗诵、阅读、抄写、背诵的语文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化教学要从“序”到“趣”,最后到“效”,教师要有趣且充满“带入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游戏情境,引导学生穿行在整合学习和游戏的学习过程。学生自愿增进并获得知识的体验,自主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让他们在游戏中实现成长,开发思维,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例如,四年级“小小动物园”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动物园”为背景,请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制作动物的形象卡和资料卡,在课堂上开展“动物总动员”的小游戏,学生轮流介绍“自己”。这样有趣的活动一定会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让他们在互相介绍中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再如,课堂教学期间,还可开展角色扮演,针对课文中一些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文章,请学生改编成情景剧,自编、自导、自演。适合语文课堂的游戏还有成语接龙、古诗连连、一起猜谜语等,借助游戏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词语、古诗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可见,游戏的引入调整了教学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结 语

总之,在新时期,教师要想构建有效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立足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偏好,结合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引领学生在活跃、愉悦的课堂中激发思维,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收获幸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姚礼星.基于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9(10):150.

张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18(27):121-122.

作者简介:王玲玲(1982.12—),女,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语文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