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项目在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9-04-15 03:40李慧芬刘少壮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程化外科出院

吕 霞,李慧芬,刘 腾,刘少壮,胡三元,王 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2500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肥胖人口不断增加。研究显示[1-2],我国育龄妇女肥胖率高达25.4%,肥胖人数位居世界前列。肥胖可引起多种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性激素分泌失调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肥胖者的健康。近年出现了多种减肥方法,如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减肥药物、中医针灸等,但减重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不仅帮助患者持续减重,还可改善肥胖相关严重疾病,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3]。在我国,减重代谢外科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项医疗流程与指南尚在探索,住院期间患者管理模式各异,主要是因病施治,出院后随访方式仅限于电话随访,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缓慢,甚至复胖,因此现阶段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需建立全程化管理体系,帮助更多的肥胖症患者寻求专业的治疗与管理,降低肥胖损害,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4]。“一病一品”模式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其精髓在于针对某个病种,坚持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及随访过程中,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5-7]。本研究引入“一病一品”的理念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制定减重患者全程化管理流程,塑造高品质减重患者特色管理项目,实现全程、规范、专业的管理目标。针对减重手术患者的管理,我们围绕“一病一品”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了减重患者从院前管理、住院期间管理及出院后管理的全程化管理模式,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105例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施行“一病一品”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60)。观察组施行“一病一品”管理模式,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105例患者中男40例,女65例;14~65岁,平均(30.41±9.50)岁;体重 74~334 kg,平均(123.32±34.01)kg;身高 155~185 cm,平均(168.76±7.35)cm;体重指数 26.20~102.07 kg/m2,平均(42.80±10.56)kg/m2;腰臀比0.8~1.14,平均(0.96±0.07);合并二型糖尿病 30 例、高血压50例、高血脂45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资料均来自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例注册系统(Shandong Bariatric and Metabolic Surgery Registry,SDBMSR)。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一病一品”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患者门诊就医后待住院,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后恢复后出院,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我院于2018年1月成立减重手术患者“一病一品”专项管理小组,由减重专业医生、科室护士长负责此项目的管理,成立由胃肠外科、麻醉科、心理科、营养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心内科、生殖医学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减重与代谢外科协作组。“一病一品”专项管理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制定减重患者“一病一品”流程并实施,针对减重患者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1)住院前管理:“一病一品”专项管理小组提供多元化的减重患者知识获取途径,如组织减重与代谢外科协作组成员进行义诊,普及肥胖相关知识;开设腹腔镜减重与糖尿病外科网站;申请微信公众号,由减重专业团队成员专人管理,定期推送知识动态;通过媒体如报纸报道等形式进行科普教育;设计减重患者专用健康宣传手册,宣教内容体现“专病化”;开展免费门诊咨询,增加患者的主动就医率;公示减重专业医生联系方式,促进医患交流,帮助患者掌握减重相关知识。(2)住院期间管理:在胃肠外科下设减重与代谢亚专科,为减重患者入院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微信群,将患者的评估情况及时上传,线上沟通,必要时现场交流,进行围术期患者评估;制作围术期患者宣教手册;设置减重患者护理临床路径,规范减重患者检查项目,进行实时宣教;进行同伴教育。(3)出院后管理:拓展延续护理内涵,通过电话、微信及减重与代谢随访APP对患者进行监督、指导,并提醒患者按期复查;规范复查时间及复查项目;进行微信答疑;建立减重降糖俱乐部,定期进行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肥胖知识掌握率 采用自制问卷,该问卷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减重手术专家的基础上设计的,预实验检验其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1,内容效度为0.8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肥胖知识掌握率为调查问卷得分80分以上人数/调查的总人数×100%,于入院时进行调查。

1.3.2 住院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汉化版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疗系统评价量表进行调查,汉化版量表经过严格的翻译、修改及信效度的检验,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92,内容效度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汉化版与原量表的结构一致[8],于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1.3.3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此量表由赵秋利教授与其同事[9]共同研发,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内容效度为0.895,是由3个分量表38个条目构成,应用Likert 5级评分法,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返院复查时进行测量。

1.3.4 其他专科科研及创新成果评估 经过“一病一品”项目的实施,由此产生的相关成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观察组患者肥胖知识掌握率、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无形成果 《守卫圈》项目“建置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全程化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课题研究型专场三等奖,《重生圈》项目“降低出院减重患者自我管理不良率”荣获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申请3项减重相关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34 kg的“中国第一胖”的成功减重引起国民对体重管理的高度重视。

表1 两组患观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观察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n)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分)对照组 45 64.0 82.3 55.01±3.86观察组 60 82.7 97.0 87.32±9.38 P 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3.1 “一病一品”项目能提高肥胖患者肥胖知识掌握率 研究表明[10],肥胖人群中普遍存在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相关知识的获取与知晓均有待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病一品”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肥胖知识的掌握率。减重医护团队印发减重患者专用健康宣传手册,使肥胖患者掌握肥胖相关知识。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减重患者知识获取途径,如组建多学科社区义诊团队,开设腹腔镜减重与糖尿病外科网站,申请微信公众号,报纸报道等;建立患者微信群,搭建了医患、护患、患患之间的交流平台,增加了患者获取肥胖知识的机会,克服了以往宣教单一的弊端。开展免费门诊咨询,提高了患者的就医率。

3.2 “一病一品”项目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病一品”项目可提高减重患者满意度,与文献[11]结果一致。“一病一品”项目规范了减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诊疗流程,使得住院患者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如在胃肠外科下设立减重与糖尿病亚专业,为减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以降低患者就诊后等待住院的时间;制作减重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并发放,患者可随时查阅相关知识,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满足了患者需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3 “一病一品”项目能提高减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减重患者出院后由于依从性差、自我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常出现体重反弹,使手术失去意义,因此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电话、微信及APP提醒患者按期复查,减重团队在“一病一品”项目开展中有效发挥了监督作用,有助于患者出院后保证减重效果[12]。此外,通过招募两名减重志愿者进行同伴教育,并设立减重降糖俱乐部,让减重患者相互沟通成功经验,互相支持,帮助患者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及维持疗效,促使患者长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一病一品”项目在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满足了患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追求,有效打造了一套减重患者“专病专品”的全程化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肥胖患者肥胖知识掌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减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全程化外科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