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2019-04-01 09:17张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有效途径党建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地方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来助推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党建;基层治理;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但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也出现一些新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地方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来助推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一、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关键在于建好一个党组织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党支部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担,两委混合任职、整体功能合一的村庄的农村经济发展良好、社会治理能力较强、服务群众本领较大、村民满意度较高的;那些存在大量问题和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庄,都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委会治理能力不够,履行不了法定职责。在许多农村地区有这样一种说法,送钱送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支部在农村群众发展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带领农村群众发展的排头兵。要积极探索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功能整合的途径,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精简、统一、高效。要按照群众公认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都要积极参与村委会的选举,上级要真正掌握村情民意,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通过合理合法程序组织选举,选出来的党组织成员要顺民心、合民意,实现两委功能整合,奠定加强农村党建与强化农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村委会各项工作要接受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坚持群众至上,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二、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重点在于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我國农村有很多地方建立“乡贤理事会”,这是对农村基层社会实现稳定治理是一种积极有效探索。要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建设,组织和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在完善民主选举的基础上,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村民与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沟通渠道,积极接受民主监督。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促进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的发展。

三、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核心在于发挥人才的作用

坚持建强“三支队伍”,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业。第一支是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注重选拔了解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创业、促进创业中的引领作用。第二支是农村党员队伍。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打破对地域、单位、身份、资历等方面的限制,选拔党性强、作风好、本领大的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并投入到农村工作中来;加快对优秀青年农民的培养教育,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在高素质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其成为农村干部的后备力量。第三支是农村人才队伍。在服务农村日常管理的同时,把具有创新理念、眼界宽广的管理型人才更多地引向农村,帮助农村培育出当地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管理团队,为农村治理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通过建立专业的农民培育机制,产生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鼓励和引导有能力、有热情的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干事创业。

四、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本质在于实现依法治理

普法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开辟普法专栏,开辟“法律大院”、印制法治宣传书籍光盘、组织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理上,积极把法制教育与“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广泛宣传普及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树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逐步提高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总之,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关键在党,核心在党。坚持党建引领,才是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刘蓓.村级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权力监督路径[J].民主法治,2017(1):35-38.

[3] 卢志朋,陈新.乡贤理事会:乡村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以广东云浮、浙江德清为例的比较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98-104.

作者简介:张驰(1987- ),男,硕士,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有效途径党建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