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2019-04-01 09:23蔡晓兰
新教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晨会集体师生

蔡晓兰

集体晨会,顾名思义就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晨会。通过集体晨会这个窗口,师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动态,明白学校在每个时期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提倡的行为予以表彰鼓励,对反对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每位德育工作者能清楚自身的责任,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一个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而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晨会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必须要摒弃传统晨会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方法单调的低效模式,在思想上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在形式、内容、方法上推陈出新,多元融合,创建出趣味盎然、内容丰富、深受师生喜爱的新晨会。

一、晨会的形式要破“旧”立“新”

一直以来,集体晨会基本都采用一人说众人听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能节省时间,利于组织,但它最大的弊病在于: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如何才能破除这种低效又常规陈旧的形式,创建出独特、高效的新晨会呢?

1. 刷新晨会观念。集体晨会是学校直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晨会的主持者要充分认识集体晨会的意义和作用,切不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集体晨会慢慢就会堕化为批评会、说教会。长此以往,就会削弱集体晨会的育人效果,淡化集体晨会的严肃性,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参与晨会的教师,对于集体晨会一以贯之的长篇大论也会产生轻慢的态度,进而忽视集体晨会的作用,影响自身班级晨会的开展。要提升集体晨会的育人效果,创新集体晨会的形式,主持者首先要转变思想,树立“集体晨会也是一门德育课程”的观念,认真备课,做足功课,对每次集体晨会的目标都有清楚的认识,明确要把学生的思想引向哪里。

2. 更新组织方式。由于集体晨会是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集会,人数众多,组织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现场纪律比较难以控制,这就使得主持者惯常使用简单粗暴的组织方式——当众训斥。这种方式容易破坏师生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教育效果会显著降低。集体晨会作为育人的手段,要注意组织方式,多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自觉悦纳,快乐接受。开学初的第一次晨会,可专门进行快速保持安静的训练,可以采用“数数法”,师生一起从一数到五,或者采用“对诗法”,主持者说一句,大家对出下一句。选择诗句时,要注意选择耳熟能详的,最好是五言绝句型的。当大家注意力分散时,共同做一件事情,能很快将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重新聚拢起来。

3. 创新晨会仪式。仪式,指的是典礼的秩序形式。充满仪式感的集体晨会能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天与众不同,这一时刻神圣光荣,产生敬畏心和敬重感。仪式最好要相对固定,便于形成习惯。例如,固定每周一早晨举行集体晨会,规定每位同学必须穿统一的服装(没有校服的要求穿得干净整洁),佩戴干净的红领巾。晨会开始前,由主持者先带领大家整齐响亮地喊些简短、有力、有节奏感的口号,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等。喊口号的目的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士气。接着有条不紊地举行每一项活动:升旗仪式、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既要按部就班,又要不失活泼创新,让全体学生在充满仪式感的晨会中有所受益,有所启发。

二、晨会的内容要破“空”立“实”

集体晨会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德育活动,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立足校情,着眼发展,切不可脱离实际,追求华而不实的假大空,把集体晨会演变成形式主义。

1. 落实行为规范。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营造优良校风,必须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早将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破窗效应”。因此,集体晨会的教育主题应从在学生中发现的问题里选取。这样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源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切合学校存在的现象,真实可信。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更能引起师生的重视,易于学生自主教育,落实行动。

2. 扎实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具体细致地跟踪落实,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才能有所成就。这就需要集体晨会发挥导向功能,每周拟定一个小目标,提出一个小要求,让全体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小目标要易于落实,便于管理。例如,一进教室就读书做作业、进入校园要轻声慢步、遇到老师主动问好等。一周一个目标,多了不利于学生的专注养成。

3. 充实情感体验。要想在校园里营造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集体晨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集体晨会,每周树立一个好榜样,表扬一批好少年,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据调查统计,在全校同学面前被表扬时,80%的学生会感到更光荣,更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催生出更大的动力驱使他们更加努力。因此,集体晨会要有固定的表扬类评价内容,让学生对每周的集体晨会产生期待。

三、晨会的方法要破“简”立“活”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揭示了深刻的教育哲理:说教,是最低效的方法。要提高集体晨会的育人效果,应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可视、可听、可感的多样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媒体融合。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教师可及时用手机捕捉下富有教育意义的镜头,将这些素材制作成课件,在晨会上边播边讲,学生边听边看,效果自然更加显著。此外,一些优秀的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也可以成为晨会的教育内容。学生自行从这些视频中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也许比教师说的更加深刻。

2. 师生互动。集体晨会的主题教育,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演讲,教师代表或学生代表用演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觀点,以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集体晨会中,这种方式往往变成演讲者拿着稿子照本宣科,缺乏表现力,更无感染力。要提高集体晨会的教育效果,就要摒弃这种无病呻吟式的假演讲,实实在在地直面问题,表达心声。例如,可以采用师生联动的方式,让不同年段的学生代表、教师代表针对同一个问题,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背稿子,不说客套话,只说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大家多角度地听到不同的声音,以丰富道德认知,深化情感体验。

3. 微课助力。微课,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在集体晨会中运用微课,教育效果也能显著增强。微课融合了图像、动画、音乐等元素,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把他们带入预设的教育情境中,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集体晨会正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能带领学生在真善美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猜你喜欢
晨会集体师生
我为集体献一计
班主任反思的背景研究之“晨会有效性”探究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感人故事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