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9-04-01 02:26李雷刚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

李雷刚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在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培养能力方面,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自知获得知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以“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化学教学案”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本文从化学教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策略三个方面作以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案 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

以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化学教学案,让学生由“要学”逐渐转变为“学会”,再到“会学”,努力把“化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案”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自主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支点。

一、化学教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内涵

1.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做学生的导师、支撑者和推动者。只有关注自主学习,才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关注点由控制学生的行为转移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学的焦点由自己的讲授转移到学生的自学,努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在化学教学案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后时间的主宰者,赋予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的潜能。

二、化学教学案中自主学习的特征

1.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构建“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能积极主动地选择和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积极的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化学“自主学习”的灵魂。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转化过程,教师先“教”需要教的,学生再利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自己学习,从而达到“不需要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策略,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进而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

3.自主学习的创新性

通过“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能生活的人才。”可见,化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利用理論和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化学教学案中自主学习的策略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前提

自主学习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化学教科书或教参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的内涵,分析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1.1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做课前阅读——预习。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善于指导,要有目的地布置预习的内容,恰当地指导预习的方法,合理地安排预习的时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1.2课堂阅读,重在学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也是师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3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在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方面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较好地反映了中考的要求和学科特点,是学习之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课后重视阅读吃透教材。如2017年苏州市中考第16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本题是依据教材内容的原创题,根据考纲试卷区分度的要求进行了适当改编,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均一性、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和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可以再溶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因此,课后的学习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

2.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1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老师相当于“导演”,

是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必要时给予指导,学生是“演员”,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全面拓展与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沪教版教材(下册)P46页,“NaOH溶液和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无现象,难道他们不发生反应?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化学实验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存在,为此,学生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一:

为了做到实验的科学严谨,经讨论设计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中,两位同学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U型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

方案二: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实验方案,采取不同的创新实验设计,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发散,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创新的学科核心素养。

2.2激发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去自主学习。

如沪教版第117页“联想与启示”中,为验证氢气的密度和可燃性,指导学生探讨交流、动手实验。这种“教是为了不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同伴互助、合作交流下,讨论以下方案:(1)吹肥皂泡的实验来验证氢气密度,(2)用木条去点燃吹起的肥皂泡(氢气),验证氢气可燃性。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在点燃吹起的肥皂泡时,发现木条突然熄灭,这时小组内学生又再次进行互动探讨出新的方案,事先把小木条在植物油中浸泡一段时间。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科学设计教学案,提高课堂效率——核心

在叶圣陶教育思想下实施教学案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案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先学,学生能够自主独立的去研究学习,获得知识,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学习目标,进行教学合一为载体的教学案,是激活学生自主學习的有效尝试。

3.1自主预习,学生互研

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案,学生通过课本自主进行解决预习。学生对课前预习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解和讨论互研。在预习中,根据研讨后的情况,整理课堂中需要讨论的问题。要求是: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疑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2学习研讨,助学点拨

在课堂探究问题上,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积极引导、点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中,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形成良性的互动与交流。

3.3知识反馈,优化补偿

当堂反馈的练习在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要分层次教学,设计出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两部分。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并及时对课堂效果进行调查,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3.4反思领悟,巩固落实

在设计教学案课后巩固习题时,要有梯度,引导学生要及时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反思领悟;通过提升题来完善学生新旧知识的训练,通过归纳总结环节使学生内化的知识网络成型,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在“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以化学教学案为平台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的能动性。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化学教学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6062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下的课堂构建
打造“教是为了不教”的生本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