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中国影视圈的一股清流

2019-04-16 03:32李蕊娟
时代邮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影视圈龙套陈道明

□本刊特约记者 李蕊娟

2018年12月29日,陈道明当选中国影协主席,他在致辞中说:“中国需要一个有‘教养’的影视圈……”网友纷纷表示“明叔”当选“众望所归”。他驰骋影视圈30年,获得过金鸡奖、金鹰奖和飞天奖“影帝”,是著名老戏骨。从帝王将相到黑道大哥,他塑造的一个个霸气角色深入人心。在生活中,作风硬派的陈道明从不奉迎献媚,讨厌酒局应酬,冯小刚称他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我跑了多年龙套”

1955年,陈道明出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高中毕业后,一身书卷气的他为躲避“上山下乡”,凭借才艺考进了天津人艺话剧团。此后,陈道明在话剧舞台上跑了六七年龙套。

陈道明不甘于现状。1979年,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进修班。1982年从中戏毕业后,作为演艺新人的他又开始在影视剧组跑龙套。他演的都是没有台词、不露正脸的角色,有时候还演死尸。这是他生命中最暗淡的日子。成名后,陈道明在节目中回忆这段时光:“我跑了多年龙套,但毫无怨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陈道明正是这样做的。他什么角色都敢演,而且很敬业,肯吃苦,拍戏摔伤,甚至在严寒中冻伤身子都是常有的事,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现在的年轻演员,动不动在微博上晒图说什么拍戏时手破了,什么夏天穿着大皮袄,在庞大粉丝群中求安慰,把受点伤痛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床,你还在被窝里;人家建筑工人严寒酷暑都在高楼上劳作。身为演员,就应该吃这样的苦!”他这样怼那些矫情的“小鲜肉”。

哪怕再小的角色,陈道明都拿出比演主角更认真的态度去演绎,每天晚上回到家还刻苦背台词,揣摩剧本,对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观摩别人的演技。当时,他和妻女一家三口,就挤在妻子单位的职工宿舍中生活,晚上怕吵到幼小的女儿,陈道明时常去河边一片小树林中,抑扬顿挫地朗声背台词。

凭借刻苦用心,后来陈道明出演了《今夜有暴风雪》《一个和八个》等影视剧。《今夜有暴风雪》《一个和八个》这两部片子都引起了关注,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1988年,厚积薄发的陈道明才广为人知。当年夏天,随着电视剧《末代皇帝》播出,亿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挥汗摇扇地追剧。在剧中,陈道明饰演的末代皇帝溥仪,既软弱无主见,又有帝王气派,让人又恨又爱。没多久,他便发现自己“出了名”,走在大街上,有人远远地冲他喊道:“嘿!皇上!”

《末代皇帝》大获成功,陈道明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第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从龙套到影帝,他品尝了太多生活真味。

“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1990年,陈道明主演的《围城》又夺得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演技扎实的他跃升为一线演员,开始在影视圈大绽光芒。也直到这时,他们一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宽敞住房。

面对盛名和赞誉,陈道明也迷失过,他坦言:“名利的出现也教会了我轻狂。”幸而当时他与文化大家、《围城》作者钱锺书老先生相识,对方把他拉了回来。时年80岁的钱老有风骨、睿智、博学,整个人都散发着高级知识分子特有的魅力,陈道明与之谈心后反观自己,竟有些自惭形秽。

自省过后,陈道明摒弃浮躁,远离演艺圈的名与利。1993年到1999年是他最火的时候,他很少接戏,却花费时间读书、写字、弹钢琴。慢慢地,他也认清了自己的定位:一个被称作演员的职业人。

陈道明演戏较真是出了名的。为演好《康熙王朝》,他翻烂了《清史稿》;《建国大业》中,阎锡山只有一分钟镜头,他把人物的一生都研究个透;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他客串了一个餐馆老板,戏份不多,不拍戏时他也站在旁边观看,“我的表演是带着年代痕迹的,演现在的戏很可能脱节,所以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正如冯小刚所言:“陈道明是个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有趣的是,陈道明拍戏时有不少“怪癖”。一是不脱戏服。一旦进入剧组,换上角色的衣服,他就不会轻易把戏服脱下来,从《康熙大帝》到《楚汉传奇》,无不如此。陈道明说:“进入剧组后,演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角色的衣服穿成自己的衣服,把道具变成自己的手持物,只有这样,这些东西才能‘贴神’,而不像借来或租来的。”

生活中的陈道明爱憎分明,敢怒敢言。这些年,很多人都领教过他“犀利”的一面。眼见圈内炒作成风,他毫不避讳:“演员不会演戏没事儿,剧本再烂无妨,只要有绯闻,肯定有收视,这样的道德品位怎么提升文化口味?”看到一段时期文化让位于商业、娱乐渐向低俗化下沉,他怒其不争:“过去还有一点风骨、一点孤傲,还有一点竹节精神。现在呢?全部都被钱同化了。”以至于冷漠、孤傲、特立独行……这些形容词被冠在陈道明的名字之前,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文人,而不是演员。

事实上在演戏之外,陈道明就是一个读书人。他一有空就读书,看《道德经》,读李敖,把《鲁迅全集》都翻烂了。恰是读书,使得他身上独有那份文人的清醒。拍完《英雄》,冯小刚请他演《夜宴》里的厉帝,他不演,因为“和康熙重复”;陈凯歌找他演《梅兰芳》里的齐如山,因为和别的戏时间上有冲突,坚持从不“串戏”的他不肯接;胡玫的《孔子》,他同样拒绝……他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常常一歇两年不拍戏。但是一旦接下,就在剧组踏踏实实待上数月。

“中国需要一个有‘教养’的影视圈”

“明叔是圈里的一股清流,从不按套路出牌。”这句对陈道明的评价,在江湖上流传甚广。2015年,有位媒体记者采访陈道明时提问:“近些年,当一些吸毒的明星被抓,都喜欢对着镜头哭诉着自己压力太大,只能靠毒品减压,您怎么看?”

换作别的明星大腕,对这种问题简直不敢接招,不说显得不清白,说了得罪圈里人,怎么办?陈道明听了这个提问,却当场大光其火道:“就他们有压力?广大老百姓们没有压力吗?演员,比普通老百姓挣得多、社会关注度高,要非说有压力,也是在名利场想出名、想风光的压力。用压力解释吸毒,纯属烂借口!”

这一年,陈道明已经60岁,是一个在演艺圈行走30余年的老演员,睿智如他,明明可以“顾全大局”,制造“一团和气”,赢得美名。他偏不,非要做那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孩子。

生活中的陈道明不喜欢应酬,也从不光顾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不拍戏的时候,他可以一星期不出门,在家里弹琴,看书练字,为妻女做饭煲汤,亲手给她们缝制衣服包包等,都是陈道明乐在其中的事。心灵手巧的他,用LV相同材料做出了两个独家定制包包送给妻女,引得留学英国的女儿在国外的洋同学都惊羡不已!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男人宅在家里不能变成大懒虫一个。”陈道明说,家一定得干净整洁,桌子上摆的东西歪了,必须要扶正。家里保持洁净,他会觉得很舒服。陈道明对心灵的要求同样如此。品行不好的人他坚决不交往,看不惯的事情他必须要说。

2017年12月的一天,陈道明应邀到冯小刚导演家聚餐。饭后在大家的提议下,他弹了一首钢琴曲。这时又有几名导演和商界人士起哄,让电影《芳华》中的一位女演员现场跳段舞。脚上穿着高跟鞋的美女演员面露难色,一帮男人却还在以热烈掌声“相逼”。陈道明看不下去了,冲着那个喝得醉醺醺带头起哄的导演爆粗口说:“你他妈没见过女孩子跳舞啊,非要让人家脱了鞋子给你们助兴?”说完起身而去,耿直如少年。

2018年12月29日,陈道明从李雪健手中接棒,高票当选为新一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当天,他的致辞主题是《中国需要一个有“教养”的影视圈》:“我们从艺者要永远记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首先要有基本教养——包括家庭教养和社会教养。简单讲,在家尊老爱幼,在外遵守社会秩序……”他的发言,赢得如潮掌声。

对于陈道明当选影协主席,网友评论说:“明叔当选是众望所归,他本身就是中国影视圈的一股清流!”

猜你喜欢
影视圈龙套陈道明
跳出影视圈,穿越古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多维“出圈”
影视圈税改落锤
龙套熬成“咖”
好父亲陈道明
陈道明越俎代庖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