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运动干预对青少年肥胖群体影响综述

2019-04-16 03:57徐永进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含糖饮料文献

徐永进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丰富。但是与此同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从一个饱受食品短缺之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深受肥胖和与不良饮食有关的慢性病困扰的国家。根据我国研究人员的数据,中国超过42%的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是20世纪90年代的两倍多。在中国的城市里,将近1/5的儿童肥胖。这些超重和肥胖增长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日益繁荣密切相关。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青少年肥胖不仅有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而且肥胖直接与成人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可见,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问题之一并可能成为 21 世纪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国内外相关研究专家和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以分析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的成因、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方案。

据在众多学术检索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的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运动干预肥胖”“营养干预肥胖”“运动+营养综合干预肥胖”等展开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例,以“肥胖”与 “营养”为关键词检索,共有63篇中文文献和5004篇外文文献。以“肥胖”与“运动”检索,共有289篇中文文献和659篇外文文献。由此可以看出,从国内相关研究者研究情况来看,“运动干预肥胖”相关研究较多,他们持有“运动是最佳的减肥方法”的观点。从国外研究来看,“营养干预肥胖”相关研究较多,且发文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他们认为营养(脂肪和糖)的摄入过多是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并且想要控制肥胖要从源头上限制高热量食品和含糖饮料。

从“肥胖”和“营养”为关键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比较来看呈现两大特点,如图1、图2所示。第一,在文献数量上我国的相关文献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相关研究,仅占有1.2%。第二,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外最早1962年就开始有人研究,我国到了1992年开始才有人研究,不过这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国情是相一致的。

图2 以“肥胖”和“营养”为关键词国内发文情况计量可视化分析

2 运动对肥胖的影响

常改、刘昊、杨溢等在《快乐十分钟干预对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2009)中探讨了“快乐十分钟”活动对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快乐十分钟”干预活动中,学校体重正常学生的比例上升,轻、重度肥胖比例下降。通过“快乐十分钟”的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

图1 以“肥胖”和“营养”为关键词国外发文情况计量可视化分析

张德春、施建明、熊英等在《科学营养与运动健身对超重与肥胖的干预》(2015)中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育活动或者运动减肥。由于任何运动都具备一定危险性和参与运动减肥者的知识限制,加上肥胖者可能存有相关需要限制运动的疾病。所以,在运动减肥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安全监测系统,并且专业人员必须对参加减肥运动的肥胖者在运动负荷训练和健身前进行危险分层和安全性评价。

当今,青少年消极习惯(不平衡饮食和逃避体育)的生活方式成倍增加。“运动就是生命”,在孩子们身上建立对身体活动的积极态度是很重要的。父母应成为孩子在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榜样,应支持在体育活动中充满热情的孩子们。学校应加强义务体育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会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体育运动不是“万能钥匙”,纵然体育活动能够对肥胖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不能根除肥胖问题,况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它。就像泳池里面的水,一边放着,一边加着,就很难实现目的。要想解决肥胖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就是控制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含糖饮品等。

3 营养对肥胖的影响

据14个省的饮料摄入量调查显示,我国3~17岁青少年糖类饮料消费量较高。而含糖饮料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每周多摄入碳酸饮料240mL的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增加29%。我国饮料高消费者的添加糖功能比已超过6%,其中13~17岁男性饮料高消费者的添加糖功能比达到8.1%,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5%的建议。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6)曾发文表示,肥胖症主要是能量的摄入过多以致体内脂肪蓄积的结果。最大可能性属进食行为不节制以及体力消耗过少,加之现代化生活方式下进食模式的影响,如就餐方式、购买的食物种类等。而调查数据也显示,在外就餐的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纤维,在外就餐的膳食结构增加了肥胖症发病风险。膳食的不合理、体力消耗过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肥胖率在 6~39 岁阶段人群中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王文祥、叶惠平、费斌在《营养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减肥作用研究》(2012)中指出,目前常用的减肥方法有药物减肥、运动、饮食控制等,其中药物减肥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易反弹。单纯运动减肥运动强度大,不易坚持。而饮食控制是根本的控制措施。另外,减肥成功后的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和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则对于减肥反弹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运动+营养”综合干预对肥胖的影响

王昆仑、李雷、刘丽萍等在《河北省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人群运动与营养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2008)中表示,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考虑身体发育的营养需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对青少年进行运动、营养和行为的综合干预是减控体重较为有效的手段,并提出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干预的防治模式,实施运动和营养的综合干预措施。

徐丽丹、王传湄、刘西韶等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运动治疗的效果评价》(2012)中指出,运动与“运动+营养”组在调控肥胖儿童体重和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其中“运动+营养”组效果更好。但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毅力方面有所欠缺,且又在生长发育时期。同时进行“运动+营养”矫正,对他们来说一方面是体能不够,另一方面是毅力不够,很难长期坚持。

5 结 语

我国的公共卫生倡议几乎一向都侧重锻炼,很少提及营养的价值。从国内的对肥胖干预的研究情况就可以得出结论,研究运动干预肥胖的文献是营养干预的5倍。而国外研究确恰恰相反,研究的营养干预肥胖文献是运动干预的7倍。而减少热量、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对于保持体重和改善健康必不可少。

肥胖的增加来自食物环境变化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营养摄入、身体活动、社会经济、环境和遗传因素等等。预防和治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来自政府,科学界和医学界,食品行业的集体努力走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革。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品和含糖饮料是导致青少年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运动+营养”模式干预肥胖效果固然最好,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实行难度也最大。要抓住控制营养(糖和脂肪)摄入的牛鼻子,养成良好饮食理念和习惯才是根本。同时,家庭和学校要注意控制青少年营养(糖和脂肪)的摄入,社会(食品行业)要减少对糖的使用和降低对不健康食品的生产创新。建议政府征收企业糖类使用税,禁止中小学校销售零食(糖果、饼干以及含糖饮料),同时对健康食品企业进行补贴。

猜你喜欢
含糖饮料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喝饮料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少喝饮料
喝饮料的危害
酒与饮料
饮料含糖,孩子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