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艺术
——浅谈徐冰艺术创作对我的启发

2019-04-08 02:51崔世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徐冰当代艺术艺术家

崔世伟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徐冰说:“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徐冰以惊人的速度持续不断的与当下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着艺术实践,其作品数量庞大、令人深省,并且涵盖多种多样的类型。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巨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始终用其高度敏感的目光在与时代在话。他从早期研究的文化、语言及传统知识体系开始,到在纽约后开始关注的跨文化与全球化议题,再到本世纪对于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新现象的探讨,他的创作思想是在多条不同线索上交叉进行着的。他一直努力寻找新的艺术方法以回应新问题;其创作概念严谨,媒介多样,艺术表达清晰明确,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徐冰的思想和创作让我自己在艺术理解、思想认知和艺术创作上有了巨大而深入的思考。“问题的艺术”是其给我最大的启发,“问题与艺术”由此开始。

一、问题是从对自身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性而来

徐冰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他所经历的时代复杂而多样,他曾在北京山区插过队,经历过改革开放,90年代初去美国……在同一时代艺术家中,他早期接触艺术启蒙,在艺术学院进修,他在国外接触前卫的当代艺术,并不断的找寻新的能够诉说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这就像是他的使命。他在大时代下的经历和感悟用最“新”的艺术方式表达出来,他的作品被这个时代承认并被赋予时代的某些属性,鲜活有力量,这无疑是时代赋予他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徐冰觉得他们这一代艺术家是幸运的。以徐冰的大型装置作品《凤凰》(2008-2013)为例,两只大凤凰各近100英尺长,总重20吨,这是他用从北京的建筑工地里购买和收集的材料通过焊接改造而成。它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和巨大的社会变革。21世纪伊始,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财富积累迅速增多,一座座高楼在中国主要城市拔地而起,这令人感到诧异。

二、问题是对自己创作的不断否定与肯定

以徐冰作品《天书》为例:他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花了四年时间创作出4000多个“伪汉字”。每一个伪汉字都是亲自刻制并用活字印出来,每道工序精准、严格、一丝不苟。正是对自己创作的不断否定与肯定,徐冰才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而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对自己的否定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否定,甚至老师对自己的否定,这都是时有发生,但如果自己想明白,思想成立、方法成立,就一定要努力坚持自己,因为好的艺术都是伴随着对自身的不断否定与肯定。

三、问题构成艺术家自己不断在建造的体系

徐冰在2018年个展“思想与方法”开幕式上谈到:“艺术家一辈子都在建造属于自己闭合的圆。”这次个展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作品,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就像镜子一样把他呈现出来,并且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形式的他,在这个空间里他发现原来他是这么一个人,做着这样的工作,对这种东西感兴趣。徐冰在北京山区插队务农的经历和思考的问题,经历改革开放与上美院思考的问题,移居美国与当代艺术碰撞思考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对当下切身实际问题的反思等等,由此诞生的《天书》、《地书》、《鬼打墙》、《A,B,C……》、《烟草计划》《何处惹尘埃》《凤凰》《蜻蜓之眼》等艺术作品,实际上是这么多年他的所有问题的串联,它是紧密相连且一环扣一环的,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在创作中也偶有所思,会觉得此刻的思考或行动正好符合了之前的想法,它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倾向和风格,并不是计划所得,而是一个命定。“只要你是真诚的,这些作品不管什么形式,或者大或者小,不管多早和近期,其实最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都在建造闭合的体系,过去的作品其实完全是对后来作品一种解释,”徐冰谈到。

四、结语

徐冰用其独特的目光发现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问题用作品表现出来,他那些极具前瞻性的艺术作品是在他高度社会化的精神内核中孕育出来的。问题与艺术的关系从他的作品思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以一个时刻对时代保持的高度敏感性态度对待生活,并通过对自己创作的不断否定与肯定,坚持探索下去,所有的问题都会通过合适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而这些艺术思想和作品也将构成自己的艺术体系。徐冰如此,我们亦能如此。

猜你喜欢
徐冰当代艺术艺术家
徐冰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又见徐冰:从《天书》到《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