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2019-04-16 03:58,,,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窄带分型开口

, , ,

(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消化三病区,广东深圳 518000)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Systern,NBIS)为近些年出现的一种较新内镜技术,相当于通过滤光器的应用过滤掉普通电子内镜成像中的宽带光谱,仅仅留下窄带光谱,以此得到更为清晰的黏膜形态,获得对比更为强烈的图像。另外在检查中结合应用放大内镜,经放大作用能够将腺管血管走形、开口形态更为充分的显示出来,根据这一结果能够有效鉴别具体病变性质[1]。另外通过定向取检放大内镜观察显示的异常部位,能够获取更高的病检阳性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3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总结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Barrett食管患者30例,包括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5.3岁。全部患者都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l)急性消化道出血;(2)心、肺系统严重疾病;(3)有明显临床表现;(4)消化道梗阻、消化道穿孔;近期出现过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肥胖者,存在严重鼾症的肥胖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6)以往接受过贲门癌手术;(7)存在食管狭窄、贲门癌造成食管下段受累、食管下段癌。

1.2方法 仪器设备包括CLV-260SL内镜灯光照明系统、CV-260SL电子处理器、olympus GIF-H260Z放大内镜。全部患者都通过相同医师进行检查,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先接受普通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视作普通组,之后接受放大内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检查,视作NBI组,普通组先利用普通内镜对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将结果准确记录并将图像保存下来,对检查显示异常部位通过放大内镜进行检查。NBI组在食管下端鳞柱状上皮交界部位置入内镜,先进行普通内镜检查,然后利用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将结果记录下来,将图像准确保存。另外对窄带成像技术检查下显示为病变部位,进一步借助放大内镜检查,对按照Endo T分型标准完成病变处腺管开口分型,对于有明显异常改变的部位进行定向取检,同时对比病理学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1)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黏膜腺管开口形态、BE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评分标准:非常清晰4分,相对清晰3分,可以模糊观察2分,完全不清1分。(2)腺管开口分型:Endo T分型:V型,出现指状绒毛样突起;Ⅳ型,表现为脑回状或者为分支状;Ⅲ型,卵圆形,且弯曲;Ⅱ型,表现出长条状;I型,呈圆点状。如果分型结果为Ⅳ、V型,则有更大风险出现肠上皮化生以及癌变。

2 结果

2.1两种方法下图像清晰度比较 NBI组对于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BE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均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查后图像清晰度比较分)

2.2腺管开口分型 NBI组通过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显示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结果一致的有28例,符合率为93.33 %,NBI组对于肠上皮化生(Ⅳ、Ⅴ型)的检出率为87.50 %,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NBI组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结果对照(n)

3 讨论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一种病理现象,即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细胞被胃柱状上皮细胞取代,一些患者伴有肠化,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specia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SIM)的一些患者可以认为是食管腺癌癌前病变[3-4]。临床对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要求经病理学活检显示有杯状细胞,或借助内镜检查可显示具有柱状上皮化生。近些年临床食管癌的出现率逐渐升高,由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存在一定联系,所以临床加大了对Barrett食管的重视程度。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属于胃食管返流症的一类并发症,认为是胃十二指肠返流物对食管形成损伤之后,为了避免继续的损害而慢慢完成适应性愈合过程的一种病理现象[5]。病理学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癌变过程首先是特殊肠上皮化生(SIM),接着是低度异性增生(Low grade dysplasis,LGD),然后是高度异性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s,HGD),最后是原位癌-浸润性腺癌[6]。由此可知,做好Barrett食管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定期通过内镜进行监测。

以往应用的普通内镜包括蓝、红、绿宽带广谱,而窄带成像技术通过过滤宽带光波,将绿、蓝、红色窄带光谱(波长415 nm、540 nm、600 nm)留下来,这类窄带广谱照射深度浅、光谱穿透力弱,仅可至组织表层,因此有助于黏膜的清晰度以及对比度更强,所以可以将黏膜表面、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准确显示出来[7]。利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能够在较远视野发现存在病变,准确确定病变范围,继续近距离将其放大对毛细血管、黏膜微细形态改变进行准确识别,对异常处进行准确定位,结合定向活检,能明显提升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8]。本研究NBI组BE病变轮廓、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黏膜腺管开口形态的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普通组;NBI组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3.33 %,NBI组对于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为87.50 %。证实通过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检查图像,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诊断,能够更早发现癌前病变,指导临床制订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价值明显,能够实现Barrett食管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窄带分型开口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LATE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的矩形窄带法①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谢谢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