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
——记仙居县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19-04-03 06:56陈越
浙江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仙台仙居示范园

□本刊记者/陈越

“绿色+”“互联网+”“科技+”“旅游+”……一系列产业发展新引擎,已为农业向二三产延伸打通任督二脉。在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1+1+1>3的倍增效应正不断显现

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成为示范者的重要基因。创建一年多来,凭借丰富的业态、多元的机制,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融合”大文章越做越有底气。

数据显示,2018年底,示范园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928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50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130 万元,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800万元,涉农二三产业收入已超过农业收入。

“绿色+”“互联网+”“科技+”“旅游+”……一系列产业发展新引擎,已为农业向二三产延伸打通任督二脉。在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1+1+1>3的倍增效应正不断显现。

“绿色+”里的“有机”大文章

跳出传统农业的框框,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绿色+”为引领,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整套从种子培育、肥料生产、种植、养殖、加工、全程冷链物流直至终端专卖店的全自营产业链,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016年,海亮有机蔬菜成为G20杭州峰会特供蔬菜”,谈及这一殊荣,浙江台州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王晓华颇为感慨,“‘绿色+’为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我们通过大面积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整合起来,对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将标准化、有机化贯穿始终。在这种模式下‘诞生’的农产品,附加值更高了。”

据了解,园区先后引进花卉、水果、中药材品种1457个,打造了有机农产品品牌12个,实现产值2.4亿元。其中,海亮有机蔬菜、不老贝蓝莓、荣瑞祥铁皮石斛等产品均获得国家有机认证。

为了让农产品打上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标签,园区为此付出了不菲“代价”。走访中,一位正在除草的农户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只要花上几十块钱买些除草剂,就能大面积除草,但是,那样种出来的就不是有机农产品。自从开展了绿色化、有机化种植,基地每个季度都要花上8-10万元进行人工除草。成本是上去了,不过种出的东西确实不一样了,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像这样的“舍易取难”,并非个例。王晓华说,“在我们园区,许多农产品的待遇比人还好。以蝴蝶兰种植为例,它们喝的是营养液,每天24小时享受空调待遇。”

在有机化、标准化的诠释之下,一篇“绿色+”大文章正在仙居这片土地上铺将开来。

“互联网+”里的“品牌”大文章

步入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域公共品牌“神仙居”的形象元素遍布园区各个角落。在绿色农产品体验馆内,所有的农产品都在显眼位置贴上了“神仙居”品牌标识。

2017年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之初,园区负责人就意识到,要推广具有仙居特色有机农产品,打造一个具有标识意义的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势在必行。经过多方招引,同年10月,仙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作为仙居仙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驻点负责人,胡杰坦言,“公司的领导层都是仙居本地人,对仙居农产品有着深刻的感情。他们非常希望借助公司的互联网平台与渠道优势,将仙居农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球。”

打造县域公共品牌“神仙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拓展全渠道销售网络。在仙牛网络的运营下,“神仙居”旗下的各类农产品已成为各类电商平台的香饽饽。

“拓展全渠道销售网络,打开的不只是一个点,更是一个面。一方面,我们打造了一个自有电商平台——仙品牛选商城,来园区旅游观光的游客一旦在绿色农产品体验馆看中了我们的农产品,只要扫码下单,货物便可以快递形式寄送至当地,日后还可进行二次购买;另一方面,我们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各大电商渠道进行深入合作,通过有影响力的电商渠道铺设仙居农产品;同时,依托一批具有较大分销能力的社交电商,形成网络式传播。”

胡杰举例说,“比如,在鲜果销售方面,我们与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直播,一些水果每个月的销量可达到四五万斤左右。”

除了继续做强已有电商渠道,胡杰透露,接下来,他们将以仙居为起点,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农产品“社区无人售卖店”。通过与当地冷链企业合作,将农产品推向社区这一终端。“农产品直接投放到冷链柜,消费者扫码购买即可。同时,通过大数据反馈,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供货布局,精准投放农产品。”

以O2O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手段,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渠道覆盖的营销网络。2018年,园区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2700 余万元。据预测,今年这一数据有望翻番。

“科技+”里的“引智”大文章

农业“硅谷”,是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又一响亮标签。

在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照片墙上,布满了院士、教授、专家的身影。“目前,园区已引进福建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研院所,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同时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王晓华介绍,“聚焦育种育苗,园区已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十余个,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打造绿色化农业,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作为下派到仙居的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的周建华教授与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结缘已久。“一开始,只是被派到这里为当地育种育苗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后来,看条件合适,索性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打造一个为当地提供服务的农业技术平台。”

周建华创办的浙江圣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铁皮石斛领域的技术龙头企业,近年来,周建华在专注铁皮石斛种植的同时,开始进行白芨、泡桐等新品种的研发。为了让当地农户享受到“科技+”红利,园区与圣兰公司达成合作,采取“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复合新模式,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增加了农产品回购服务,为其免除了“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仙居县溪港乡农民沈西明说:“前年,在园区的帮助下,我开始从圣兰公司订购白芨种苗种植,前后种植了10 亩。他们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过来指导,帮我们解决各类难题。两年过去了,现在这些苗长势都很好,企业还承诺明年等苗长好了就来回购。一亩苗能赚5000元左右呢!”

“科技+”的东风,不仅让当地农民受益,更为园区的农产品技术升级带来了最前沿的资源。通过一年一度的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园区已与多家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相关联系与合作,不少还是行业内的高精尖研究机构。“在去年的绿色发展论坛上,我们又与一家院士工作站建立了合作意向,这个项目将在今年入驻园区”,王晓华饶有兴致地说。

“科技+”基因的厚植,不仅体现在高水平的农产品研发环节,更体现在数字化的农场管理体系上。进入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数字农场,随处可见智慧化元素。

“以灌溉为例,我们已经做到了定量、定时、‘余水不落地’。农作物喷灌采取从地下抽水的方式,喷灌后的余水,不会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储存在最底下的盒子里,再通过管道再度进入灌溉循环系统。”

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园区数字化农场里,已实现“源头可追溯、成本可核算、质量可控制”的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园区技术团队研发的智慧果园系统,则使苗木成活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人工投入较以往节省了一半以上,亩均产值增加2000元以上。

“旅游+”里的“增值”大文章

这里有全省品类最全的菊花园、台州规模最大的蝴蝶兰基地……1.26万亩的核心区内,四季花卉、四季鲜果集聚于此,为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来农旅融合新动力。

坐上观光电瓶车,穿越四季花海,采摘四季鲜果,成为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年中不变的亮眼主题。以“旅游+”为依托,园区开展了“牡丹花节”“茶花节”“蓝莓采摘节”“樱桃采摘节”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农事节庆活动,以“田园景区化”搞活“田园经济”,带动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二三产业,为农业向二三产延伸找到了一个新出口,增值效应不断显现。以2018年为例,园区全年接待游客达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余万元。

依托仙台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辐射周边村庄农户,仙居的“旅游+”之路也被带“活”带“热”。每年6月,全国各地数以百万的游客纷纷走进杨梅观光基地上山采摘杨梅,体验原生态的休闲模式,“六月红”主题杨梅节真正成为红了农民腰包的富民产业。据统计,2018年杨梅节期间,全县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97.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3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门票收入达3989.7 万元,同比增长27.7%。

过去的空心村,也因此收获“旅游+”红利。为了做实农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园区专门成立了旅游公司,并鼓励周边村庄村民入股,同时将旅游线路扩展至周边村庄。王晓华介绍,“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的大幅改善,现在的农村环境已与过去大不相同。然而,许多村庄徒有美丽风景,却鲜有游客到访。为此,我们以核心区为引领,用小火车、观光列车等手段,将游客引向周边村庄,带动了整个仙居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周边东横街村的党支部书记许子兵说,“园区的小火车把游客带到了我们村里,有来住宿的,有来吃饭的。有了人流,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好卖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发愁了。”

以“旅游+”为核心,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新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助力乡村振兴,正在仙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得到生动诠释。

猜你喜欢
仙台仙居示范园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江铭鼎
三仙台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咏地理位置考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杨余龙
仙人居住的地方 浙江·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