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19-04-05 14:19杨娜娜杜岳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

杨娜娜 杜岳涛

摘 要:同辈群体是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也是影响其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

一、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一)同辈群体的涵义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亲密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脱离家庭开始独立地过集体生活,面临着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能够从群体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社会需要。

(二)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

同辈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相近,他们是自愿自发形成的组织关系,群体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使有领导者,也是经过内部协商,大家自愿接受“被领导”。同辈群体的成员兴趣和爱好接近,大家在群体内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活动,并平等的展示自我,没有强制和约束,个体心理认同感较高。

(2)开放性

同辈群体的形成一般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同辈群体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话题选择,说话方式等方面都不需要特定的限制和各种条条框框的局限。这种开放性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团体氛围,同时,同辈群体也不会严格限定要进入群体的成员身份,愿意加入的任何人都可以被吸纳进来。所以说,同辈群体有开放性的特征。

(3)互动性

同辈群体要有所发展,群体内部成员间,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要有一定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运转。同辈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依赖等关系,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他人交往。一方面,同辈群体可以把内部的信息和亚文化传递给社会,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取得社会的重视以及认可;另一方面,也把社会文化传递给群体成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大学生同辈群体推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个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同辈群体的交往促使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不断社会化。同辈群体的交往能促进大学生人生观及社会认知的发展,个体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他人的态度,认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感情,并且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同辈群体的不断交往和相互影响下,大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宽容、真诚的思想观念。同辈群体能够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阶段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不断交往及互相信任,使他们在群体内部可以针对有些问题自由提出个人见解,自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能够在心理上、感情上达到共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价值观念达成一致。大学生同辈群体正在不断地推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二)大学生同辈群体推进学生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大学生行为规范社会化,是指学生学习和接受日常生活的、政治的和角色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与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所担任的角色相匹配的过程。日常生活规范包括公众场所的规则、待人接物的礼仪等。大学生同辈群体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还体现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最大作用是它为学生提供了承担种种角色的机会。一方面,在学校,他们是一名学生,在家中,他们是一个孩子,在同辈群体交往中,他们有选择自主权,可以是群体领导,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下属。选择的自主权使得他们很早就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也为其走入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不同角色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实际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成人世界,包括他们的父母、长辈以及其他成人,另一個是学生世界,包括他们的同伴或者朋友等。要从学生世界走向成人世界,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年龄和经历不同,学生无法与成人世界顺利沟通,只能通过在同辈群体中寻找参考的标准,以便调整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不同角色的不断变化。

(三)大学生同辈群体推进学生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大学生生活技能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学会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劳动职业技能,使个人生活逐步具有社会性的过程。生活技能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生活能力,是一切社会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是大学在读期间必须要掌握好的生存本领。当代大学生多数都为独生子女,集体生活是从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很多生活技能无法从学校教育中获得,而同辈群体具有交流开放性、关系平等性等特点,群体成员会在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交流看到或者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获得社会经验,接收社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增长了生活技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因此,大学生同辈群体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生活技能的社会化,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同辈群体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同辈群体的本质,引导大学生通过积极的同辈交往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莉.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

[2] 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学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