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及治疗结局干预的影响

2019-04-17 09:23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益菌糖化低血糖

张 鹏

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梅州 514021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经济条件、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在当下物质丰富,营养相对过剩导致肥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经济发展带来生活变化同时,人民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1]。中医有药食同源、培根固本、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说法,从肠道来说,培根固本就是改善肠屏障功能;扶正祛邪就是把有益菌扶起来,把有害菌压下去;清热解毒就是可以消炎,是以中草药进入肠道后,能够有正常的菌群结构,才有发挥应有药效[2-3]。建立结构合理的肠道菌群理念是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亦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市场大,门诊量大,对医院建设有益[4]。因此本文对我院糖尿病患者给予肠道有益菌进行干预,观察肠道有益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体重等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门诊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干预后降糖效果欠佳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入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1)经检查和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3)年龄在18~80周岁之间的成年患者。排除标准:(1)近段时间服用过降糖、降脂药物的患者;(2)1型糖尿病患者;(3)有感染、恶性肿瘤等其他研严重疾病的患者;(4)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8岁,平均(58.6±4.2)岁。病程1~15年,平均(4.6±0.8)年。实验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58.5±4.4)岁。病程1~15年,平均(4.8±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仅服药进行降糖治疗,包括给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国药准字H1999025)口服治疗,1片/次,1次/d。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肠道有益菌。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随访治疗情况。

1.3 观察指标

随访患者3个月,中途无失访患者,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和体质指数(BMI)水平、血脂水平以及低血糖情况等。血糖和糖化情况观察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脂情况观察总胆固醇(TC)、三油甘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和体质指数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和体质指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BG、2h PG、HbAlC以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对造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和体质指数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和体质指数水平比较(±s)

组别 FBG(mmol/L) 2h PG(mmol/L) HbAlC(%) 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 7.04±0.38 6.25±0.34 10.56±1.08 9.54±1.09 9.37±1.05 8.14±0.92 24.58±1.46 22.64±1.33实验组(n=40) 7.02±0.36 5.48±0.31 10.62±1.13 7.82±1.01 9.36±1.08 7.15±0.73 24.52±1.45 19.43±1.26 t 0.242 10.584 0.243 7.320 0.042 5.331 0.184 11.08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 TC TG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 6.94±1.59 5.13±1.16 2.04±0.61 1.63±0.46 1.09±0.38 1.25±0.33 4.84±1.15 3.55±1.04实验组(n=40) 7.03±1.62 4.32±0.95 1.99±0.58 1.41±0.38 1.06±0.35 1.47±0.36 4.82±1.14 2.63±0.86 t 0.251 3.417 0.376 2.332 0.367 2.849 0.078 4.31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情况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20.0%,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糖情况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三大慢性病之一,也是全球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6-7]。糖尿病属于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若不及时治疗,长期高血糖容易导致血管病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11]。

糖尿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棘手问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维持血糖至正常水平[12]。但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单纯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长期控制患者血糖是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13]。我国中医认为[14],瘀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微血管出血、渗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微循环障碍等症状,如何改善瘀血实质病理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肠道有益菌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胃肠道存在大量菌落,而其中大部分是有益菌,有益菌调节着具体胃肠道的蠕动、对营养的吸收等,是维持肠道内环境的重要条件[15]。目前关于肠道有益菌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尚无明确报道,但中医认为肠道有益菌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具有药食同源、培根固本、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说法,从肠道来说,培根固本即培养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改善肠道内环境;清热解毒即消炎抑菌,在中草药入肠道后可有效杀灭细菌,调节正常菌群结构,发挥药物的应有作用,促进治疗效果[16]。因此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肠道有益菌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在许晓第等[17]人的研究中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道有益菌治疗,结果显示,相对于未给予肠道有益菌的患者来说,肠道有益菌治疗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稳定,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提示肠道有益菌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帮助控制血糖。本文对我院糖尿病患者给予肠道有益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FBG、2h PG、HbAlC以及BMI水平均有所降低。结果提示,肠道有益菌有效调节了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改善肠道吸收功能,促进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使患者营养平衡,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在血脂水平中我们还发现,实验组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肠道有益菌还能促进调脂功能。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较常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何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本文研究中显示,实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仅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表明肠道有益菌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提示肠道有益菌改善了患者肠道内环境和菌群结构,使营养吸收时更合理,更符合患者机体需求,避免血糖波动幅度过大,与目前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肠道有益菌可改善患者体质指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有益菌糖化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常吃煎蛋有危害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改善水体和生物肠道菌群结构的菌剂及其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